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牙周病的典型特征即严重的附着丧失、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最终导致功能丧失以及美学的缺陷。牙周病所导致的牙槽嵴严重吸收也成为种植治疗的难点,但随着种植体研究的深入以及种植术式的改进,针对不同牙槽嵴情况的种植义齿修复方法也逐步完善。本文将就牙周病导致的下颌牙槽嵴严重吸收情况下的种植外科处理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牙周病 牙槽嵴吸收 种植修复 骨增量 软组织
  • 简介:目的:使用计算机辅助的方法来评价外科辅助上颌快速腭开展(SARME)术后的各种变化.如骨块位置变化、切开骨缝处新骨沉积、骨密度方面的区别。材料和方法:研究包括29位患者(18位男性,11位女性).平均年龄29岁(16~44岁).每位患者都施行包含LeFortⅠ型截骨的外科辅助上颌快速腭开展,在术前和术后6~8周都拍摄高分辨率CT。在术前术后CT数据配准后.我们构建了三维模型并进行重合。切开骨缝中的新骨沉积能通过专为该研究设计的可视化程序观察。骨密度的分析则是先将模型分为不同的勰剖区域,定性比较是通过一种特殊转换功能——直接体绘制程序完成.定量比较是通过各区域术前术后绘制的条形图完成。结果: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证实.所有患者都实现了上颌骨的扩宽。4位患者显示术后发生了明显的上颌不对称。在切开骨缝中新骨沿着骨缝不规则沉积.但通常左右是对称的。切开的骨缝越对称.新骨生成也越对称。除2个病例外,其余病例的术后定性定量分析均显示Hounsfield值明显下降.前庭骨尤甚。结论:切开骨缝中新骨生成上的区别表明了不同的手术方法和扩弓器的种类对结果有影响。我们的结果显示SARME会导致骨密度下降.以前庭骨尤甚。计算机辅助分析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

  • 标签: 外科辅助上颌快速腭开展 上颌 扩弓器 骨密度 新骨生成 医学可视
  • 简介:研究目的:研究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periodontallyacceleratedosteogenicorthodontics,PAOO)技术对牙槽骨形态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完整的牙周检查和CBCT检查。结果: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608个月.平均牙周探诊深度为2.7mm,未出现牙龈退缩.上颔颊侧骨板厚度为0.48~2.14mm,下颔颊侧骨板厚度为0.2~1.82mm,但有高达40%的前牙出现了骨开窗和骨开裂。结论:尽管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但由于联合治疗完成后出现骨开窗和骨开裂,因此临床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周检查 临床疗效 骨形态 影像学方法 牙槽
  • 简介:来自下颌磨牙后区的含骨皮质及骨松质的骨块对于重建缺损的牙槽嵴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伤害.必须了解局部的解剖结构,采取适当的外科手术方法并慎选外科器械。本文的目的是对使用环钻在磨牙后区安全获取含骨皮质及骨松质骨块这一外科技术进行科学的论证。牙槽骨缺损包含缺损范围及严重程度两方面的内容,它常伴随着牙齿缺失、牙周疾病、外伤及先天性疾病。不同的骨移植材料及技术被应用于重建缺损的牙槽骨,如自体骨、异体骨移植物及异种材料。但使用自体骨仍是口腔及颌面部骨移植的金标准.这源于其优良的骨引导及骨诱导性所产生的较好的预后效果。口内和I:3外的一些区域可作为自体骨移植的供区,这些区域的选择取决于它们能为牙槽嵴重建所提供的骨量的多少、骨的形态、类型及并发症、费用及外科手术的便利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口内供区优于口外供区在于前者手术入路方便.移植骨吸收量最少,且并发症及费用也相对少。口内供区包括颏部、下颔骨体、磨牙后区及升支区、上颌结节及颧骨区。一些学者强调了磨牙后区及升支区取骨的益处.如术后并发症较少,供区愈合时间较短及移植术后骨吸收量最少。然而,在取骨过程中是否会伤及一些重要的解剖结构仍不很明确,因此遵循合理的外科手术原则是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骨移植材料 磨牙后区 外科器械 颌面部 取骨 下颌
  • 简介:慢性根尖周炎(CAP)是一类常见的根尖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反应,在根管治疗或再治疗失败、根管解剖严重变异或需通过探查手术明确诊断等情况下,显微根管外科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CAP治疗中根尖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工作中对CAP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根尖显微外科手术 慢性根尖周炎 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超声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3D打印技术制作的新型金属镂空式种植外科导板在种植手术中的效果及其精确性。方法牙缺失患者23例,利用新型金属镂空式种植外科导板辅助植入52枚种植体,观测其种植体颈部偏移距离(植入位点)和种植体1年存活率。结果48枚种植体进入预定位置,仅4枚种植体颈部出现偏移,偏移范围在2mm内,颈部偏移的平均距离为(1.08±0.24)mm。所有种植体均顺利修复。种植体1年存活率为100%。结论新型金属镂空式种植外科导板辅助植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术中冷却效果良好和手术视野开阔等优点,且精确度较高。

