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产程活跃期伴有宫颈水肿时,静脉分别注射间苯酚、地西泮与山茛菪碱等常用宫颈解痉药物在加速产程进展方面的影响及用药后对母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待产、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147例,宫口开大3cm后宫颈出现痉挛、水肿,且无妊娠期合并症及产科并发症,将其随机分为A、B、C3组。A组(49例)静脉注射间苯酚80mg;B组(52例)静脉缓慢注射地西泮10mg(〉5min);C组(46例)静脉缓慢注射山茛菪碱10mg,观察记录3组产妇的宫口扩张速度、产程进展情况、分娩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h内出血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A组从用药至宫口开全(10cm)时间为(199±44)min,产程时间少于B组与C组(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h内出血量、分娩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用药后母儿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产程活跃期宫颈水肿应用间苯酚可有效消除宫颈痉挛水肿,加速宫颈扩张,加速产程进展,临床疗效优于地西泮与山茛菪碱,用药安全,母儿无不良反应,可在产科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间苯三酚 地西泮 山茛菪碱 宫颈水肿 产程活跃期
  • 简介:目的探讨维超声诊断胎儿半椎体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妇产医院经超声诊断的48例胎儿半椎体的病例,包括本院超声筛查诊断的10例和外院来本院会诊的38例,并将维超声图像与产前或产后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在本院筛查病例中胎儿半椎体检出率为0.13‰。48例病例中,单发34例(颈椎l例、胸椎18例、腰椎13例、骶椎2例),多发14例(胸椎3例、腰椎3例、胸椎合并腰椎6例、腰椎合并骶椎1例、颈椎合并胸椎和腰椎1例);合并其他畸形16例,无合并畸形32例;足月分娩14例,引产34例。维超声检查均可见脊柱排列异常,椎体形态改变,与产前或产后影像学检查比较,诊断准确率为91.67%(44/48)。结论维超声对胎儿半椎体的诊断更准确、直观,是二维超声很好的补充,能为临床诊断、鉴别及预后的评估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半椎体 三维超声 超声检查 产前诊断
  • 简介:医院病人满意度已成为评价医院综合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通过某级甲等医院近年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数据分析,发现院内医生、护士、辅助科室人员及后勤保障服务方面的问题,通过与病人沟通、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与科室座谈交流等方法解决相应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后续思考。

  • 标签: 病人满意度 医院评价 服务质量
  • 简介:该文章于2017年发表在PrenatalDiagnosis杂志上。背景:一般而言,针对T21、T18和T13进行的NIPT检测假阳性率是很低的(0.1%~0.3%)。病例随访研究已经发现一些假阳性结果的潜在可能原因,包括消失的双胎、孕妇未诊断的肿瘤、母体嵌合及局限性胎盘嵌合。

  • 标签: 假阳性结果 孕妇 CNV Diagnosis 三体 胎儿
  • 简介:目的了解3种侵人性产前诊断技术的成功率、有效性、安全性及其手术并发症。方法总结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优生遗传门诊所进行的经腹绒毛穿刺、羊水穿刺、脐静脉穿刺手术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种侵入性产前诊断技术均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出生缺陷,羊水穿刺一次成功率最高,但流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侵入性产前诊断技术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出生缺陷,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前诊断 绒毛穿刺 羊水穿刺 脐血穿刺
  • 简介:剖宫产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处理难产、急危妊娠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抢救孕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产科临床。然而由于原手术瘢痕的存在,盆腹腔粘连的形成,再次剖宫产手术操作难度增加,手术并发症增多,手术风险增大。在护理上,我们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在严密执行医生医嘱的同时,选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我院于2009年10月收住一位二次剖宫产待产的孕妇,

  • 标签: 护理方法 剖宫产术 膀胱损伤 子宫下段 妊娠并发症 妊娠合并症
  • 简介: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是一类缺乏ER、PR和HER-2蛋白表达的特殊亚型肿瘤,其占据乳腺癌发病总数的15%~20%[1]。此类肿瘤的侵袭性强,且患者无法从内分泌治疗或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因此TNBC患者中位生存期短、治疗效果欠佳[2-4]。

