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项目由河北省地矿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承担完成,成果荣获2013年度国土资源优秀成果一等奖,项目为推进全省矿山资源储量动态监管工作,做好试点县储量监管工作,做好矿山三维可视化建模试点工作,组织矿山技术人员的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实现矿山三维可视化管理、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提高矿山资源储量管理水平和效率。取得成果如下:

  • 标签: 矿山资源 资源储量 动态监督管理 河北省 三维可视化建模 工程地质勘查
  • 简介:在区域尺度下,探索提取不同林分结构和滩涂裸露状况下红树林空间分布遥感信息的适用方法。选择ALOSPRISM/AVNIR-2为数据源,以广西北部湾两个红树林典型分布区作为实验区,第一个实验区是红树林茂密、滩涂裸露的区域,第二个实验区是红树林稀疏、低矮和滩涂不完全裸露的区域,分别采用了植被指数、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个实验区,用RVI、NDVI、SAVI、DVI、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面向对象方法进行遥感分类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5.3%、94.3%、92.3%、93.3%、96.0%、97.0%和94.0%,说明这几种方法都可以较精确地提取红树林信息,其中非监督分类的结果相对较好;在第二个实验区,植被指数不能精确提取红树林信息,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2.7%、85.7%和89.3%,以监督分类的结果最好。因此,监测区域尺度的红树林,必须根据具体海湾或地段红树林的林分结构特点、成像时刻的潮位高度、红树林在遥感图像上的表征,选用适合的方法,才能确保红树林信息提取精度。在采用多源遥感数据进行红树林动态监测中,综合运用植被指数、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面向对象分类和图像解译方法,可以准确提取红树林信息。此外,对于斑块破碎、林木低矮且相当部分稀疏的广西北部湾乃至南中国海红树林遥感信息提取,适用的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应小于5m,以小于3m更适宜。

  • 标签: 红树林 空间分布 遥感 信息提取
  • 简介:河北省承德市黑山铁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是由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作为勘查单位,成果荣获2013年度国土资源优秀成果一等奖。项目在勘查工作中加强了地质研究工作,确定黑山①、②号矿体受红石砬-大庙深断裂次一级黑山-龙潭沟北东向压扭性构造控制,在平面上具有左行排列分布特征,在剖面上具有叠瓦斜列式分布规律,即在剖面上一个矿体群趋于尖灭时,在其下部又出现一个新盲矿体群。

  • 标签: 资源勘查 承德市 河北省 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接替 铁矿
  • 简介: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研究与指南”由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立项,河北省土地整理服务中心承担完成,期间得到了河北保衡土地开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协助,并荣获2013年度国土资源优秀成果二等奖,取得成果如下:

  • 标签: 土地开发整理 项目实施 河北省 指南 管理 国土资源厅
  • 简介:2013年4月19日,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河北中南部地区根据云系特点首次采用多层次水平催化和垂直验证的方式对层状云进行人工催化和探测。本文利用机载仪器所取得的飞机探测资料,结合实时天气、卫星、雷达、探空和雨量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北春季层状云增雪作业的技术指标,探讨了航测微物理参量和卫星、雷达、探空等资料在作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云在发展期雷达回波由15dBZ逐步上升到25-35dBZ,卫星反演的云顶高度、云顶温度、有效粒子半径、光学厚度等都有增加;云在中后期有效粒子半径、光学厚度、液水路径迅速下降,雷达回波同时减弱。在高度3177-5723m之间过冷云滴达100-700个/cm^3,含水量在0.01g·m^-3左右,最大0.081g·m^-3,云粒子主要在此增长,形成降水粒子,该区间适宜催化。作业后,影响区内云体发展,雷达回波增强,出现35dBZ强回波,且强回波中心扩大;卫星反演的云顶高度、光学厚度等比对比区有明显增加。

  • 标签: 层状云降水 云粒子 飞机探测 雨滴谱 雷达回波
  • 简介:冀东新发现一处冲积地层,岩性为砂砾石层,未固结成岩或半成岩,其后期风化强烈,片麻岩、混合岩、花岗岩及闪长岩等形成的砾石均风化成砂土状、土状,仅保存了其砾石形态。其形成后经历了中更新世比较温暖阶段,上部形成相应的红土状堆积物。该地层形成明显新于新近纪而早于中更新世,时代应为早更新世。

  • 标签: 地层 早更新世 冀东
  • 简介:利用1961—2010年河北省周边7个太阳辐射观测站的资料,拟合相对精确的河北省太阳直接辐射经验公式,分析河北省太阳直接辐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河北省太阳直接辐射年总量总体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下降幅度相对较大的石家庄为25%,下降幅度相对较小的唐山为11%。河北省水平面太阳直接辐射年总量近50a平均空间差异较大,小于2540MJ·m^2主要分布在邢台南部,大于3510MJ·m^2主要分布在张家口西北部,大部分地区为2540—3300MJ·m62。河北省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的区域主要在张家口的坝上地区。

