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和低剂量放疗联合应用对口腔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人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113接种于24只裸鼠后腿皮下,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A)组、As2O3(B)组、放疗(C)组和As2O3放疗联合治疗(D)组,每组6只。自肿瘤接种后6d开始:B组和D组腹腔内注射As2O3;C组和D组接受放射治疗;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停药一周后处死动物,测量瘤块体积,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标本中增殖相关蛋白Ki-67、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vonWillebrandFactor(vWF)的表达情况,计数阳性细胞数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组的移植瘤体积显著低于A组(P〈0.05),D组与B、C组相比亦有显著降低(P〈0.05)。B、C、D组移植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0%、57%、8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组中Ki-67在的表达及MVD值明显低于其他三组,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A组相比,B、C、D组Ki-67、CleavedCaspase-3的表达以及MVD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s2O3能够提高放疗对口腔鳞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其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标签: 口腔鳞癌 三氧化二砷 裸鼠移植瘤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硫酸铝铵两步煅烧法及控制烧结工艺制作可切削氧化铝基体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硫酸铝铵两步煅烧法制备α-氧化铝粉体。将α-氧化铝粉体和含氧化镁添加氧化铝粉体分别放入模具中模压成型,然后进行控温烧结形成可切削的多孔氧化铝基体。在多孔氧化铝基体的上表面涂塑VTIAIn-Ceram玻璃渗透粉体,然后烧结制备氧化铝玻璃渗透陶瓷复合体。采用扫描电镜并结合X线衍射分析分别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扫描电镜可见含氧化镁添加氧化铝基体为连续多孔立体网状结构,开孔结构分布均匀;渗透复合体为致密的陶瓷复合体;X线衍射分析表明主晶相为α-Al2O3。结论硫酸铝铵经过两步煅烧工艺能够生成α-氧化铝粉体,通过控制烧结工艺能够制得渗透性能良好的可切削多孔氧化铝渗透基体。该烧结工艺过程简单、价格低廉,产品进一步完善有望临床使用并实现产业化。

  • 标签: In-ceram技术 氧化铝基体 玻璃渗透性能 扫描电镜
  • 简介:目的探讨Vitapex糊在根尖周囊肿非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开滦总医院康复医院确诊为根尖周囊肿10例患者,共计19颗患牙,经充分根管引流、根管预备及根管消毒后,封入Vitapex糊并超出根尖孔至囊肿内,待囊肿范围减小或病变区骨密度增高后,行严密根管充填。术后定期拍摄X线牙片观察6~12个月。结果10例中1例患者(1颗患牙)因自身原因退出,失败1例(2颗患牙),其余8例(16颗惠牙)有效,有效率达88.9%。结论Vitapex糊根管封药加根管充填可应用于根尖周囊肿的非手术治疗。

