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周围再骨折的型方式与治疗方法解析。方法将我院近期(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股骨近端髓内钉周围再骨折为诊断62例,对其骨折的型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对应治疗方式。结果术中出血量由多至少依次为D型、C型、B型、A型,其中A型、D型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入组患者术后股骨功能恢复良好,术后骨折良好愈合,在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感染、骨不连、内固定物断裂等不良预后现象。结论对于股骨近端髓内钉周围再骨折患者而言,在放射线辅助下先明确型,再给予对症治疗,可提高预后质量。

  • 标签: 股骨近端 髓内钉 周围再骨折 分型 治疗分析
  • 简介:我们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以腰腿痛为主诉的初诊患者280例的HLA—B27抗原表达,探讨HLA—B27抗原对腰腿痛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腰腿痛/诊断 流式细胞术 HLA—B27抗原/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该菌医院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ICU病房在2004年1月~12月临床分离的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作耐药性和遗传学分析。结果: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呋南妥因全部敏感,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棒酸、克林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全部耐药,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A)的耐药率分别为50.0%、64.3%、57.2%、71.70、50.0%、50.0%、28.6%;对左旋氧氟沙星、四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和氟氧头孢,MRSA的耐药率分别为93.8%、81.3%、50.0%、6.3%和31.3%,MSSA的耐药率分别为57.2%、28.6%、7.2%、42.9%和21.4%。其PFGE图谱分为13个组(A~M型)。以A型(10株)、B型(6株)和C型(3株)为主。结论:ICU病房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比较严重。PFGE遗传学分析显示,ICU病房存在着同源菌的流行趋势,并与医院感染有关。ICU病房应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医院感染及进行有效的治疗,防止其流行。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分型 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临床分级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型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CIN患者180例,按临床分级不同分为3组。CINI级(A组)65例,CINⅡ级(B组)62例,CINⅢ级(C组)53例,使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三组HPV型,分析HPV型感染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之间相关性。结果A组HPV阳性率为56.92%(37/65),B组HPV阳性率为85.48%(53/62),C组HPV阳性率为84.91%(45/53),与A组相比,B组和C组HPV阳性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A组相比,HPV58和HPV16感染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HPV型感染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型和CIN临床分级之间有相关性,其中以HPV58和HPV16感染较为常见,临床判断宫颈癌病变程度和CIN临床分级可将HPV型检测结果作为参考依据。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HPV分型 感染 相关性
  • 简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源于造血干(祖)细胞水平损伤而引起的一组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有时有感染和出血,外周血象呈一系或多系细胞减少,骨髓有显著的病态造血.随着细胞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的应用,WHO于2000年发表了MDS型方法,进一步明确了MICM在MDS诊断、型、分期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骨髓活检切片作为病理学方法在MDS法、美、英(FAB)型中的重要价值已被广泛认识,本文对我院MDS骨髓活检切片进行观察分析,以判断骨髓活检切片在MDSWHO2000型中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阴道分娩低位产钳助产的指征及其对母婴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低位产钳术在难产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正确运用产钳助产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施行低位产钳助产术的5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低位产钳助产术的适应症和采取手术后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对产妇的影响多表现为阴道壁撕裂伤及宫颈裂伤等,对新生儿的影响主要为面部皮肤受损及头皮血肿等。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率7.5%,阴道壁裂伤的发生为5%,宫颈裂伤发生率为2.5%,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7.5%,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5%。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为5%,面部皮肤擦伤发生率为7.5%,头皮血肿发生率为5%,锁骨骨折发生率为2.5%,臂丛神经受损发生率为2.5%。结论低位产钳助产术作为解决产科难产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安全性和成功率都比较高,不但能挽救母婴生命,还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低位产钳助产术 阴道分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探讨其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辨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9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纳入患者通过填写调查表,进行中医体质型与中医辨证型,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多见,中医症候以血热风盛证多见,血热风盛证患者中阴虚质为易感体质,血瘀肌肤证患者中瘀血质为易感体质,血虚风燥证患者中气虚质为易感体质。结论在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风盛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除以清热凉血祛风为主要治疗法则外还应该佐以滋阴之品;对血瘀肌肤证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活血祛瘀为主;对血虚风燥证的患者治疗应以益气养血为主;以上治疗方法将有望提高银屑病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中医体质类型 中医辨证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诊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将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诊中,随机抽取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诊后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胸痛门诊就诊的18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按评分法得分对胸痛门诊患者进行分级检诊;随机抽取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前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胸痛门诊就诊的20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分级检诊的错误率和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分级检诊的错误率为2.69%,明显低于对照组分级检诊的错误率9.36%;观察组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0.54%,明显低于对照组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诊后,降低了分级检诊的错误率,缩短了等候就诊的时间,降低了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医院内的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胸痛门诊 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 分级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骨科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骨科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并对自身的工作进行总结,不断的强化骨科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结果骨科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大大提升了。结论培养骨科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观察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 标签: 护理人员 护理观察能力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护理要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017年12月收治妊娠合并卵巢肿瘤2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孕产妇产前、产后的生理、心理护理进行总结。结果2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患者均顺利度过孕期,母婴平安。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是比较棘手的合并症,进行合理、适时、正确的医疗护理是母婴平安的关键。

