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加快了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在市场经济新的体制下,企业职工教育如何搞好综合改革,使其发展的速度、规模和质量能够真正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这是摆在职工教育部门和企业领导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仅联系

  • 标签: 职工教育 教育综合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 职教工作 组织领导机制 技术工人队伍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医疗方面,药物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水溶性药物具有独特理化性质、特殊生理功能及安全性等特点。本文从被动载药法和主动载药法两个方面介绍了水溶性药物脂质体制备的方法,以期促进我国医药学及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 标签: 水溶性药物 脂质体制备 被动载药法 主动载药法
  • 简介: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逻辑。在回顾中国药品监管体制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包括早期阶段、改革开放时期以及21世纪初至今的改革过程,对药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论述中国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原因、目标和实施策略,最后提出中国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启示和可行性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口服固体制剂是一种常见的药剂类型,而随着当今3D打印技术的迅速发展,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药剂的制备中,能够实现对口服固体制剂内部构成以及外部形貌的精准调控,这也使得3D打印口服固体制剂成为当今医学界重点研究的话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口服固体制剂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从而为后续医学临床研究个性化药剂提供必要的参考借鉴。

  • 标签: 3D打印技术 口服固体制剂 个性化
  • 简介:摘要:口服固体制剂是常见的药物剂型之一,其连续生产与过程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质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连续生产技术在口服固体制剂制备中的优势和应用领域。其次,探讨了不同成型工艺对制剂性能的影响,并总结了近年来的工艺改进和创新。然后,重点讨论了过程控制策略的发展,包括先进的控制算法和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本文旨在为口服固体制剂连续生产与过程控制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提供有益的启示。

  • 标签: 口服固体制剂,连续生产,过程控制,成型工艺,控制策略,在线监测方法
  • 简介:摘要:在口服固体制剂产品生产过程中,造成交叉污染是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在本次研究中,本文详细分析了造成药剂生产中发生交叉污染的原因,包括物料污染、人员污染等。之后围绕口服固体制剂产品生产过程,对于如何预防交叉污染提出应对措施,包括强化细节管理、做好厂房与设备保障等手段。

  • 标签: 口服固体制剂产品 生产过程 交叉污染
  • 简介:摘要;液体制剂在医药工业中广泛应用,它具有制剂稳定性、储运、使用方便等优点。但在液体制剂生产过程中,药物含量的准确掌握是制剂质量的关键所在。液体制剂是一类市场需求较高的药品制剂,具有性质稳定,生物利用度好等特点,但药物含量的准确控制往往存在一定的难题。因此,对液体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药物含量控制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对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总结液体制剂生产过程中药物含量控制的常见问题,进一步提高药品的生产质量和制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标签: 液体制剂 制剂工艺
  • 简介:摘 要:本研究的背景是关于含有抑菌成分的口服固体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验证方法。口服固体制剂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医药领域。然而,口服固体制剂可能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影响,这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验证以确保口服固体制剂的微生物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 标签:
  • 简介:本文用隔室模型分别来描述药物在体外和体内的过程,并建立了药物在体内,外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求算方程中的体内,外溶出速度参数Rin和Rout来评价药物的体内外相关性,采用模型药物盐酸曲马多的体内外数据,根据建立的动力学方程,用自编程序计算出0,25,100rpm条件下的体外溶出参数Rout的值分别为9.03±2.03×10^-5mL·mg^-2/3·min^-1,1.63±0.90×10^-4mL·mg^-2/3·min^-1,1.80±0.65×10^-4mL·mg^-2/3·min^-1,体内溶出参数Rin的值为6.27±0.52×10^-5mL·mg^-2/3·min^-1。结果表明,在上述三个不同转数的情况下,体外溶出参数Rout比体内溶出参数Rin稍大。据此,可以通过整体外溶出条件进而更精确地模拟体内溶出情况。

  • 标签: 固体制剂 体内外相关性 溶出 模拟 盐酸曲马多 评价方法
  • 简介:目的在利用正交试验进行脂质体的处方筛选时,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对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方法选择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和物理稳定性作为正交设计的评价指标。运用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三种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并通过直观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获得最佳制备方案,采用实验比较确证。结果针对四个不同的评价指标,分别采用两种方法直观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优化,得到的处方各不相同。平行进行两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逐步多元回归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逐步多元回归能够弥补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因不连续取点造成的一些不足并能在已有试验的基础上,得到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试验的工作量。