  • 标签: 根尖周囊肿 VITAPEX糊剂 根管治疗
  • 简介:根管治疗效果与根管封闭密切相关,而在充填过程中,很可能存在根管封闭超充填的情况。商品化的根管封闭种类众多,iRootSP作为一种新型生物陶瓷类根管封闭,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封闭性和抗菌性而逐渐被重视,其超充是否会影响患牙的预后也引起了关注。本文总结了iRootSP理化及生物学性能,以及根管封闭超充填的研究进展,结合随访病例分析iRootSP超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根管充填材料 根管充填 预后 iRoot SP
  • 简介:目的通过给予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PPARγ)激动-吡格列酮,观察PPARγ对老龄鼠髁状突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影响.方法18月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每日予以吡格列酮灌胃20mg/kg,对照组每日予以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处死动物取双侧下颌骨,行下颌骨X线检查及髁状突骨密度测定,同时行髁状突部位组织学观察,并采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计算髁状突软骨下骨的静态骨参数.结果实验组髁状突的X线片灰度值、骨密度、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的平均宽度、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PPARγ能抑制老龄鼠髁状突的成骨代谢及软骨的增殖和分化,促进其髁状突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 髁状突 软骨 软骨下骨
  • 简介: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PPARγ)激动——吡格列酮对老龄鼠下颌牙槽骨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取18月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每日予以吡格列酮20mg/kg灌胃,对照组每日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处死老龄鼠,取双侧下颌骨,行下颌骨X线检查及牙槽骨骨密度测定,牙槽骨组织形态学观察,采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计算牙槽骨的静态骨参数。结果实验组牙槽骨X线片的阻射程度、骨密度、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的平均宽度及总胶原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外源性配体激活PPARγ能导致老龄鼠牙槽骨成骨及破骨代谢的失衡,促进老龄鼠牙槽骨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 老龄鼠 牙槽骨 骨代谢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粘接剂对氧化锆全瓷冠粘接强度及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90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四组,根据粘接剂的不同,分别为A组(KerrOptibondVersa+MaxcemElite组)、B组(3MRelyX~(TM)Unicem组)、C组(玻璃离子水门汀CX组)、D组(KerrMaxcemElite组)。制作氧化锆全瓷冠后分别应用不同的粘接剂对其进行粘接,先后进行冷热循环实验及亚甲蓝染色,沿牙体长轴切开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冠边缘染料微渗漏情况,并进行分级评估;制作氧化锆与牙本质粘接的试件,对各组的剪切强度进行测试,并比较分析。结果:A组、B组、D组间冠边缘微渗漏等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A、B、D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剪切强度方面,除B组与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全瓷冠的粘接来说,树脂类粘接剂的粘接性能优于玻璃离子类粘接剂,预先应用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全瓷冠的粘接强度,且能够减少冠边缘微渗漏的发生。

  • 标签: 粘接剂 氧化锆 剪切强度 微渗漏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表面粗化处理(砂纸打磨及喷砂)及Ivoclean对唾液浸泡后氧化锆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将52个氧化锆瓷块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用不同方法对瓷块表面进行粗化处理:120#水砂纸打磨粗化及喷砂粗化处理。处理后,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陶瓷表面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将每组试样浸泡于人工唾液后,75%乙醇消毒清洁表面,根据是否配合Ivoclean分为两个亚组;将每组试样与自粘接树脂水门汀RelyXU200树脂水门汀粘接后,万能试验机测试剪切粘接强度,对界面破坏模式进行观察,并对结果进行2×2析因方差统计学分析。结果:四组的剪切粘接强度分别为:19.75±2.05MPa(砂纸打磨+无Ivoclean)、27.46±2.02MPa(砂纸打磨+Ivoclean)、23.62±2.80MPa(喷砂+无Ivoclean)和29.81±2.61MPa(喷砂+Ivoclean)。析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喷砂处理配合使用Ivoclean,所获得的剪切粘接强度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相同消毒处理条件下,喷砂粗化组的效果均优于砂纸打磨粗化组(F=11.906,P〈0.05);相同粗化条件下,乙醇消毒表面后配合Ivoclean使用可明显提升氧化锆的剪切粘接强度(F=84.191,P〈0.05);表面粗化处理及清洁方式间无交互效应(F=1.005,P〈0.05)。结论:表面粗化处理方式及表面清洁方式均是提高唾液浸泡后氧化锆与树脂水门汀间剪切粘接强度的相关影响因素,两者间无交互效应,喷砂处理配合使用Ivoclean可显著提升唾液浸泡后氧化锆的粘接性能。

  • 标签: 粘接性能 氧化锆 粘接剂 表面处理 清洁方式
  • 简介:目的研究预防性使用脱敏对牙漂白术后牙齿敏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于佛山市口腔医院就诊的20例将进行诊室漂白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例患者按纳入顺序编号,随机抽取10例左侧前牙为实验组、右侧前牙为对照组,另外10例则左侧前牙为对照组、右侧前牙为实验组。实验组在漂白治疗前对即将进行漂白的牙使用脱敏(极固宁),对照组则使用安慰(蒸馏水)。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比较患者左右侧前牙(实验组与对照组)漂白术后即刻及漂白术后1周内的牙齿敏感发生率和牙齿敏感程度,并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漂白术后即刻,实验组有28.33%、对照组有62.50%的牙齿出现牙齿敏感症状;牙漂白术后1周内,实验组有11.67%、对照组有43.33%的牙齿出现牙齿敏感症状。术后即刻和术后1周内,对照组牙齿敏感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即刻)=29.606、χ~2_(术后)=30.178,P〈0.001)。术后即刻和术后1周内对照组发生牙齿敏感程度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_(即刻)=-5.999、Z_(术后)=-5.659,P〈0.001)。结论预防性使用脱敏可以降低牙漂白术后牙齿敏感的发生率,并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牙齿敏感症状。

