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防御机制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本文通过对Freud提出的防御机制观点及其发展的理论分析,并在与实际的临床观察研究相结合下。结论发现精神障碍中的精神分裂症存在着个体防御机制被过度化使用的情况。

  • 标签: 防御机制 精神分裂症 临床观察 精神障碍 过度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病人院内感染情况.方法对自1984年2月~2003年10月住进我院的长期住院精神病人,在胃肠道感染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8.21%,胃肠道的平均期间患病率为26.87%,其感染率高.结论应结合精神病院的特点,对精神病患者特别是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院内感染进一步的监测和防治.

  • 标签: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 院内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调序治疗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副作用、及降低用药的毒副反应,改善睡眠障碍,改善提高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收集接受调序治疗仪治疗的患者125例.其中单纯应用调序治疗仪治疗的60例(甲组),调序治疗仪+药物治疗(氯丙嗪)的65例(乙组),并引用陈晋东等观察的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关数据做参考对照(丙组).疗效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基础研究采用脑超慢涨落分析技术(ET).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与提高,根据临床症状用改善率统计.结果(1)调序治疗仪对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呈双向性调节,使多种神经递之间相互作用呈有序化.(2)甲、乙两组入组时与治疗后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分别都达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甲、乙两组的显效率做组间对照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甲、丙两组对照却有显著性意义(P<0.05).乙、丙组的显效率做组间对照,也分别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3)对乙组进行TESS治疗前后不良反应对照,治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18项不良反应中有7项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有6项达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所降低的副反应具有广泛性特征.(4)对甲组进行TESS不良反应评价,结果显示:调序治疗仪无副作用.(5)乙组失眠发生率治疗前为17%,治疗后降为零.(6)乙组治疗前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治疗后五项认知功能障碍全部有改善.改善率最低的75%,最高达95%.结论调序治疗仪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不仅对阳性症状效果显著,亦对阴性症状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同时具有降低用药的毒副反应、改善睡眠、改善和提高认知功能的作用.是当前精神病临床治疗中一个全新的具有特色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调序治疗仪 中枢神经递质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病人社区康复与防治一体化对防止精神病人复发是重要措施之一。方法采取点到线的管理方法,使患者复发率降到最低限度。结果通过从点到线的管理,充分发挥医生,家庭在防治精神病人病情复发,恶化,衰退的作用。结论防治一体化是目前防治精神病人复发的重要措施,是使复发率降到最低限度的可靠办法,也是精神病防治医生,在病人出院前的工作重点。

  • 标签: 精神病 社区康复 防治措施 治疗
  • 简介:两年一度的第九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于2005年5月10日到14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国家最高专业学术机构——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司法精神病学学组召集并组织的,由河南省精神病医院负责具体承办工作。这次会议与两年前在长沙召开的第八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有明显的不同。

  • 标签: 司法精神病学 鉴定工作 精神障碍 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 精神病医院
  • 简介:目的为了解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了105例住院精神病人临床资料。结果105例自杀行为患者中自杀死亡6例,其中男性1例(17%),女性5例(83%),自杀死亡率为5.7%。结论自杀死亡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所以做好女病人的心理疏导,预防自杀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住院病人 精神病 自杀行为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气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999年~2002年在云南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对应的这4年玉溪市气候资料(气温、日照时数)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精神分裂症发病人数和气候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易发的气候条件是气温上升,日照时数增加,日温差增大。结论通过精神分裂症发病人数和气候资料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知道诱发精神分裂症的气候因素,从而尽量减少气候的改变对人们造成的影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关性研究 发病人数 第二人民医院 住院 诱发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电休克疗法治疗重性精神病疗效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1年2~6月期间,所有接受改良电休克治疗的10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600例次)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总有效率92%,抑郁症疗效最好(100%),其次为躁狂症(90%),精神分裂症(80%),三组患者的疗效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改良电休克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重性精神病的方法之一,值得精神科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改良电休克疗法 重性精神病 疗效 发作时间 MECT
  • 简介:目的探讨维思通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维思通或氯丙嗪治疗6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维思通组有效率为72.5%,氯丙嗪组有效率为47.50%.二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维思通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优于氯丙嗪,且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酒精性精神障碍 维思通 氯丙嗪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男性精神病人性功能障碍及相关因素。方法通过与病谈心及向家庭了解,对男性精神病人性功能障碍36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性功能障碍表现多样,以性欲减退(75.0%)和勃起障碍(58.3%)为多见;引起性功能障碍主要有三方面因素:药物因素,精神病因素和心理因素·舒必利,甲硫哒嗪和氯氮平是引起性功能障碍的主要药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获良效。结论应重视精神病人的性功能障碍问题,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

