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向25名护理专家就构建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指标进行多轮函询.[结果]两轮专家函询后,专家的积极系数是88%和91%,权威系数是0.81和0.85,包括4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49项三级指标,各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4.0,变异系数均〈0.25.[结论]专家对4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49项三级指标的积极性和权威程度较高,集中程度较好,函询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护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护理 本科 创新能力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强化相关医务工作人员不良事件的监测以及报告工作概念的学习、培训以及知识宣教,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意识到监测不良事件以及报告工作的重要性。依托于开展不良事件的报告工作和监测工作,有助于第一时间对不良事件进行发展,为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防止重复出现不良事件,降低使用医用耗材期间的风险,提升医院整体医疗工作的水平。基于此,笔者针对于优化医用耗材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此为相关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医用耗材 不良事件监测 报告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患者行无痛护理管理体系的效果。方法:选择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72例骨科患者,“双盲法”分参照组(常规护理)、无痛组(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各36例,两组疗效比较。结果:管理前分析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管理后较参照组,无痛组VAS值更低,ADL值更高;无痛组满意率(97.22%)高于参照组(83.33%),P

  • 标签: 无痛护理管理体系 骨科 日常生活质量 疼痛程度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构建区域急诊急救一体化协同救治体系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策略。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和急救救治能力的不断提升,建立一体化的急救体系已迫在眉睫。然而,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不均衡、流程不畅等。因此,本文提出了多方合作、信息共享、人才培训等策略,希望能为构建区域急诊急救一体化协同救治体系提供参考。

  • 标签: 区域急诊急救 一体化协同救治 急救体系 医疗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纳入我院2022年5月-2023年12月收治骨科手术后接受护理干预的患者共94例,采用抽签双盲法将其纳入对照组(47例)接受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47例)实施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相比,组别无显著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与对照组(27.66%)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26%)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无痛护理管理体系 骨科护理 麻醉
  • 简介:【摘 要】 随着数据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带来的高效率在医学护理体系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对大数据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了解我国护理大数据和国外发展的差距,以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养老服务、灾害护理等主流方向为关键点,介绍我国护理大数据的应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探讨应对策略,旨在为促进我国护理大数据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护理 大数据  大数据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医药行业也面临着巨大变革。在互联网时代,医药质量管理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探索和实践互联网时代下医药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以期推动医药质量管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造福人民健康。

  • 标签: 互联网时代 医药质量管理体系 探索实践 
  • 简介:摘要:对于骨科患者而言,在手术后常会受到疼痛问题的影响,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较大干扰。而近些年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不断关注,也促使无痛护理在医疗领域不断得以开展,患者疼痛可通过规范化的护理得到显著降低,同时还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院内良好体验感,满足患者实际所需。

  • 标签: 无痛护理管理体系 骨科护理 应用价值 探究
  • 简介:摘要:精神疾病具有复杂性、隐匿性和难以预测性等特点,患者因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改变感到痛苦、功能受损,甚至增加死亡、残疾等危险性。精神障碍患者多缺乏自知力,在精神症状及药物影响下出现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噎食、跌倒等行为对自身和他人具有不可预见的威胁性,还可能引起医疗纠纷。因此,护理风险评估尤为必要。护理风险评估是指护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减少行为的盲目性。通过对住院患者高危风险因素的前馈控制能有效降低护理隐患的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目前精神科患者护理风险评估的方法较多,相关评估工具在国外已广泛使用,而我国的风险评估起步较晚,虽有学者尝试引进国外工具,但由于国情及文化差异,部分条目不适合国内患者。如何使用预见性思维,通过系统的评估手段明确精神科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是目前困扰国内精神科临床的一大难点。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关注精神科患者的自杀、攻击、藏药、跌倒、噎食等风险问题,采用德尔菲法构建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指标,为下一步作出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估并制定和实施护理措施奠定基础。

  • 标签: 精神科 住院患者
  • 简介:[目的]构建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内容及权重。[方法]研究小组2016年2月—2016年12月通过理论分析、文献回顾、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了解现有的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的方法及不足之处,构建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的初稿。运用两轮专家咨询明确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的维度、条目及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体系的各条目的权重。[结果]经历两轮专家咨询,入选专家20名。两轮咨询中专家共提出建议40条。最终确立了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体系结构,包括基本素质、评估准备、技能操作和综合评价4个维度和17个条目。4个维度中技能操作维度最重要;条目层中应变能力等所占权重高。[结论]通过系统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明确高职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的内容和权重。

