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脱落细胞病理学检验诊断中的价值,提高脱落细胞病理学的诊断水平。方法从标本采集、细胞浓集、涂片以及改良染色等方法应用于临床,找出影响脱落细胞病理学正确诊断的各种因素。结果使脱落细胞病理学诊断符合率明显增高,高达98.6%,创最好水平。结论脱落细胞病理学是癌症早期诊断良好方法。

  • 标签: 重新评价 浆膜腔积液 脱落细胞学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MCL1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8例乳腺癌及4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MCL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MCL1蛋白表达定位于乳腺癌细胞的胞浆及胞核,阳性率为49.11%,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几乎不表达.MCL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1).此外,MCL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临床病理Ⅲ期组织中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01),伴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8),其表达与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结论MCL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MCL1基因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有效靶点.

  • 标签: MCL1蛋白表达 乳腺癌 正常乳腺组织 免疫组化 病理分期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c-FLIP(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7例临床资料完整石蜡包埋的骨肉瘤肿瘤标本,25例骨软骨瘤标本,8例正常的骨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和蛋白质印记法测定c-FLIP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肿瘤组织学性状和预后的关系。结果:骨肉瘤标本中c-FLIP表达的阳性率是83%(39/47),而在骨软骨瘤标本中表达的阳性率是16%(4/25),两者比较P〈0.01;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FLIP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发病次数、肿瘤体积、病理类型及有无转移无关(P〉0.05),而与临床Ennecking分期有关(P〈0.05)。结论:c-FLIP蛋白的过量表达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 标签: C-FLIP 骨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质印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子量膜蛋白(Mucl)和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在乳癌腋窝淋巴结中的表达与乳癌发生、发展、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SP)检测20例乳癌患者的108个未转移的淋巴结。结果Mucl/GST-π分别在淋巴结HE为阴性,阳性。正常乳腺组织,乳癌组织中用RT-PCR法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74%/38.89%,100%/69,23%,100%/0,100%/85%。用SP法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30%/42.59%,76.92%/76.92%,20%/0,100%/60%。结论①HE阴性淋巴结中出现Mucl阳性表达且在正常乳腺组织(21.30%),乳腺癌前病(75%)到乳癌(100%)转变过程中,Mucl呈逐渐增强(P<0.01),表明存在肿瘤微转移,MuclmRNA检测可提高淋巴结微转移诊断率。②GST-π在乳癌组织中明显高于乳腺组织,SP法为60%(12/20例)(P<0.05),RT-PCR法为85%(17/20例)(P<0.01),说明GST-π是一种乳癌生物学标志物,可作为乳癌诊断的指标之一。③RT-PCR法和SP法联合检测MuclmRNA阳性率为65.74%明显高于SP法21.30%(P<0,01)。建立Mucl基因RT-PCR分析法,微转移灶诊断率较免疫组化更为敏感。

  • 标签: MUCL GST-Π 乳癌 癌转移 基因表达 肿瘤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关系,探讨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的一致性,进一步分析EGFR-TKI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与临床疾病控制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EGFR突变与吉非替尼或者厄洛替尼临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RT-PCR检测112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和87例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其中47例外周血和肿瘤组织配对检测。分析外周血和肿瘤患者组织中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两者EGFR突变的一致性。采用EGFR-TKI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评价EGFR突变与吉非替尼或者厄洛替尼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EGFR突变在鳞癌组明显高于非鳞癌组(P﹤0.05);肿瘤组织和外周血同时EGFR突变的有11例,且突变位点一致,检测到的EGFR状态以肿瘤组织为标准,两者突变一致性达到73.33%;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的患者接受TKI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EGFR野生型患者(P﹤0.01)。结论食管癌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与鳞癌密切相关;食管癌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突变的一致性较高;EGFR-TKI分子靶向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的疗效显著。

  • 标签: 食管癌 外周血 肿瘤组织 EGFR突变
  • 简介:目的检测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相关的miRNA表达,探讨miRNA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miRNA芯片技术筛选10例肺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miRNA表达谱,结合临床分析可能与预后有关的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84例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标本中miRNA表达,结合临床预后分析确认表达差异的miRNA。结果在5例无进展生存期(PFS)≥5个月和5例PFS≤2个月患者中,芯片筛查显示共13种miRNAs表达变化倍数〉2倍。在84例不同预后肺腺癌胸腔积液患者中选取miR.146a、miR-16、miR-155、miR-484、miR-134、miR-141、miR.106b和miR-93共8个miRNA进行QPCR验证,发现仅miR-93和miR-146a表达存在差异(P〈0.05),miR-93在预后好的患者中表达升高,变化倍数为2.41倍,miR-146a在预后好的患者中表达下降,变化倍数为0.46倍。结论miR-93在预后好的患者恶性胸腔积液中高表达,miR-146a则相反,其可能成为判断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预后新的分子标志物。