  • 标签: 男性 精神病 性功能障碍 心理治疗 抗精神病药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以便进一步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SCL-90)对我院精神科护理第一线的44名护士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精神科护士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一般群体,SCL-90各个子分排序前3位是:人际关系、强迫、焦虑,少数护士SCL-90总分及部分因子分高于常模。结论建立精神科护士心理档案,提高精神科护士适应潜力,减少精神科护士的压力源将有助于维护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SCL-90 心理健康状况 管理对策 调查 少精
  • 简介: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31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完成8周治疗的3l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显效17例(54.8%),有效11例(35.5%),无效3例(9.6%),总有效率为90.3%,副作用轻微。结论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 标签: 奎硫平 精神分裂症 用药剂量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局部脑血流特征,探讨局部脑血流与精神病临床症状和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PANSS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应用99mTC-ECD-SPECT技术,对17例从未接受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接受治疗前与治疗后测量局部脑血流,并与11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病例组右侧额叶与右侧颞叶rCBF低于对照组(各P<0.05),治疗后右侧额叶与右侧颞叶rCB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各P<0.05);治疗前不同脑区rCBF与精神病理症状(含单个症状评分和因子分)和疗效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病人存在右侧额叶与右侧颞叶局部脑功能减退,但未发现局部脑血流与精神病理症状和疗效有关.

  • 标签: SPECT检查 精神分裂症 局部脑血流 右侧额叶 右侧颞叶
  • 简介:目的验证奎的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37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用奎的平治疗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评定副反应.结果37例病人中,奎的平治疗总有效率为81.1%,显效率为56.8%.奎的平的副反应有头晕、口干、便秘等.结论奎的平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且副反应小,病人依从性好.

  • 标签: 奎的平 治疗 精神分裂症 临床分析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和转归。方法对我院1989年10月至1993年9月出院诊断为“与迷信、巫术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为期10年的随访.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再诊断结果14例(45.16%)的患者维持诊断为“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17例《54.84%,的患者修改诊断.结论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的诊断应重视对病人临床随访和病人的病程转归;更应强调其相关性是“密切”相关的。迷信巫术既是“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的致病因素.也是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及其他精神障碍的诱发困素。

  • 标签: 迷信巫术 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心境障碍
  • 简介:目的为了探索精神分裂症首次入院的性别差异。方法对194例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年龄,心理应激方面进行性别临床分析。结果显示≤25岁男性86例,女性53例,>25岁男性24例,女性31例,心理应激方面男性50例,女性31例。结论男性发病年龄较女性早(P<0.05),心理应激方面男女相当(P>0.05)。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性别差异 心理应激 临床资料 诊断
  • 简介: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产生的机制。方法结合有关精神分裂症发病假说与神经元功能特性的研究资料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神经元功能的异常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并产生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其他症状。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脑神经元 阴性症状 发病 阳性症状 假说
  • 简介: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对50例精神分裂症单用利培酮治疗8周.入组前及治疗后2、4、6、8周经PANSS量表评定.结果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率为94%,显效率为66%,治疗中副反应轻微.结论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都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 标签: 利培酮 治疗 精神分裂症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