  • 标签: 基础护理 操作技能 评价体系 高职护生 层次分析法
  • 简介:目的构建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和客观性的护理临床课程整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评价护理临床课程整合教学质量提供全面和可量化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回溯、文献分析、访谈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构建,运用Delphi法对30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以确定评价指标及各指标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Cr值为0.835和0.897;第一、二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度(W)分别为:0.085、0.344、0.425、0.619(P<0.01).护理临床课程整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结论两轮函询之后,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和意见协调性均较高,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为护理临床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借鉴。

  • 标签: 护理课程整合 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在社会经济的带动之下,医学事业的发展进程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实际运营中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契合医学发展质量,积极对护理的技术水平进行全面的深化与提升是尤为关键的。具体到新生儿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来,通过三维质量体系等相关内容的结合,进一步的对新生儿外科护理的各项质量和指标进行全面的平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了解目前的护理现状,这对于新生儿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十分的现实推动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体系健全
  • 简介:目的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及职业岗位需求。方法自2005年始,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设计培养方案,使实践教学体系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学生临床实习结束后,我们分别到河南省南阳市的几家医院,对该年级学生的实习情况作了跟踪调查。结果93.0%的临床带教老师认为.该届学生和往届学生相比整体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结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 标签: 专业 护理 模型 教育 专业能力 教学
  • 简介:目的构建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并切实提高社区护理质量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18个区县的社区卫生中心和质量控制中心从事护理管理工作10年以上、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社区护理管理专家16名作为函询对象,应用德尔菲法对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2轮函询。结果专家的权威程度(Cr)系数为0.86,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18~0.35(P〈0.01);建立的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社区护理中心护理质量、社区护理站点护理质量、家庭医生签约及上门服务护理质量、服务团队的满意率、社区护理质量创新等5个一级指标(其权重分别为0.51,0.15,0.19,0.09,0.06)和24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结论专家的积极性、权威程度及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均较高;社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应体现社区护理“六位一体”的功能及区域性特征和持续优质服务的理念。

  • 标签: 社区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 简介:针对现有的护理质量文件管理的不足,引入ISO9000标准进行护理质量体系文件的管理与控制,按照"该写的要写到,写到的要做到[1]"的原则,参照ISO9000标准,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各项护理质量活动的职责和方法加以明确规定,使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的技术、管理及人的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了护理人员的每一项服务、每一项操作都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 标签: 质量体系文件 护理管理 IS09000标准 护理部 护理服务
  • 简介:摘 要 目的:避免医务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生院内感染。方法:构建隔离体系,包括准备功能齐全的隔离公寓,成立专项小组并明确职责,执行生活区管理制度,实施安全有效的隔离区管理。结果:从疫情发生到现在,共计医务人员 153人次,未出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病例。 结论:通过医务人员隔离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可避免医务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生院内感染。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隔离 消毒 管理 心理疏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评价其构建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的4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目标,此期间没有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将其作为对照组,抽取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期间的4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目标,在此期间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将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环境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环境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评分分别为:(18.67±0.29)分,(19.43±0.64)分,(19.29±0.34)分,(18.56±0.24)分,(18.75±0.62)分,对照组护理人员的环境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评分分别为:(11.21±0.46)分,(12.67±1.89)分,(12.76±1.82)分,(12.42±1.43)分,(11.78±1.49)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得到显著提升,护理整体质量明显改善,构建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挑选了68位患者,并根据他们所接受的护理方式进行了分组,以便进行比较。结果:研究表明,采用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实施骨科护理的研究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和疼痛评分两个指标上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普通组,P值小于0.05,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也说明了临床应用无痛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骨科疾病治疗期间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结论:应用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实施骨科患者的护理工作,可显著降低患者的骨科疾病疼痛感,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在骨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优先考虑采用该管理体系

  • 标签: 无痛护理管理体系 骨科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纳的82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对照组(41例)与研究组(41例)行常规护理与无痛护理管理体系,对比两组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护理满意度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行无痛护理管理体系效果确切,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疼痛,有效缩短患者治疗疼痛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痛护理管理体系 骨科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完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对提升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通过从2019年5月~2020年5月里,对社区护理管理体系中的不足加以分析后,于2020年5月~至今落实护理管理体系的完善工作。同时以30例护理人员作为样本参与研究,最终比较完善前、后护理工作质量的差异性。结果:通过完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后,护理操作、安全管理等护理工作的评分均有所提升,且患者满意率较高,P<0.05。结论:通过完善社区的护理管理体系,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提升,获得更多患者认可。

  • 标签: 社区 护理管理体系 完善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