  • 标签: 正交试验 脂质体 逐步多元回归
  • 简介:目的:综合对比评价现行盐酸吡咯列酮产品有关物质质量标准,建立一种完善的有关物质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及HPLC—MS/MS等方法进行检测,对原料及制剂中的杂质进行了分析及相关的比较研究。结果:现行质量标准存在一定问题:制剂中的杂质与原料生产工艺有一定相关性。结论:新建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能够更为客观的评价不同产品中的杂质水平,可满足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

  • 标签: 盐酸吡咯列酮 液相色谱-质谱法 有关物质
  • 简介:盐霉素钠是一种具有治疗肿瘤干细胞潜能的抗生素化疗药物,在药典中收载的盐霉素钠含量测定方法是微生物法,不适于日常科研中快速检测,文献报道的方法也多因辅料干扰,难以定量。因此,其含量测定方法一直困扰着对盐霉素钠生物学效应和机制的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脂质体中包载的盐霉素钠含量。本文采用两种检测方法:(1)紫外吸收法,将盐霉素钠用乙醇溶解后,在287nm处检测吸光度;(2)香草醛衍生化法,将盐霉素钠用95%乙醇溶解,与香草醛试液在72℃发生显色反应后,在526nm处进行吸光度检测。通过两种方法对比,确定最佳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发现,紫外吸收法在287nm处测定标准曲线线性良好,但是检测限浓度值较高,无法满足脂质体内包载盐霉素钠的测定,而且脂材在287nm处具有较大干扰;而香草醛衍生化法可以准确的在较低浓度下测定盐霉素钠的含量,吸光度随着时间变化较小,并且在526nm波长下脂材对盐霉素钠吸光度影响较小。本文通过香草醛衍生化法建立的盐霉素钠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地测定脂质体中包载盐霉素钠的含量,精密度和回收率均良好,为盐霉素钠脂质体制剂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盐霉素钠 香草醛衍生化 紫外-可见吸收法 含量测定 脂质体
  • 简介:摘要:药品生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随着临床所使用的药品种类不断增多,在进行药品生产的过程中对生产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生产要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世界范围内工人的一种质量管理制度,是确保药品质量管理的基础,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主要根据实际的药物生产情况制定合理的检查管理方案,明确各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最大限度的实现行政资源作用的发挥。

  • 标签: 药品生产 质量管理 风险控制
  • 简介:8月3日,卫生部公布了新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与4月20日的征求意见稿相比,似乎给人们的印象是:对抗菌药物管理总体放松了,但加强了对基层用药的约束。比如取消了医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数量和品规限制,取消了新上市抗菌药物的使用限制。基层医疗机构只能使用基药目录抗菌药物,村卫生室、个体诊所须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方可开展抗菌药物静脉注射等。

  • 标签: 抗菌药物 药物管理 放松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基层医疗机构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许多企业对于出现风险的判断主要是按照个人经验的具体情况,判断者自身经验上的差异,因此其对风险进行的评估就会存在差异,因此也就会更加的主观。相同的事件,有可能让经验富足的人看就会觉得存在风险,而让一些经验不足的人看就会认为并不会产生什么风险。风险评估相对片面,不能够全面对其加以考虑,因此还可能会对一些方面比较严重的风险加以忽视,经常会避重就轻。文章对药品生产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药品 生产管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药品关乎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但是在其生产的过程中管理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如何才能加以完善并保证药品质量这是相关药品生产管理工作者需要重视的任务。本文先阐述了药品生产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内容、药品生产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意义以及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几个方面,然后又对药品生产管理优化的有效应用路径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 标签: 药品生产管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用于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未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病人500名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病人800名为试验组。对比管理质量等指标。结果:关于管理质量,试验组的数据是(98.24±0.96)分,和对照组(92.59±1.84)分相比更高(P<0.05)。关于风险事件,试验组的发生率是0.5%,和对照组的4.2%相比更低(P<0.05)。关于满意度,试验组的数据是98.87%,和对照组88.4%相比更高(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用风险管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护理管理 满意度 风险管理 价值
  • 简介:目的对比风险管理和常规管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管理效果,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急诊部收治的14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急救时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急救时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确诊时间、确诊到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其中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t=5.214,P=0.001。结论在对脑出血患者急救时采用风险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广大医护人员就行推广和研究。

  • 标签: 风险管理 常规管理 脑出血 急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