  • 标签: 牙本质脱敏剂 牙本质过敏 牙漂白
  • 简介:目的:评价义齿黏附和线性胎在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为每位患者制作解剖式骀和线性胎2副全口义齿,3个月后更换使用。每副义齿于戴用3个月时检测其使用义齿黏附前后的咀嚼效率,并采用满意度问卷调查获取患者的主观评价。结果:使用义齿黏附后,线性胎和解剖式胎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均较使用前得到改善(P〈0.05,P〈0.01)。义齿黏附使用前后,两种骀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义齿黏附使用前,线性骀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满意度高于解剖式骀全口义齿(P〈0.05,P〈0.01);使用义齿黏附后,两种胎型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咀嚼功能和舒适程度满意度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结论:对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应用线性骀全口义齿和义齿黏附均可改善义齿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全口义齿 义齿黏附剂 线性 咀嚼效率
  • 简介:目的:瓷贴面已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恢复前牙形态和色泽的修复方法。但瓷贴面的厚度限制和高半透明性使其在颜色匹配上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本文目的是研究牙本质颜色及树脂粘结颜色对瓷贴面修复颜色匹配的最终影响。方法和材料:预先选择色号(A1)作为上颌中切牙修复的目标色.用数码分光光度比色计(SpectroShade.MHT)测量其牙色参数(L*a—b).用可以代表较大范围的牙色度分布的9种天然牙本质颜色(NaturalDieMaterial,IvoclarVivadent)制作上颌中切牙树脂复制品,然后运用瓷贴面的标准牙体预备方法在树脂牙上进行预备。用7种不同色度的树脂粘结(VariolinkVeneers,IvoclarVivadent)将制作好的瓷贴面(IPSEmpressEsthetic.A1.0.6mmthick.IovclarVivadent)粘贴在树脂牙上。测量粘固后贴面的L*a~b值,计算与目标色(A1)之间的△E值。△E〉3.3即被认定为可被肉眼察觉的显著性颜色不匹配。结果:7种不同色度的树脂粘结对贴面最终颜色均没有显著的影响.因为每一个试样组测出来的△E值几乎都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天然牙本质的颜色对最终的颜色匹配有明显的影响。在63个试样组(9种不同颜色牙本质的树脂代型和7种色度的树脂粘结组合)中没有一组达到可接受的颜色匹配。结论:薄的瓷贴面不能遮住下面牙本质的颜色.即使是运用了不同色度的树脂粘结。联合运用遮色瓷也许能够提高最终的配色效果。

  • 标签: 粘结剂 牙本质颜色 遮色 分光光度计 目标色 贴面
  • 简介:目的:评估紫外线照射效应对微弧氧化纯钛诱导磷灰石形成及细胞矿化的影响。方法Ⅱ级商用纯钛片进行微弧氧化(MAO)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记为MAO;微弧氧化结合紫外线(UV)照射处理2h的钛片作为实验组,记为MAO+UV2h。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钛片浸泡在DMEM/F12培养液中材料表面磷灰石形成情况;将钛片与大鼠脂肪间质干细胞矿化诱导条件下共培养,观察细胞矿化情况。结果浸泡在培养液中21d后,MAO组仅在SEM高倍镜下见少量散在微小磷灰石结晶颗粒;MAO+UV2h组颗粒明显增大增多且叠层沉积,除微弧氧化形成的孔径外周高点外,氧化膜层几乎全部被磷灰石晶体层覆盖,且孔径内沉积大量晶体使孔径明显缩小。SEM观察细胞矿化物的形成情况,发现MAO组未见明显矿化物形成,但MAO+UV2h组细胞材料表面可见较多针状结晶,能谱分析(EDS)提示为磷灰石结晶。结论紫外线照射可增强微弧氧化纯钛表面在体外诱导磷灰石沉积的能力且促进脂肪间质干细胞的体外矿化。

