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一、品种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杂交水稻的普遍推广,由于叶鞘组织厚,茎髓腔空隙大,营养条件足,稻螟的虫口数量,在各地一时猛增。然而在实践工作中,杂交水稻的螟害损失,不仅低干同期的常规水稻。而且不同的更多还原

  • 标签: 常规水稻 虫口数量 剑叶 虫口密度 杂交组合 杂交晚稻
  • 简介:杂交稻推广种植以来,危害杂交稻的螟虫发生频繁,而产量却持续上升,除杂交水稻分蘖力强、群体多、茎粗叶茂,对螟虫具有一定的耐害性和补偿能力以外,笔者通过1983、1987年考察后认为,杂交稻这种补偿能力剑叶面积的大小关系尤为密切,现整理报道如下。

  • 标签: 剑叶 分蘖力 常规稻 耐害性 补偿能力 叶茂
  • 简介:从毛竹林土壤中分离得到9株木霉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评估了9株木霉菌对4种柑橘产后病害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并利用ITS及rpb2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木霉菌株。结果发现:(1)9株木霉对柑橘青霉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峙培养7d的抑制率均达到100%;9株木霉对其它3种柑橘产后病害的抑制率不同,其中菌株T2对柑橘黑腐病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8584%;菌株T3和T8对柑橘酸腐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100%;菌株T3、T5和T6对柑橘绿霉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80%。(2)共鉴定木霉菌3种,其中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6株(T1、T3、T5、T7、T8和T9),为优势种;绿木霉(Trichodermaviride)2株(T2和T4);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ens)1株(T6)。

  • 标签: 生物防治 木霉菌 拮抗 柑橘采后病害
  • 简介:为了探讨干旱胁迫对芸豆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浓度水平分别为5%、10%、15%、20%和25%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进行干旱胁迫,研究胁迫对芸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对照相比,种子的发芽进程、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在轻度胁迫时(5%)均无明显变化;但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萌发指标开始下降,且胁迫程度越大,降幅越大。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胁迫的增大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和CAT酶活性在15%浓度PEG处理时达最高值,而POD酶活性在10%浓度时最高;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则呈逐渐递增趋势。

  • 标签: 芸豆 水分胁迫 发芽指数 活力指数 保护酶 丙二醛
  • 简介:采用梯度稀释法从土壤中分离出放线菌G5。该菌株对苹果轮纹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等多种农业致病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16SrDNA序列分析法对G5进行序列分析,该菌株16SrDNA序列链霉菌属的13个放线菌的同源性为99%。用传统细菌学的方法对G5菌株进行鉴定,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链霉菌的特征和特性相一致,表明该菌株属于链霉菌。

  • 标签: 拮抗作用 放线菌 鉴定 分离 链霉菌
  • 简介:介绍山苍子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成分柠檬醛的分离方法,阐述山苍子油及柠檬醛的抑菌、抗氧化作用等活性研究现状;并对柠檬醛抗菌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分析,为植物源抗菌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山苍子油 柠檬醛 提取分离 抑菌活性 抑菌机制
  • 简介:"闽抗330"是1982年省农科院植保所薯病组从"闽抗329"的变异株中选育而成的抗瘟新品种。1983~1987年经省甘薯育种攻关协作抗瘟组和本所薯病组在室内和安溪、惠安、仙游、罗源、宁德、福鼎、龙岩等35个县(市)以及浙江庆元县,江西省宜春市等田间多点试验、示范。1987年面积达10万余亩(其中安溪县37000多亩)结果:抗

  • 标签: 甘薯品种 罗源 江西省宜春市 农科院植保所 多点试验 异株
  • 简介:定位监测是森林生态学研究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为配合江西官山森林大型样地监测研究,增设了2个闽楠卫星样地(GS22,GS23),并对其群落物种组成和蓄积量本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个群落区系组成相似,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山茶科(Theaceae)是优势科,但物种组成、群落密度都存在一定差异,GS23样地物种数量、植物密度都大于SP22。(2)两个群落中闽楠种群大小分别为132株和122株,二者年均结构相似,幼树、小树较多,种群年龄结构都是增长型。(3)两个样地活立木蓄积量分别16.48m3,25.85m3(相当于每667m218.32m3、28.71m3),其中闽楠占53.59%和49.98%。

  • 标签: 江西官山大样地 闽楠 珍稀植物 卫星样地 蓄积量
  • 简介:2015年是峡江县稻瘟病重发生年,发生面积、发生程度、产量损失是近25年来最严重的一年。其重发生原因主要有:主栽品种抗性低;2015年夏季是2000年以来最凉盛夏,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出现持续低温、多雨、寡照天气;栽培管理不当和防治效果偏低。因此,在防治策略上,需选用抗病品种,并及时掌握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加快抗病品种选育和品种更替;加强监测预警,根据田间稻瘟病发生动态,指导作物合理布局,指导农民适时开展防控;科学合理用药,推进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病虫防控效果。