  • 标签: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miR-93 MIR-146A 预后
  • 简介:目的:为了了解Ⅲ期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学特点和探讨如何处理。方法:本文将124例Ⅲ期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作一分析。结果:淋巴转移与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有关;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无正比关系,大于1cm淋巴结只能给CT、MR1造成误诊,而病理检查并非一定呈阳性,小病灶大转移并非罕见,跳跃式转移及纵隔内交叉转移较多见;T3-4有外侵时淋巴转移十分活跃.结论:正确的临床分期必须依靠术后淋巴的病理检查,隆突下淋巴结是上下左右纵隔淋巴汇集处、向对侧纵隔转移的前哨站,淋巴清扫本身是解除症状的治疗措施,对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暂时延长生命都具积极意义.最佳的纵隔淋巴清扫应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 标签: 纵隔 Ⅲ期肺癌 淋巴转移 病理学特点 原发肿瘤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lncRNAHOTAI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91例NSCLC患者,取其经手术切除癌组织91例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6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以上标本的HOTAIR水平,分析NSCLCHOTAIR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CEA水平)的关系,并分析不同HOTAIR水平的预后情况。结果NSCLC组织的HOTAIR相对表达量为6.271±0.884,高于癌旁组织的1.027±0.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织中HOTAIR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CEA异常均无关,而与TNM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Ⅱ+Ⅲ期、肿瘤大小〉3cm及有淋巴结转移者的HOTAIR表达均高于对应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1例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36.4个月,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CEA水平无关,但与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HOTAIR表达有关,其中HOTAIR高表达者中位OS为27.8个月,低于低表达者的36.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HOTAIR表达是影响NSCLC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HOTAIR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均有关,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组织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
  • 简介:目的:研究LKB1(liverkinaseB1)基因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LKB1基因与急性白血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初次诊断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32例,同时选取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骨髓标本12例作为对照组。提取骨髓标本中单个核细胞,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两组间患者LKB1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及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的关系。结果:LKB1基因表达与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对照组12例中,有12例LKB1为阳性。根据疾病类型将白血病组分为3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组19例,其中LKB1阳性为9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组8例,其中LKB1阳性为3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组5例,其中LKB1阳性为5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追踪患者治疗效果,提示LKB1+组的1疗程CR率及2疗程CR率均较LKB1-组高,且复发难治的患者比例较LKB1-组低。结论:LKB1基因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前两者不同。LKB1阴性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 标签: LKB1 白血病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 简介:目的:研究DBC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DBC1在150例结肠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DBC1表达与年龄、性别、部位、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临床预后等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DBC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71.3%vs24.7%,P<0.05)。DBC1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00)。DBC1表达与结肠癌的总体生存时间、结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密切相关,DBC1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的生存时间越短(P<0.000)。结论:DBC1在结肠癌中呈高表达,可作为结肠癌的预后判断指标,提示DBC1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DBC1 结肠癌 预后
  • 简介: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ET)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定性、定量、定位、定期分子显像系统.FDG-PET对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对乳腺癌的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的搜寻和确定、治疗的监测和治疗结果的评估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FES-PET能反应乳腺癌ER、PR的生物活度,对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有指导和监测意义.本文亦讨论了PET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 标签: PET 乳腺癌 诊断 治疗监测
  • 简介:目的为了探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1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各10例,肝硬化病人10例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进行血清样本COX-2测定,并结合病情轻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血清中COX-2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COX-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各组病人组血清中COX-2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COX-2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呈现出高表达,并且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COX-2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MHD)患者及血液透析治疗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MHD患者作为MHD组、选择2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AFP、CA199和CA125,进行比较分析,并将MHD组透析前、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比较。结果MHD组和对照组比较,CA199、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D组透析前、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HD患者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低通量膜透析不能清除肿瘤标志物。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肿瘤标志物 低通量膜透析
