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 合尿干化学与尿沉渣镜检法实施尿液检验的价值。方法:对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我院门诊接受尿液检验的患者 80例为研究对象,先将 80例样本接受尿干化学检验设作尿干组,再将 80例样本接受尿沉渣镜检未能检验设作镜检组, 80例样本接受尿干化学联合尿沉渣镜检法设作联合组,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检验价值。结果:比较尿红细胞阳性率,尿干组稍高于镜检组;比较尿白细胞阳性率,镜检组稍高于尿干组;但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组,尿液白细胞与红细胞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尿干组与镜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联合尿干化学与尿沉渣镜检法实施水液检验,检出阳性率更高,检验具有明显优势,联合检验能提高检出率,具有重要检验价值,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尿干化学法 尿沉渣镜检法 尿液检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尿沉渣镜检法与干化学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尿沉渣镜检法和干化学检测490例患者尿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比对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结果干化学红细胞阳性率略高于尿沉渣镜检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沉渣镜检法白细胞阳性率略高于干化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检测红细胞和白细胞阴性、阳性结果之间均互有交叉现象。结论尿沉渣镜检法与干化学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沉渣镜检法和干化学测定尿液红细胞及白细胞有利于临床疾患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尿沉渣镜检法 尿液干化学分析法 红细胞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中维生素C对干化学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模拟维生素C阳性尿液和患者静滴维生素C前、中、后尿液标本开展检测,测定其NIT、BLD、BIL、Glu以及VitC含量。结果VitC水平为1+(1.4mmol/L)时,NIT、BLD、BIL以及Glu表现为负干扰,BIL以及NIT出现假阴性;若VitC3+(≥5.6mmol/L)时,NIT、BLD、BIL以及Glu的假阴性率为100.00%;采用维生素C进行静脉滴注1~2h,若VitC3+(≥5.6mmol/L)时,NIT、BLD、BIL以及Glu的假阴性率为100.00%。结论尿中维生素C检测可减少实验误差,更好的满足临床对尿液检验的过筛作用。

  • 标签: 尿干化学法 维生素C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沉渣镜检与尿常规干化学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于我院接受尿常规检验的96例受检者作为研究样本,入组时间在2019年3月-2021年6月,用计算机随机数抽样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比组(n=48)采用尿常规干化学,实验组(n=48)联合应用尿沉渣镜检,对比两组尿液成分检验阳性率情况。结果:实验组黏液丝阳性率、结晶阳性率、管型阳性率、化学尿蛋白阳性率、白细胞阳性率、红细胞阳性率亦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临床尿常规的检验中,应用尿沉渣镜检对尿液各项成分的阳性准确率明显高于尿常规干化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尿液 尿常规干化学法 尿沉渣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化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尿常规检验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用尿液干化学联合尿沉渣镜检法检验;对照组采用尿液干化学检验,比较两组误诊、漏诊发生情况及白细胞、红细胞检验情况。结果观察组漏诊率及误诊率分别为1.85%和3.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52%和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阳性率及红细胞阳性率分别为42.59%和24.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6%和1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尿常规检验的过程中,采用尿液干化学联合尿沉渣镜检法,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准确率,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发生,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尿沉渣镜检 尿常规化学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人工显微镜检查患者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含量与采用干化学检验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并讨论采用干化学导致的结果呈假阴性与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部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新鲜尿液作为标本,共480份,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分别分为A组与B组,A组采用干化学方法进行检测,B组采用人工显微镜方法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患者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含量。结果通过对比发现,A组患者检测结果中的WBC假阳性率为22.0%,假阴性率为12.7%,明显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RBC假阳性率为7.9%,假阴性率为14.6%,明显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化学方法对患者尿液进行检验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但这种方法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过高,无法代替人工显微镜检查的方式。

  • 标签: 尿血白细胞 尿血红细胞 干化学法 人工显微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2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检验中干化学与尿沉渣联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进行尿常规检查的患者60例,分为干化学组、尿沉渣法组和联和组,分别为20例,然后对3组患者的尿样分别进行化学检验、尿沉渣法检验和联合法检验(干化学与尿沉渣联合),并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红细胞数值和白细胞数值。结果联合法组的尿常规检验效果不仅显著优于干化学组。还显著优于尿沉渣法组,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常规检验方法包括干化学检验方法和尿沉渣检验方,两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故将两者联合使用能够互补缺陷,提高红细胞数值和白细胞数值检验效果,从而提高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干化学法 尿沉渣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沉渣镜和尿常规干化学在尿常规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例住院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采用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检测。比较了两种方法的结果。结果尿沉渣镜各指标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尿常规干化学(P<0.05)。结论尿沉渣镜检查与常规干化学检查相结合,可以弥补尿沉渣镜检查与常规干化学检查相结合的不足,有效地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7年12月248例尿常规检验患者,分别应用尿沉渣镜检(n=122)以及尿常规干化学(n=126)进行检查,比较两种尿常规检验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尿沉渣镜检检查的阳性率为86.07%,明显高于尿常规干化学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镜检与尿常规干化学检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临床上应结合两种检验方法为患者实施检测,以切实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尿常规 尿沉渣镜检 尿常规干化学法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用尿沉渣分析系统与干化学检测尿红细胞、白细胞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收集527份临床尿液标本,同时用尿沉渣分析系统与干化学对红细胞、白细胞等尿沉渣成分进行分析。以尿沉渣分析系统为基础,评价干化学。结果以尿沉渣分析系统为基础评价,干化学检测红细胞假阳性率6.8%,假阴性率41.6%;白细胞假阳性率2.6%,假阴性率25.6%。对于白细胞检测,尿沉渣分析系统阳性率(34.2%)明显高于干化学(13.9%)。结论干化学试剂带在尿液测定过程中易受各种化学因素干扰,造成一些假阴性、假阳性结果。尿沉渣分析系统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与干化学联合应用,使尿液分析更加标准、规范。

