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为日后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通过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34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4名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比较两组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情况。结果经过检测发现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值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缺血性结肠炎 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方法选取83例急性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另选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轻度、中度与重度组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间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显著(P<0.05),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增大而提高;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41,0.493,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高水平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通过监测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于指导治疗、评估预后、疗效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脂蛋白磷脂酶A2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及钙蛋白、B型钠尿肽以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肺栓塞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定,并以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行相同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检测结果的差异,计算三项指标诊断急性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同时,将急性肺栓塞组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低危组(47例)和高危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急性肺栓塞组患者cTnI、BNP以及D-D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同时有高危组急性肺栓塞患者高于低危组患者的情况,除高危组与低危组患者的D-D比较外,其余组间、亚组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TnI诊断急性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均优于BNP,同时优于D-D,其中,灵敏度、准确度的比较上有cTnI、BNP显著优于D-D的情况,而特异性的比较上,则有cTnI显著优于BNP和D-D的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结论将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D-二聚体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应用于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中,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并能为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提供可靠依据,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指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肌钙蛋白 B型钠尿肽 D-二聚体 急性肺栓塞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推拿整脊配合针刺通臂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浆P物质的影响。方法抽选共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参照组推拿整脊联合针刺治疗,研究组实施推拿整脊联合针刺通臂穴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田中靖久评分不存在较大差距(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田中靖久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参照组的78.7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P物质浓度不存在较差差距(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P物质浓度与参照组患者的血浆P物质浓度对比,有一定差距(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推拿整脊配合针刺通臂穴治疗效果理想,即可调整颈椎内外的平衡,还可改善神经根卡压情况,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推拿整脊 针刺通臂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接受依那普利叶酸片的价值。方法选取H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100例,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实施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结果实验组同型半胱氨酸、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心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H型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接受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依那普利叶酸片 H型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同型半胱氨酸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验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性白血病患者70例为实验组,同期选择48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免疫比浊法进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初治期患者70例,缓解期患者40例,复发期患者19例,对患者分别予以D-二聚体的动态检测,然后对其AN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其他类型患者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和对照组比较,其初治期与复发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呈现明显提升的趋势(P<0.05);和缓解期对比发现,初治期与复发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缓解期D-二聚体水平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期和初治期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其他急性白血病类型进行对比,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初治期较高(P<0.05),当进行缓解期和其他类型患者进行D-二聚体水平对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来讲,血浆D-二聚体能够对其病情变化进行反映,同时对其进行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检测,还能为患者病情观察和疗效评估起到促进作用。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急性白血病 病情进 疗效评估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栓孕妇血浆D-二聚体、炎性因子及凝血酶原四项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健康妊娠妇女及同期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性疾病的15例妇女,以及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8例妇女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分别将健康妊娠妇女列为试验组,将妊娠合并静脉血栓疾病妇女列为疾病组,将体检妇女列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孕期各时间点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都比对照组要高(P<0.05),试验组孕期各时间点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都比疾病组要低(P<0.05)。结论静脉血栓孕妇在孕期的血浆D-二聚体、炎性因子水平与凝血功能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变化,对血浆D-二聚体、炎性因子水平与凝血酶原四项实施动态监测,有利于诊断与预防静脉血栓。

  • 标签: 静脉血栓孕妇 血浆D-二聚体 炎性因子 凝血酶原四项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联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6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增加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增加实施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水平及血浆脑钠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积极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比较,B组患者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组间比较,B组患者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曲美他嗪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心力衰竭 心功能 血浆脑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8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抽选正常人24例为对照1组。检测三组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指标。结果对照2组与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高于对照组1组(P<0.05);而对照2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指高于观察组(P<0.05)。入院第一天,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指标低于对照2组(P<0.05);而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指标逐渐趋于正常值。入院第一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低于对照2组(P<0.05);而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指标逐渐趋于正常值。结论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可作为检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主要指标,由于鼻咽癌患者极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进而诱发继发性纤溶亢进和血栓栓塞,所以,对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指标加强检测,可有效减少患者死亡率。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 纤维蛋白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心衰患者用药坎地沙坦、美托洛尔后,心功能、血浆内皮素(ET)以及脑钠肽(BNP)指标改善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7月—2016年2月期间该院门诊收治的86例心衰老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双盲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用药美托洛尔)、治疗组(加用坎地沙坦),每组人数均为43例,评估疾病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血浆ET、BNP水平变化,检测患者心功能。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5.3%,常规组为83.7%,常规组较治疗组疗效差(P<0.05);用药后治疗组BNP、ET水平依次为(241.6±74.8)pg/mL、(65.8±15.4)ng/L,明显低于常规组(324.7±53.8)pg/mL、(74.3±16.8)ng/L,治疗组改善效果好(P<0.05)。结论临床对于心衰患者,使用美托洛尔、坎地沙坦联合,能有效改善病症、促进心功能恢复。

  • 标签: 血浆内皮素 疗效 美托洛尔 脑钠肽 坎地沙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实验探究,其主要分析的内容是外周单个核细胞NF-kB活性与血浆五聚素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临床讨论的患者,共计32例,随后选择同期正常妊娠的妇女作为对照组完成实验。结果通过分析,观察组在单个核细胞NF-kB活性上数值是高出对照组的,但是在血浆五聚素3表的水平上则相对没有那么大的差异。结论针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数据,笔者认为其外周单个核细胞NF-kB活性与血浆五聚素3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为负相关性,通过联合诊断的方式能够尽早的发现病情,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 标签: 妊娠高血压 外周单个核细胞NF-kB活性 血浆五聚素3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叶酸干预治疗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效果作分析总结。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用常规方法+叶酸治疗。结果观察组Hcy水平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在接受常规方法治疗的同时以叶酸干预的效果更佳,可显著降低其Hcy水平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叶酸 H型高血压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 主要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当中,患者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具体水平情况,以便为患者诊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再选择同期内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5名健康人作为参照组对象,两组实验对象都需要接受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检测,对两组实验对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对象,两组实验对象的数据在接受相关计算后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其体内血尿酸等主要指标要明显高于健康人,医生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等的时候可以参照相关临床指标,以保证患者诊治的科学性。

  • 标签: 冠心病 血尿酸 高敏C-反应蛋白 磷脂酶 血浆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免法(RIA)测定颈源性视力障碍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颈源性视力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2000年11月至2010年12月来空军临潼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地方人员和在中心进行健康疗养的飞行员。以有无颈椎病为标准分为颈椎异常组和颈椎健康组。随机选取颈椎健康人员30人,颈椎异常组30人,用放免法(RIA)测定血浆及海马匀浆TNF-α含量并进行对比,比较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所有颈椎异常组均进行手法颈椎整复治疗后视物模糊减轻,清晰度增加,颈椎正常组血浆TNF-α含量为34.25±2.19ng/l,而与颈椎异常组血浆TNF一α含量为56.79±3.17ng/l,颈椎正常者血浆TNF-α含量明显低于颈椎异常者(P<0.05)。结论基于本课题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血浆TNF-α增高是造成颈椎源性椎动脉持续缺血因素,是引起颈源性视力障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颈椎疾病 视力障碍 血浆肿瘤坏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