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经蝶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和再次手术治疗.方法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岁.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现视力下降,复查CT显示瘤床继发血肿,有5例合并鞍上残留肿瘤行经额开颅手术,1例没有鞍上残留肿瘤行再次经蝶手术.结果随诊1~8年,视力恢复或改善,无肿瘤复发.结论垂体腺瘤经蝶术后视力明显下降时应及时复查CT,发现瘤床血肿和鞍上残留肿瘤采用经额开颅手术,单纯的瘤床血肿行再次经蝶手术以挽救视力.

  • 标签: 垂体腺瘤 神经外科手术 经蝶入路 视力下降
  • 简介: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发生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30例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结果共有13例患者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5.65%,2例患者过早活动,7例患者伴原发性高血压,2例多次穿刺,1例过早活动伴原发性高血压,1例过度肥胖,4例患者经局部压迫治愈,9例在超声引导下瘤腔凝血酶注射治愈。结论过早活动、过度肥胖、多次穿刺、高血压是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产生的危险因素,局部压迫疗法和超声引导下瘤腔凝血酶注射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原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索颅颈交界畸形术后吞咽困难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后路枕颈固定的颅颈交界畸形患者资料,按是否发生术后吞咽困难分组,比较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影像表现、颈椎序列测量值等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5例,其中吞咽困难组13例,无症状组12例,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52%。两组间: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术后带管时间,术前是否合并后组颅神经症状、是否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吞咽困难组无症状组术后CCA[(129.1±9.6)°vs(137.9±7.1)°]、dCCA[(-4.1±4.0)°vs(6.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吞咽困难严重程度术后CCA、dCCA有相关性。结论颅颈交界畸形后路枕颈固定术后吞咽困难较为常见,可能与术后斜坡椎管角缩小有关。

  • 标签: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颅颈交界区畸形 吞咽困难 上颈椎序列 斜坡椎管角
  • 简介:目的比较TOAST分型中不明原因型脑梗死与其他亚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不明原因型的潜在病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9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TOAST分型,比较TOAST分型中不明病因型的危险因素、病史、生化指标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的差异,推测不明原因型的可能病因。结果不明原因型组的发病年龄比小动脉闭塞型组小(P〈0.0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型组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型组吸烟比例高于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差别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型组饮酒比例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P〈0.01)。不明原因型组患心脏病者的比例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和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P〈0.01)。不明原因型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不明原因型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P〈0.01)。而3组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卒中病史比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空腹血糖(Glu)及白细胞(WBC)水平无显著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心脏病史不明原因型组发病有显著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心脏病史是不明原因型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s-CRP并未增加不明原因型患者的风险。结论年龄、饮酒及心脏病史不明原因型有较强相关性,对不明原因型脑梗死患者应强化这方面的检查,可能会减少不明原因型的比例。

  • 标签: TOAST分型 不明原因型脑梗死 病因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抑郁症患者及时就诊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原因。方法:对108位延迟就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个别访谈,患者以自我报告的形式回忆其就诊过程,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知识缺乏(93.5%)和非精神病专科医生无法识别症状(91.4%)是患者报告导致其就医延迟的最主要原因。其次,对精神疾病存在偏见(60.5%)以及家属漠视或消极应对(21.1%)也是重要的阻碍因素。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延迟就医的现状堪忧,应加强老年抑郁症相关知识的公众宣传和普及工作,改善患者的就医意识就医行为,并着重加强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的医护工作者对老年抑郁症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工作。

  • 标签: 老年人 抑郁症 延迟就诊 精神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物体可操作性在语义范畴特异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考察1例脑外伤患者在真假物体判断、图片命名、词图匹配、根据定义命名、属性判断、词语关联匹配等任务上生物范畴非生物范畴分离的模式,并利用逻辑回归考察可操作性指标在范畴分离中的作用。结果该例患者表现为生物范畴特异性损伤,即在图片命名、词图匹配、根据定义命名和属性判断等任务上非生物范畴项目成绩显著好于生物范畴项目。逻辑回归发现范畴这一变量可预测命名成绩,但加入可操作性指标后,可操作性指标取代范畴成为预测该例患者命名成绩的显著因素。结论该例患者表现出的非生物范畴成绩好于生物范畴,可能是由于其操作知识的保留在语义水平上支持着非生物范畴概念的表征所导致的。

  • 标签: 脑损伤 神经心理学 语义学 LOGISTIC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可能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根据动脉瘤形状将其分为规则组77例,不规则组25例,比较两组病人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差异。结果本组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5例(3.81%),其中动脉瘤形状规则组发生1例,不规则组发生4例,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存在一定的动脉瘤破裂发生率,而动脉瘤的形状术中动脉瘤破裂事件密切相关,形状不规则的动脉瘤更易发生术中破裂。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血管内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89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提出有效防范对策。方法:对新疆某肿瘤医院护理部2014年度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发生率最高(58.4%),初级职称护士更易发生不良事件(93.3%)。结论:对不良事件的分析可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尤其是对可预防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保障病人安全,避免护理纠纷。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 病人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2001年11月至2006年11月我科共对561例颅脑损伤病人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31例发生迟发性血肿行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1例再次手术后恢复良好7例,中残7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6例。结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包括:①原血肿手术部位再出血;②多发性血肿的非手术部位血肿形成。临床应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并强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以便及时发现并再次手术清除继发性血肿、缓解颅内压。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血肿 再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后引起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整体性抽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观察干预措施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睡眠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开展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开展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中借鉴和应用。