  • 标签: 妊娠 卵巢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病变部位、肺癌的病例型、肺癌与肺结核之间的关系作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30例纳为观察组,再将同期收治的肺结核患者30例纳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作对比分析,包括其病例特点及其他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均值(58.36±5.09)岁高于对照组(40.90±3.32)岁,吸烟率80.0%高于对照组43.3%,肺结核病史率63.3%高于对照组36.7%,P<0.05。观察组患者均表现为盗汗、胸痛以及咯血、胸闷或者憋气、声音嘶哑与体质量降低等方面不良症状,其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但两组患者咳嗽及咳痰、发热等情况发生率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两组患者影像学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与肺结核呈多方面高相似度,临床诊断时需深度鉴别,避免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保证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标签: 肺结核 肺癌 病理分型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探讨其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辨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银屑病的诊断及纳入标准,将纳入患者通过填写调查表,进行中医体质型与中医辨证型,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多见,中医症候以血热风盛证多见,血热风盛证患者中阴虚质为易感体质,血瘀肌肤证患者中瘀血质为易感体质,血虚风燥证患者中气虚质为易感体质。结论在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风盛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除以清热凉血祛风为主要治疗法则外还应该佐以滋阴之品;对血瘀肌肤证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活血祛瘀为主;对血虚风燥证的患者治疗应以益气养血为主;以上治疗方法将有望提高银屑病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中医体质类型 中医辨证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创钢板接骨术与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Neer四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老年Neer四部骨折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肱骨头置换术,实验组患者实施微创钢板接骨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都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Neer四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钢板接骨术进行治疗,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帮助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但是肱骨头置换术比较适合治疗粉碎性以及比较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

  • 标签: 微创钢板接骨术 肱骨头置换术 老年患者 Neer四部分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型检测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接收的体检者1500例进行研究,均行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型检测,并进行检验结果的分析。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与阴性血清胃蛋白酶原比值、胃泌素-17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段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检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与幽门螺杆菌抗体型检测结果与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较大的关联,且加强对其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胃部疾病筛查的有效指标。

  • 标签: 血清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护士预检诊准确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门诊于2016年1月实施品管圈活动,选定活动主题,并拟定计划、根据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影响因素拟定对策,并根据计划实施,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门诊护士预检诊的准确率和护士的综合水平。结果与活动前比较,活动后护士预检诊准确率明显提高,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团队精神以及自信心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提高门诊护士预检诊的准确率,提高分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门诊 预检分诊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股骨颈骨折型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均进行相应的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分析,并进行Garden的标准型。结果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股骨颈骨折Ⅰ型有21例,Ⅱ型有17例,Ⅲ型有11例,Ⅳ型11例,根据Garden的标准型进行分析,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股骨颈骨折型的诊断率为96.7%。结论在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中应用螺旋CT及三维重建,可全面、清晰、直观的将股骨颈骨折的具体情况显示出来,对股骨颈骨折型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对于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 股骨颈骨折分型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氛围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患者在进行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和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小组之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运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效果评价
  • 简介:国际癌症基因组协作组(InternationalCancerGenomeConsortium.ICGC)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08年11月15至1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国、德国、印度、日本、荷兰、新加坡、英国、美国(国家顺序按照英文首字母排列)的一百多位肿瘤学界与基因组学界的研究人员出席了会议。

  • 标签: 癌症基因组 学术研讨会 国际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大利亚 研究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治疗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08月--2016年03月入院接收治疗的44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22例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22例患者,则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研究可知实验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8.55±2.41)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63.47±36.87)毫升,而对照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7.21±3.31)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42.12±39.11)毫升;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为轻度盆腔疼痛2例,会阴胀痛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13.63%;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为轻度盆腔疼痛1例,腰骶部疼痛2例,大腿胀痛2例,会阴胀痛3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6.36%,实验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呈现临床不均衡性,即P<0.05。结论给予产后大出血患者,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其拥有操作简单,创伤性小以及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其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产后大出血 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