  • 标签: 紫外线照射 微弧氧化 磷灰石 脂肪组织 间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电解液不同Ca、P浓度对纯钛表面微弧氧化膜结构和特性的影响。方法:根据电解液中Ca、P浓度的不同,将纯钛试件分成A、B和C共3组,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制备纯钛表面氧化膜,D组作对照组。使用扫描电镜(SEM)检测氧化膜的表面及横断面形貌,用X射线能谱仪(EDS)检测氧化膜的元素成分,用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氧化膜的晶相结构。结果:微弧氧化处理后,钛表面形成微孔结构的氧化膜。A组膜层厚度为5μm,B和C组膜层厚度为10μm。高Ca、P浓度组微弧氧化膜的Ca、P含量高于低Ca、P浓度组(P〈0.05、P〈0.01)。微弧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金红石、锐钛矿和羟基磷灰石。结论: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纯钛表面形成含羟基磷灰石的多孔氧化膜,氧化膜的Ca、P含量与电解液的Ca、P含量有关。

  • 标签: 微弧氧化 表面处理
  • 简介:目的:比较酸碱唾液浸泡环境下动态循环加载对氧化锆/饰面瓷叠层瓷抗弯强度的影响。方法:制作氧化锆/饰面瓷叠层瓷圆片试件45个,随机分为酸性、碱性及中性浸泡三组,循环加载10000次后进行双轴弯曲测试。用二参数Weibull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性环境下的弯曲强度值最大,碱性环境下的弯曲强度值最小。pH=7组的平均抗弯强度比pH=4组高14%左右,而比pH=8组高45%左右。本实验测得到的Weibull模量值分别是pH=7组15.5,pH=4组15.3,pH=8组8.9。R2值分别是pH=7组0.98,pH=4组0.97,pH=8组0.94。结论:牙科氧化锆全瓷修复材料使用后出现性能下降的疲劳现象,与牙科陶瓷修复体处于不同酸碱度唾液环境有关。

  • 标签: 牙科陶瓷 层状结构 循环载荷 Weibull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即刻桩腔预备后采用AH-plus、Cortisomol及氧化锌丁香油湖3种根管封闭的根尖封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9月于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因正畸拔除的健康上颌单根管牙齿60颗,以ProTaper手用镍钛根管锉逐步深入法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20颗。分别用AH-plus糊、Cortisomol糊氧化锌丁香油糊加牙胶尖侧向加压法进行根管充填,根充后即刻桩腔预备,染料渗透法测量根尖微渗漏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氧化锌丁香油组、Cortisomol组和AH-plus组微渗漏长度分别为(1.731±0.162)mm、(1.316±0.115)mm、(1.238±0.156)mm,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1174,P〈0.01);氧化锌丁香油组的微渗漏值高于AH-plus组(q=14.924)和Cortisomol组(q=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H-plus组与Cortisomo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364,P〉0.05)。结论即刻桩腔预备后AH-plus和Cortisomol糊的根尖封闭能力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AH-plus和Cortisomol糊的根尖封闭能力无差异,是较理想的根管封闭

  • 标签: 即刻桩腔预备 根管封闭剂 根尖封闭 微渗漏
  • 简介:目的本文目的是评估一种含氟的窝沟封闭在随机挑选的132个儿童的乳牙和恒牙上应用时的保留率。材料和方法应用Helioseal-F对36位平均4.5岁的儿童的195个乳牙和96位平均10.5岁的儿童的391个恒牙进行窝沟封闭。每一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3年后复查封闭的保留率。结果乳牙完全保留率是95.04%,部分保留率是3.12%,完全脱落是1.84%。恒磨牙分别是95.81%,2.83%,1.36%。结论此窝沟封闭的3年保留率很好。乳牙组和恒磨牙组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氟窝沟封闭剂 乳牙 恒牙 保留率
  • 简介: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不同根管充填糊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2009年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综合科门诊诊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298例(422颗牙),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4组。A组(AHPlus糊+Vitapex糊+牙胶尖)75例患者108颗牙,B组(AHPlus糊+牙胶尖)75例患者105颗牙,C组(Vitapex糊+牙胶尖)74例患者105颗牙,D组[氧化锌丁香油糊(ZOE)糊+牙胶尖]74例患者104颗牙。对4组术后7d、6个月、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98例患者根管充填7d后复查,A、C组术后反应轻,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术后反应最重,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管充填6个月、1年后复查的结果没有差异(P〉0.05),A组有效率最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有效率最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HPlus糊+Vitapex糊+牙胶尖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既诱导了根尖周阴影区的骨质增生修复,又能使根尖孔形成完善的封闭,达到治愈根尖周炎、防止继发感染或复发的目的。