  • 标签: 乳腺肿瘤 新辅助治疗 化学疗法
  • 简介:<正>尊敬的医师:继成功举办首届及第二届"中国胎儿医学大会"之后,第届CCFM将于2013年6月14~16日在广州召开。胎儿医学始于产前诊断,即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但胎儿医学并不仅仅局限于产前诊断,所有影响胎儿宫内安危的疾病及胎儿在宫内的不良状况皆是其研究的内容,例如双胎及多胎妊娠并发症、胎盘疾病、胎儿生长受限等。目前欧美国家已经从围产医学阶段进入到胎儿医学时代,产科也逐渐细分为3个亚专科:普通

  • 标签: 胎儿医学 产前诊断 出生缺陷 妊娠并发症 胎儿生长受限 胎儿宫内生长
  • 简介:1病案报告患者25岁,因G1P039+6周孕在医院经阴道分娩,生产过程顺利,产后10分钟胎盘胎膜自行娩出,产时出血150ml产后经抗炎助宫缩治疗2天,宫底脐下3指,恶露中量暗红色,无臭气,伤口甲级愈合,准予出院。出院后持续血性恶露,量似平时月经,无臭气。自服助宫缩药。产后第19天突然出血阴道大量流血,大约200ml急诊入院。查T36.5℃,P90次/分,R18次/分,BP90/60mmHg,

  • 标签: 产时出血 胎盘残留 产后 子宫角部 晚期 阴道大量流血
  • 简介:<正>文章发表于2013年最新一期的《PrenatalDiagnosis》上。文章旨在通过对正常胎儿及21体胎儿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的发病率的研究来评估ARSA作为21体超声标记物的潜在价值。文章作者在历时17个月的时间里,对2081例孕中期妇女进行筛查后发现,有23例(1.1%)患有

  • 标签: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三体综合征 标记物 正常胎儿 发病率 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阴性乳腺癌(TNBC)TNM分期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经临床诊断并手术病理证实的42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TNBC患者98例,其余331例为非阴性乳腺癌(NTNBC)患者。按照IUCC/AJCC第6版乳腺癌TNM分期标准两组患者进行分期并对比分析。病理生物学行为和TNM分期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影响TNBC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本组TNBC占同期乳腺癌的22.84%(98/429),NTNBC占77.16%(331/429)。TNBC组与NTNBC组比较,在肿瘤组织学分级(Ⅲ级41.84%比21.45%)、组织病理学分类(浸润性导管癌73.47%比59.82%)、术后肿瘤局部复发(27.55%比13.29%)、肿瘤大小(直径〉5cm,41.84%比25.08%)、区域淋巴结转移(56.12%比39.88%)和远处脏器转移(25.51%比12.69%)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0)。在TNM分期中,TNBC组与NTNBC组比较,Ⅰ期(8.16%比16.01%)、Ⅱa期(17.35%比26.28%)、Ⅱb期(17.35%比2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而在Ⅱa期(24.49%比15.71%)、Ⅱb期(12.25%比6.04%)、Ⅲc期(9.18%比3.93%)和Ⅳ期(11.22%比5.14%),TNBC组所占的比例高于NTNBC组(P〈0.050)。TNBC组与NTNBC组比较,5年总生存率(76.53%比89.73%)和5年无瘤生存率(63.27%比74.3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0)。TNBC组的中位生存期为54.08个月(95%CI48.880—59.283),NTNBC组为59.00个月(95%CI51.515~63.849)。影响TNB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中的Ⅲ、Ⅳ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是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

  • 标签: 乳腺肿瘤 三阴性 TNM分期 预后因素
  • 简介: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第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和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学组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自2007年创刊以来,在广大编委、作者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不断提高,且于2008年初先后被国内《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大数据库收录。