  • 标签: 稻瘟病 重发 原因 防治对策
  • 简介:对全省盆地区22个农气观测站小麦各生育期的观测资料、各地海拔经纬度及影响小麦生长发育速度的因子进行分析,建立小麦生育期预报模式,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报,可实现实时动态预报小麦生育期。

  • 标签: 四川盆地 小麦 生育期 预报模式
  • 简介:总结武平县近3年来马尾松毛虫、松墨天牛和萧氏松茎象3种松树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分布危害特点,分析提出各种害虫的综合防控措施与对策,为进一步保护森林资源、建设武平现代林业提供参考。

  • 标签: 马尾松毛虫 松墨天牛 萧氏松茎象 综合防治
  • 简介:稻曲病是修水县中稻穗期主要病害。通过选用拿敌稳、爱苗、富力库和井冈霉素等药剂开展稻曲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为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减少病害损失,实现水稻低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实践依据。稻曲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拿敌稳、爱苗、富力库和井冈霉素对稻曲病的防效分别为63.60%、52.66%、60.52%、43.46%;增产幅度分别为13.99%、10.62%、12.38%、4.99%;增收幅度分别为8.45%、5.95%、8.44%和2.90%;增产收益分别为121.9元、82.8元、117.5元和40.4元。通过试验得出:药剂防效增产量、增收效益呈正相关,防效越好,增产幅度和增收幅度越大。采用以上药剂适时防治稻曲病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 标签: 稻曲病 药剂防治 效益评估
  • 简介:根据永修县植保站简要分析了永修县二化螟趋重发生的原因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化螟的防治策略。应针对二化螟种群不断积累,迅速回升和二化螟抗药性已显著增强的特点,进行翻耕灭茬,减少虫源基数;做好预测预报,推广科学防虫;调整种植结构,减少插花稻田;推行综合治理,平衡生态条件。

  • 标签: 二化螟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永修县
  • 简介:撑绿竹是赤水市重点栽培竹种之一,近年来,撑绿竹茎腐病成为危害撑绿竹最严重的病害。为了明确赤水市撑绿竹茎腐病的风险等级,调查了赤水市撑绿竹茎腐病的发生情况,并根据风险评估方法对赤水市撑绿竹茎腐病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赤水市撑绿竹茎腐病的风险等级值R=1.71,属中度危险的有害生物。调查结果为赤水市撑绿竹茎腐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 标签: 撑绿竹 茎腐病 风险评估
  • 简介:早稻抛秧田水稻主要病虫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均比移栽田发生为害重,穗期更为突出。在不防治的情况下,抛秧田病虫为害损失也重于移栽田。

  • 标签: 早稻 抛秧田 病虫 发生特点 为害损失
  • 简介:2014-2017年,对龙海市浮宫镇蜡彩袋蛾(ChalinlarminatiHevlaerts)的发生为害情况、形态特征、生活史和天敌情况等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蜡彩袋蛾在福建省龙海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囊中越冬。野外调查结果发现,该虫主要危害香樟、洋蒲桃、树葡萄和脆桃等树木,而对荔枝、龙眼和金煌芒果等危害较轻。试验中偶然发现了蜡彩袋蛾寄生天敌——绒茧蜂,该蜂成虫羽化期和蜡彩袋蛾羽化期基本吻合,且对蜡彩袋蛾幼虫的寄生率较高,对抑制害虫大发生,具良好的控制作用。

  • 标签: 蜡彩袋蛾 生物学 生态学 绒茧蜂
  • 简介:明确稻瘟病抗性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对于抗源改良及新抗源的创制具有指导意义。以重组自交系C55为材料,连续2年在水尾病圃通过田间自然诱发稻瘟病考察C55各家系的颈瘟病情指数,在泸县考察C55各家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颈瘟病指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选取田间最高颈瘟病指<23.0%的15个家系组成抗病组,选取单株粒重>34.0g的15个家系组成感病组,通过t检验比较2组间主要性状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播始天数、单株穗数及株高颈瘟病指的简单相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穗实粒数、穗着粒数、千粒重及单穗重颈瘟病指的简单相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播始天数、株高及结实率颈瘟病指的偏相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单穗重颈瘟病指的偏相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抗、感2组间颈瘟病指、穗实粒数、穗着粒数、单穗重及单株粒重的差异达5%或1%显著水平。单株产量高的家系其抗瘟性相对弱,15个抗病组家系可作为抗源利用,并对抗源改良方式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籼稻 重组自交系 颈瘟病情指数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性
  • 简介:胡椒属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是世界重要的热带香辛料作物,在医学工业和食品工业都有广泛用途。为了改善胡椒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本文就国内外胡椒施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并针对我国目前胡椒施肥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几点提高施肥技术、增加植物养分利用的对策。

  • 标签: 胡椒 施肥技术 研究进展 施肥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