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报道11例后颅窝肿瘤引起的叉神经痛病例,探讨相关的诊断、治疗上的问题。方法:回顾5年来经MRI确诊的住院病人,参考文献,总结诊治经验。结果:1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叉神经痛症状消失,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症状不典型、发作时间长的叉神经痛患者应尽早行MRI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肿瘤,降低手术风险、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脑肿瘤 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四联、联疗法根除老年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效果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根除Hp治疗的老年患者116例,并随机分组,分别进行含铋四联和不含铋联根除Hp治疗2周。分析两组老年患者Hp根除率,及药物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四联组老年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均好于联组(P<0.05),且药物副反应没有差异(P>0.05);含阿莫西林治疗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好于不含阿莫西林治疗组(P<0.05)。结论老年Hp阳性患者四联疗法对比联疗法具有疗效高的优点,阿莫西林根除率较高,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在老年Hp感染患者中推广。

  • 标签: 老年 四联疗法 三联疗法 幽门螺旋杆菌
  • 简介:目的:比较间苯酚、山莨宕碱和哌替啶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150例肾绞痛患者分为间苯酚组、山莨宕碱组和哌替啶组,每组50例,分别肌肉注射间苯酚40mg、山莨宕碱10mg、哌替啶100mg,观察3组疼痛缓解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间苯酚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山莨菪碱组,与哌替啶组相当,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起效时间为30~60min。结论:间苯酚是一种治疗肾绞痛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间苯三酚 山莨宕碱 哌替啶 肾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异常黑胆质成熟疗法能否影响“退行性”硬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发展。方法健康新西兰纯种雄性白兔10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实验开始前处理20只,剩余80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N组)、高脂饮食组(HC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AI组)、异常黑胆质成熟干预组(MI组)。于0和8周末两点采血行血脂分析。在0,2,4,6,8周时间段,取出主动脉瓣膜标本,AFM下观察内皮细胞纳米结构。结果HC组与N组相比,TG,TC,LDL,HDL测量结果均有明显差异,(P<0.01)。MI组HC组相比,TG,TC,LDL,HDL的测量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0.05)。AFM50um×50um扫描下HC组与MI组内皮细胞长径6周、8周均有明显差异(P<0.01)。与HC组相比,MI组内皮细胞长径有明显差异(P<0.01)。AFM500nm×500nm扫描下HC组内皮细胞表面隆起直径8周有明显差异(P<0.01),高度6周,8周有明显差异(P<0.01)。与HC组相比,MI组内皮细胞表面隆起直径8周有明显差异(P<0.01),高度8周有差异(P<0.05)。结论随之时间的延长,高脂饮食组主动脉内皮细胞受到明显破坏而异常黑胆质成熟对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白介素-5(IL-5)和尿白烯E4(LTE4)的水平变化.探讨IL-5和半胱氨酰白烯(cysLTs)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住院确诊为MP感染的患儿为MP感染组(29例),同期在门诊作正常健康体检的儿童为正常对照组(30例)。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IL-5和尿LTEA的浓度。结果:IP感染组尿LTEA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P感染组血清IL-5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MP感染患儿血清IL-5的水平和尿LTFA的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cysLTs在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IL-5可能不是MP感染的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白介素-5 白三烯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