  • 标签: AH Plus糊剂 VITAPEX糊剂 慢性根尖周炎
  • 简介:在口腔修复临床上,一般用牙线能否通过来评价冠修复体与邻牙的邻接关系.我们应用家庭洁齿牙线,对冠的邻接面试合并清除粘固后的邻面粘固悬突,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口腔修复 牙线 冠邻接面试合 粘固剂清除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力学性能代型材料对磨牙氧化锆全瓷冠断裂失效行为的影响。方法制作弹性模量与牙本质(18.6GPa)近似的复合树脂和多孔钛标准试件(n=40),测定其维氏硬度、挠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值。分别用离体牙及上述复合树脂和多孔钛制作代型(n=10),制作30个单层瓷结构的全锆(M-Zir)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粘接于离体牙预备体及多孔钛和复合树脂代型上。所有试件行抗折破坏试验,记录最大断裂载荷(N)及失效模式,并采用扫描电镜行断口形貌学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对代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定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抗折破坏试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多孔钛与P60复合树脂的弹性模量分别为(18.50±1.65)和(17.48±1.70)GP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8,P=0.191)。多孔钛材料的维氏硬度(165.60±11.17)HV、挠曲强度(522.47±52.46)MPa和断裂韧性(3.67±1.18)MPa·m^1/2显著高于复合树脂(P<0.001)。离体牙组、多孔钛代型组、复合树脂代型组M.Zir冠的平均断裂载荷分别为(5306±467)、(5273±447)和(4695±583)N,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53,P=0.025)。多孔钛代型组与离体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0),复合树脂代型组显著低于离体牙组(P=0.015)及多孔钛代型组(P=0.021)。全瓷冠断裂模式分析显示,3组的M-Zir冠断裂模式无明显差异,均为瓷全层折裂为颊颚侧2块,裂纹通过中央窝沟向近远中牙尖三角嵴方向扩展。同时,离体牙组试件多伴有预备体的损伤,复合树脂代型组全部试件均伴有代型折裂,多孔钛代型组全部试件均完整。结论多孔钛的维氏硬度、挠曲强度及断裂韧性优于复合树脂材料。使用复合树脂材料作为代型时M.Zir冠断裂载荷偏低,但对其断裂模式无明显影响。多孔钛代型较复合树脂代型更适用于高强度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体外研究。

  • 标签: 挠曲强度 代型材料 力学性能 氧化锆 断口形貌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二氧化锆对大鼠牙周膜细胞分子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牙周膜细胞。制作二氧化锆、钯银合金、镍铬合金试件及其浸提液。将各组浸提液作用于细胞,检测24h、48h、72h的各组浸提液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及各组细胞周期比例;检测不同浸提液组处理对大鼠牙周膜细胞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24h、48h、72h时,二氧化锆组、钯银合金组、DMEM组OD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镍铬合金组OD值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细胞凋亡结果发现,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二氧化锆组、钯银合金组、镍铬合金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周期结果发现,Prl指数钯银合金组与二氧化锆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钯银合金组与镍铬合金组之间的Prl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Caspase-3、Caspase-9的2-ΔΔCT值,二氧化锆组、钯银合金组、DME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镍铬合金组高于DMEM组(P〈0.05)。Caspase-8的2-ΔΔCT值,二氧化锆组、钯银合金组与DME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锆组与钯银合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镍铬合金组高于二氧化锆组、钯银合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氧化锆在提高细胞增殖活力,抑制细胞凋亡方面优于钯银合金及镍铬合金材料,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影响牙周膜细胞的细胞活力、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 标签: 二氧化锆 细胞生物学行为 牙周膜细胞 凋亡 CASP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