  • 标签: 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开颅剪开硬脑膜过程中动脉瘤发生再次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的6例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为剪开硬脑膜时发生术中破裂。分析临床特征、术中动脉瘤破裂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动脉瘤再次破裂的原因是当完全剪开硬脑膜后颅内压迅速降低至大气压力,使得动脉瘤的穿壁压力突然增高,导致动脉瘤再次破裂。6例病例由强力吸引器控制出血,并迅速阻断颈内动脉近端,然后夹闭动脉瘤。随访6例,时间12~31个月,术后死亡2例,植物生存1例,痴呆、遗留偏瘫、生活不能自理1例,神志恢复清楚伴运动性失语1例,健康存活1例。结论开颅剪开硬脑膜过程中动脉瘤再次破裂是罕见且非常危险的术中情况,充分准备及正确应对可有效处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夹闭术 硬脑膜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引起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并予以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患者75例,并对术后引起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提出相关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经分析得到患者术后1d、3d、7d发生睡眠障碍分别为65例(86.67%)、58例(77.33%)、49例(65.33%);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包括:负性心理、术区疼痛、咽喉部干燥、呼吸方式改变不适以及相关外界因素干扰等。结论:在鼻窦炎患者术后睡眠障碍期间实施疼痛护理、咽喉部舒适护理、术前呼吸模式训练及心理护理等措施可对其睡眠质量予以改善,提升生命质量,保障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鼻窦炎 鼻内镜手术 睡眠障碍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对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未达到疼痛完全缓解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997年至2002年收治的516例三叉神经痛经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0例第一次治疗后未能达到疼痛完全缓解.结果91例经再次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治疗后完全缓解,39例第三次阻滞后完全缓解,无效10例.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卵圆孔穿刺失误,迷走神经反应,无扳机点和普鲁卡因测试不能达到完全不痛.结论强调经皮穿刺卵圆孔的技术掌握和适应症的选择,治疗过程中应做到普鲁卡因测试后完全不痛,我们认为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微创,可作为三叉神经痛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 失败 原因
  • 简介: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1例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枸橼酸抗凝管道连接错误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根据根本原因分析的步骤,应用事件序列表、鱼骨图、五问法等管理工具,分析CRRT枸橼酸抗凝管道连接错误的根本原因并制定对策。转变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从系统层面剖析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改善对策防范措施,并与大家分享,以达到更好地改进工作质量的目的。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经蝶切除垂体腺瘤术后早期继发急性视功能恶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分析经蝶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11例早期继发急性视功能恶化病例的临床资料。本组均为1999年以前的病例。病人均在术后3d内继发急性视功能恶化,根据视功能恶化的原因,再次行经颅手术5例,经蝶手术1例,脑室外引流1例,保守治疗4例。结果治疗后视功能恢复良好6例,3例视神经损伤者、1例鞍内填塞过紧者及1例鞍内血肿者恢复欠佳。结论术后早期继发急性视功能恶化的原因是在视神经和视交叉受到垂体腺瘤压迫而导致血运变差的基础上,继发鞍内血肿、手术时直接损伤、急性视交叉缺血、鞍内填塞过紧等因素有关。该并发症可以避免。一旦出现,应尽早明确病因,予以相应处理。

  • 标签: 垂体肿瘤 经蝶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视觉障碍
  • 简介:医学诊断心理诊断在,晦床心理学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被错误使用的危险。研究分析医学诊断心理诊断的交叉分野,有助于在医学模式心理学模式的分别指导下,对两者做出及时、准确的选择,避免造成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的失败。

  • 标签: 诊断 医学诊断 心理诊断 临床心理学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 简介:梅花欢喜漫天雪,捷报飞传又是春。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时刻。值此新春来临之际《神经疾病精神卫生》杂志全体工作人员谨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本刊的领导、专家、作者、读者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新年的祝福和衷心的感谢!

  • 标签: 工作人员 精神卫生 神经疾病
  • 简介:睡眠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人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标志,而睡眠障碍则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甚至酿成意外伤亡事故.调查显示,约43.4%的中国人在过去1年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约20.0%的人选择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来解决失眠问题.

  • 标签: 失眠 大脑神经结构 镇静催眠药 机制
  • 简介:目的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卫生思想;验证中国文化中忘我体验对心理卫生的效应.方法诠释实证相结合,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释对天人合一及忘我体验的理解,并通过自编,对高抑郁分组和普通人组两组大学生样本进行测验,检验忘我体验更多者抑郁更少的假设.结果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卫生思想,实证研究初步证明高抑郁分者更少忘我体验.

  • 标签: 体验 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 证明 自编 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