  • 简介:神经肽Y(NelzropeptideY,NPY)、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和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三种生物活性多肽物质,作为神经递质,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在机体中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脑部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病,有关血浆NPY、NT、ET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文献报告涉及很少。为此,我们观察了28例手术前后脑瘤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ET NPY 手术前后 脑瘤 患者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背景与目的:Homer1是一种与凋亡有关系的信号分子,其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Homer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化方法、Western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omer1蛋白在3株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和SHG-44)、60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5例正常人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HG-44和U87细胞中Homer1a染色呈强阳性,在U251细胞中弱阳性染色,肿瘤细胞的阳性染色都呈颗粒状分布于胞核、胞浆、胞膜及突起结构。3株细胞系中Homer1b/c染色呈阴性;Homer1a蛋白在人脑胶质瘤及正常人脑组织中的阳性率及免疫反应评分(IRS)分别为61.8%、4.35±3.99和1.2%、0.09±0.35(P均〈0.01);Homer1a蛋白阳性率和IRS与脑胶质瘤Ⅰ~Ⅳ级病理级别间呈"U"型关系,其中Ⅰ和Ⅱ、Ⅲ级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Ⅳ和Ⅱ、Ⅲ级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Ⅰ和Ⅳ级、Ⅱ和Ⅲ级间差异显著(P〈0.05),良、恶性脑胶质瘤之间Homer1a蛋白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Homer1b/c在人脑胶质瘤标本中不表达。(2)Homer1a蛋白及其mRNA在SHG-44和U87细胞中高表达,在U251细胞中低表达。Homer1b/c蛋白及其mRNA在3株细胞系中均无表达;Homer1a蛋白表达水平与Homer1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结果,mRNA表达情况和蛋白表达情况一致。结论:Homer1a蛋白和mRNA在人脑胶质瘤中有表达,并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Homer1b/c不参与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胶质瘤 Homer1基因 肿瘤发生 免疫反应评分 病理分级
  • 简介: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ROS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cal,IHC)检测332例肺腺癌组织和55例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中ROS1蛋白的表达,分析ROS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kinase,ALK)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ROS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0/332)和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1蛋白阳性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肺腺癌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烟史及TNM分期有关(P〈0.05),ROS1蛋白阳性组和阴性组中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19个月和4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复发率分别为30%和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S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低表达,ROS1对肺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和复发转移有一定影响,检测肺腺癌患者ROS1蛋白对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肿瘤 ROS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表皮生长因子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铁调素(hepcidin)在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中的表达,并对hepcidin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铁和铁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80例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外周血,分别检测hepcidin、IL-6、Hb、血清铁和铁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使用SPSS21.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血清中hepcidin、IL-6、Hb、血清铁和铁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61.93±19.98)μg/L、(5.56±1.17)ng/L、(96.68±12.35)g/L、(9.85±1.09)μmol/L和329.42(299.70~459.06)μg/L;健康对照组相对应的表达量分别为(21.35±7.38)μg/L、(2.52±1.28)ng/L、(140.07±7.71)g/L、(19.95±4.25)μmol/L和95.72(76.56~131.42)μg/L,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血液病男性贫血患者中hepcidin、IL-6和Hb的表达量均高于女性患者(P〈0.05);中度贫血患者hepcidin、IL-6和铁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轻度贫血患者,Hb和血清铁表达量低于轻度贫血患者(P〈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pcidin与Hb、血清铁含量呈负相关,与IL-6、铁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Hepcidin在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中高表达,并与贫血程度相关,提示hepcidin在恶性血液病贫血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贫血 铁调素 白细胞介素6 铁蛋白
  • 简介:目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16、18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对宫颈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确诊的宫颈癌患者140例,癌前病变10例,以及正常对照者35例.采用改良通用引物PGMY和PCR-反向点杂交法对宫颈活检组织进行HPV基因扩增与分型.应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血浆HPV16、18DNA水平,观察HPVDNA的感染率和病毒含量,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在宫颈组织HPV16、18阳性患者中,血浆HPV感染率分别为57.9%和23.8%.随着宫颈癌临床病期的发展,血浆HPV16DNA检出率逐渐增加(P〈0.001),但病毒含量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277).血浆HPV18病毒检出率和病毒拷贝数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P=0.609,P=0.512).结论血浆HPVDNA定量检测是一种可靠的实验方法,对宫颈癌的诊断和预后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血浆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趋化因子是细胞因子样的小分子蛋白超家族,通过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引导细胞迁移。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趋化因子受体CXCR4(chemokineCXC4receptor)与肿瘤转移相关.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乳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情况,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腺癌 CXCR4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21例胃溃疡组织、30例不同时期胃癌组织中MCM5的表达。结果MCM5高表达于胃癌细胞核,胃癌组织中的MCM5表达率为63.3%(19/30),胃溃疡组织中MCM5表达率4.7%(1/2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胃癌患者的MCM5表达明显高于Ⅱ-Ⅲ期的表达(P〉0.05),Ⅱ-Ⅲ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Ⅰ期(P〈0.01)。结论MCM5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新的胃癌增殖标志物。

  • 标签: 胃癌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