  • 标签: 尿沉渣 尿沉渣分析 尿干化学法 红细胞 白细胞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结果。方法:取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干化学、尿沉渣法的价值。方法:2020.1-2021.12,选取50例行尿常规检验的受检者为对象,获取3份尿液样本,均进行尿常规检验,分别采用干化学检验(1组)、尿沉渣法检验(2组)、干化学+尿沉渣法检验(3组)。结果:50例受检者经临床综合诊断,最终有45例确诊疾病。与3组比较,1组、2组的阳性率更小、阴性率更大(P<0.05);1组、2组的敏感度、准确性更小、漏诊率更大(P<0.05)。1组、2组、3组的特异度、误诊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干化学、尿沉渣法均可在尿常规检验中发挥价值,但两种方法联用,可提升检验准确率,减少检验错误率。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干化学法 尿沉渣法 阳性率 阴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白细胞检验采用尿液干化学联合尿沉渣镜检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接治的白细胞检验患者资料抽取74份进行分析,随机均分2组各37例,参照组为尿液干化学检验,研究组为尿液干化学联合尿沉渣镜检法检验,总结不同方案的适用性。结果 研究组检出率更高,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患者白细胞阳性率无差异(P>0.05),研究组尿蛋白及红细胞更高,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白细胞检验采用尿液干化学联合尿沉渣镜检法能够更好的提升检验的准确性,避免漏诊和误诊等情况的发生,促进临床诊断工作的发展。

  • 标签: 白细胞检验 尿液干化学法 尿沉渣镜检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尿沉渣镜检联合尿液干化学进行白细胞检验的价值。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接受尿常规检验患者纳入研究。均实施尿沉渣镜检及尿液干化学检验。对比白细胞检验结果。结果 联合检验检出白细胞阳性率高于单一尿沉渣镜检及尿液干化学检验(P

  • 标签: 白细胞 尿沉渣镜检 尿液干化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常规检验工作中联合使用干化学与尿沉渣检验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作为分析目标,根据不同检查方式将患者划分为3组,每组20名患者。对照1组患者将采取化学检查,对照2组将采取尿沉渣检验,观察组则采取化学联合尿沉渣检验,对比三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红细胞阳性率要比对照1组和对照2组高,对照2组患者的红细胞阳性要对对照1组高,通过对组间数据比较后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阳性率要比对照1组和对照2组高,且对照1组的白细胞阳性率要比对照2组高,组间数据比较后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常规检验工作中联合使用干化学与尿沉渣检验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单一的检验方式相比之下联合检验后无论是红细胞阳性率还是白细胞阳性率都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沉渣法、干化学与传统镜检检测尿液的有形成分。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在我中心参加职业体检的厂矿工人的清洁中段尿作为研究对象,共有535份。采用尿沉渣法、干化学、镜检法,以及并联尿沉渣法、干化学,串联尿沉渣法、干化学,对比检测的结果。结果单独采用干化学,尿沉渣检测法,与镜检相比,阳性检测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联使用两种检测方法,得出的灵敏度比较高,特异度不高。串联应用两种办法后,得出的灵敏度比较低,但是特异度比较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尿沉渣法与干化学检测尿液,比传统镜检检测得出的红、白细胞阳性预测值更高,临床价值高。然而,上述两种仪器检测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不能取代传统的镜检。因此,在临床尿检中,可以联合使用上述几种办法,以此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 标签: 传统镜检 干化学法 尿沉渣法 成分 对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干化学与尿沉渣法联合检验在尿常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1月本院接收的 90例进行尿常规检验患者,基于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检验结果。结果 在定量白细胞、定量红细胞检出率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 P<0.05);在红细胞和白细胞检出率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错误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 P<0.05)。结论 尿常规检验过程中,联合应用干化学与尿沉渣方法,不仅可以将白细胞、红细胞阳性率检出来,同时有助于错误率降低,值得采纳、推广。

  • 标签: 尿沉渣法 干化学法 尿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干化学与尿沉渣法联合检验在尿常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1月本院接收的 90例进行尿常规检验患者,基于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检验结果。结果 在定量白细胞、定量红细胞检出率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 P<0.05);在红细胞和白细胞检出率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错误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 P<0.05)。结论 尿常规检验过程中,联合应用干化学与尿沉渣方法,不仅可以将白细胞、红细胞阳性率检出来,同时有助于错误率降低,值得采纳、推广。

  • 标签: 尿沉渣法 干化学法 尿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液干化学与尿沉渣镜检法联合应用进行白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投硬币的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所在科室的200例白细胞检验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为100例,参照组采用增尿液干化学检查,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尿液干化学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误诊率、漏诊率以及检查结果。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更低,检查结果更好,P<0.05。结论在白细胞检验中采用尿液干化学联合尿沉渣镜检法,患者的误诊率、漏诊率较低,检查结果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尿液干化学法 尿沉渣镜检法 白细胞检验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