  • 标签: 日照百分率 经验系数 相关系数
  • 简介:地热资源是我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前景广阔。文章在介绍我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对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 标签: 河北省 地热资源 开发利用
  • 简介:(1)遥感调查从传统摄影方式向数字化发展,实现遥感定量化、智能化(影像识别和影像知识挖掘)、动态化、网络化、实用化和产业化。建立地球科学信息系统,实现全球观测海量数据的定量管理、分析与预测、模拟是遥感技术当前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GIS的实现和发展及地球变化研究更需要遥感信息的定量化,因而遥感信息定量化研究是当前遥感技术发展的前沿。影像识别和影像知识挖掘的智能化是遥感数据自动处理研究的重大突破,从遥感数据进行信息自动提取一直以来都是遥感的发展趋势。

  • 标签: 遥感技术 国土资源调查 需求分析 影像识别 信息自动提取 知识挖掘
  • 简介:通过分析研究抑制蓝色分量和亮度线性补偿这2种阴影补偿算法,利用阴影区域与其同质区信息相似的特点,把这2种算法进行合并与改进,提出基于RGB和HSI色彩空间的阴影补偿算法。实验数据表明,该算法对遥感影像上阴影区域进行补偿时,在不改变非阴影区域信息的情况下,提高算法适用性。

  • 标签: 遥感影像 色彩空间 阴影 阴影检测 阴影补偿
  • 简介:以无人机为平台的低空遥感是卫星遥感的有力补充,快速获取并批量处理航拍影像,最大程度体现低空遥感数据的高分辨率和高时效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从低空遥感的角度,介绍了无人机航拍影像的获取方法,并以渭河西安段无人机航拍影像为数据源,介绍了航拍数据的后期处理及专题图制作。由于无人机航拍获取的数据质量可靠、分辨率高、时效性强,因此在灾害应急、灾情调查、环境监测、土地利用调查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低空遥感 航片 影像处理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遥感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我国地籍测绘领域中,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分析,记录大量可行性及科学性数据,并依此判断和识别地籍相关资料。本文重点介绍了GIS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应用技术和GIS应用于地籍测绘新趋势。?

  • 标签: 遥感 地籍测量 趋势
  • 简介: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项目,由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立项,河北省国土资源利用规划院承担完成,成果荣获2013年度国土资源优秀成果一等奖。项目从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各业各类用地、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原则出发。确定四大目标: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布局不断优化;集约节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建设用地得到保障;土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建立京津冀生态屏障。项目取得成果如下:

  • 标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河北省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国土资源厅 生态环境建设 土地利用结构
  • 简介:在总结归纳摄影测量生产管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本项目研究的信息化测绘生产管理技术成果,构建的摄影测量与遥感网格生产管理系统,支持数字摄影测量分布式生产作业平台无缝作业模式的快速搭建和整体运行,实现了信息化摄影测量与遥感生产管理模式.其通用性可移植到测绘其他专业信息化生产管理.

  • 标签: 摄影测量 遥感 信息化测绘 生产管理
  • 简介:植被物候研究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国际上有关干旱半干旱区灌丛物候变化的研究还很缺乏。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灌丛物候的影响,利用2000~2011年的MODISEVI时间序列影像,采用动态阈值法得到6种灌丛12a物候年际变化情况,结合样点附近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了灌丛物候与气候变化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内蒙古中西部草原灌丛返青期、枯黄期都呈现提前的趋势,生长季长度缩短;(2)春季均温升高和前一年秋冬降水增加可以提前灌丛返青期,是影响返青期的主要因素;(3)秋季降水减少和夏秋均温上升都利于枯黄期提前,夏季降水的作用则因灌丛种类不同而略有差异;(4)夏秋均温上升缩短了生长季长度,夏秋降水量、春季均温则多与生长季长度呈正相关。

  • 标签: 灌丛 物候 气候变化 内蒙古中西部草原 EVI
  • 简介:本研究采用IKONOS遥感图像,选取波谱特征区,通过区域像元统计并计算各波段权重系数,将影像进行波谱归一化处理,使归一化的影像岛陆与海水特征更明显。在此基础上,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确定最佳分割阈值,对归一化的影像进行二值化,从而提取海岛岸线。该方法采用特征曲线法进行水陆分离,得到的二值图像保持了原图的有效边缘,采用二值形态学提取的海岸线连续可靠、信噪比高。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能有效提取海岸线,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岸线提取 海岛 波谱特征区域统计 二值形态学 IKONOS
  • 简介:遥感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早,是伴随航天技术的发展而来的,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国家统计局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土地资源调查统计工作,在调查过程中将遥感技术引入进来,通过遥感技术得来的数据实现了对整体土地使用情况的首次了解,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保障了后期土地政策制定的适用性。从此土地使用情况开始了用遥感技术进行勘察的方式,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趋于完善。抟术水平不断提高。

  • 标签: 遥感技术 土地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 土地使用 国家统计局 航天技术
  • 简介:采用全国土地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卫星TM遥感影像与天津滨海新区1:50,000地形图,进行相应数据处理,编制出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近10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经济、人口等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年间,滨海新区的建筑用地面积增加显著,而绿地、湿地、滩涂等高生态价值的土地向建筑用地、未利用地等开发建设用地大幅度转化,后五年变化尤为显著。

  • 标签: 滨海新区 遥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驱动因子
  • 简介:借助遥感影像和实地CO2浓度测试数据,提出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CO2浓度测定方法,并以重庆市为对象开展了实证,对CO2排放主因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低碳发展的对策,对重庆市低碳城市试点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遥感 CO2浓度 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