  • 标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华医学会 电子版 乳腺病 收录 国内
  • 简介:SNP-发现的微缺失微重复以及单亲二倍体、染色体杂合性缺失等拷贝数正常的染色体异常,能够检测非整倍体和多倍体,但无法检测平衡易位。在本研究中,我们结合高分辨G显带核型分析,应用全基因组芯片技术检测了1例小脑发育不全的胎儿携带的5p部分单体合并17q部分体,分析其可能发生小脑发育不全的原因,报告如下。

  • 标签: 部分三体 部分单体 小脑发育不全 染色体异常 技术检测 全基因组芯片
  • 简介: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系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缺失的乳腺癌。由于其组织学分级差、多伴p53突变、基底上皮分子标志物高表达,ER或ER相关基因及HER-2或HER-2相关基因低表达,缺乏有效内分泌治疗,是5种乳腺癌分子亚型中预后最差的一种。因此,及早准确地判定出该分子分型可以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帮助。既往都是通过单一病理检查对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对于乳腺癌具体分子亚型在MRI上的特征性表现,尚未见详细报道。

  • 标签: 阴性乳腺癌 病理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HER-2 分子亚型
  • 简介:目的研究阴性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upervision法对阴性乳腺癌标本进行VEGF—C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阴性乳腺癌中VEGF—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计数资料问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阴性乳腺癌中VEGFC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分期、淋巴结状态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肿瘤大、分期晚的患者,VEGF—C表达较肿瘤小、分期早的患者强,组织学高分级者VEGFC表达较低分级者强,淋巴结阳性患者VEGF-C表达较阴性患者强。结论阴性乳腺癌中VEGF—C的表达可能在促进肿瘤生长、浸润及转移中起作用。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移
  • 简介:21-体综合征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出生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产前作出诊断,减少和避免患儿出生是唯一途径。由于侵入性操作存在诸多弊端,人们倾向于寻找一种对母儿损伤较小的方法进行诊断。近几年来,通过母亲外周血的胎儿细胞进行诊断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利用母血中的胎儿细胞进行唐氏综合征的产前诊断作一综述。

  • 标签: 产前诊断 三体 唐氏综合征
  • 简介:染色体18P部分体综合征是世界上罕见的一种染色体畸变,1967年由Jacobsen和Mikkelsen[1]首次报道,由于此综合征比较罕见,使得临床表型难以定义。本文通过对1例18P体综合征患者进行出生后2年随访,探讨该病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 标签: 三体综合征 18号染色体 平衡易位 短臂 临床表型 染色体畸变
  • 简介:目的探讨穿透性胎盘植入手术方式,以提高母儿救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6个月术前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患者共3例,结合文献探讨如何选择制定术前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手术方案。结果近6个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共1118例,经过B超或/及MRI检查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的共3例,手术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有2例。其孕周分别为32^+6、32及35周,其中2例有剖宫产史及2次以上宫腔手术操作史,此2例均为中央型前置胎盘,均为胎盘植入在原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其中1例穿透性胎盘植入并浸润至膀胱,另1例胎盘植入已达子宫浆膜层,但尚未穿透,与泌尿外科等多科室协作完成子宫切除术。另1例为第1次宫内妊娠,突发腹腔内出血伴失血性休克及胎死宫内。术中见胎盘附着并全部植入于子宫右角,突破宫底后壁浆膜层,直径3cm破口,有活动性出血,尽量保留子宫肌层组织并切除植入胎盘。结论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在原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者术中出血难以控制,术前应多科室协作共同讨论,充分术前准备并制订手术预案;出血凶猛采取止血措施无效时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重视个体化手术方式的选择。

  • 标签: 穿透性胎盘植入 治疗方法 手术
  • 简介: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出生缺陷可由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也可由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常如盲、聋和智力障碍等。

  • 标签: 出生缺陷 基因组 遗传代谢性疾病 防治 中国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