  • 标签: 外科导板 3D打印技术 种植牙
  • 简介:2011年6月24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国际内固定学会颅颌面分会培训中心(AOCMFFellowshipCenter)成立仪式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举行。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创伤骨科内固定理论及相关外科技术的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颅颌面分会自2003年以来,每年在中国举办AO学习班,以传播和推广颅颌面内固定理论及外科技术。AO在全世界设立了多个培训中心,

  • 标签: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培训中心 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 骨科内固定 外科技术
  • 简介:朱也森教授朱也森教授,男,汉族,1946年3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医学系。毕业后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1990年至1992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1991年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96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1993年至1997年担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1994年始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和市九临床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主任以及麻醉学硕士生导师,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学界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杰出人物志 副主任医师 临床医学院 中国
  • 简介:吕春堂教授简历吕春堂教授,男,河南浚县人.1942年10月出生。1966年7月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当时,国家正处在“文革”动乱时期.按照“面向边疆,面向海岛,面向基层”的要求,他被组织分配到新疆军区工作,先后在部队的师医院和天山深处的驻军医院口腔科任军医,主治军医,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疗工作。多次下部队巡回医疗,热心为广大指战员服务,特别是参加了支援地方的医疗队,到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大漠深处,为各族军民医治口腔疾患,受到他们的欢迎和爱戴。13年的边疆部队卫生工作,使他受到了锻炼,增强了业务能力.在各方面不断进步,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学界 中国共产党 杰出人物志 第四军医大学 部队卫生工作 河南浚县
  • 简介:目的:探讨牵张成骨和正颌外科技术治疗火器伤性牙颌面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1例患者因火器伤严重颌面部畸形,主要表现为右侧升支高度严重不足、咬合关系错乱和上颌牙弓缩窄。手术采用牵张成骨技术,分两次牵张,恢复右侧升支高度。继而采用正颌外科方法矫正咬合关系。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一期牵张成骨骨延长约10mm,二期延长约15mm,右侧下颌升支高度基本恢复,正颌外科术后,患者面型得到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颌面部火器伤会导致严重的软组织瘢痕,骨再生能力降低,造成的畸形复杂,不规则。在应用牵张成骨和正颌外科治疗火器伤性牙颌面畸形必须要遵从其基本原理,同时要兼顾火器伤牙颌面畸形的临床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最终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牵张成骨 正颌外科 火器伤 牙颌面畸形
  • 简介:吕培锟教授简介吕培锟教授,男,汉族,192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成都华西大学口腔医学系(7年制),并获美国纽约州大学D.D.S.(牙医学博士)学位,当年参加西南抗美援朝整形外科手术队,全队立集体小功.1952年后在华西医科大学从事教学、医疗、科研工作,1979年从华西医科大学调入广州暨南大学负责创建口腔医学系,任口腔系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以及研究生导师,曾留学美国贝勒大学(UniversityofBaylor),任访问教授.

  • 标签: 中国口腔 口腔颌面 外科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