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政治表现。方法:选取本院泌尿系统 2019年 -2020年间患有中枢性尿崩症 17名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患者的认证诊断手段均为禁饮的加压素法,此实验方法可有效区分肾性尿崩症和神经性尿崩症,也是作为临床治疗安全可靠的常规区分诊断手法,主要通过尿液的渗透压进行数据有效分析。结果:尿液中不含糖和蛋白质额渗透压低,尿液中含有糖和长量元素渗透压高。结论:中枢性尿崩症可通过禁饮加压素试验法或者高渗盐水试验法鉴别尿液的渗透压,症状长表现为多频多尿。如果患者出现此类症状请及时到医院进行确诊治疗。

  • 标签: 中枢性尿崩症 禁饮 加压素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生化指标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我院 40例患者的脑脊液培养结果、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氯化物、蛋白质等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将脑脊液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生化指标符合度。结果: 40例患者脑脊液培养结果中阳性 9例,阴性 31例。诊断符合率为 77.5%。 4项生化指标中蛋白质诊断符合率最高 67.5%,其次为葡萄糖 62.5%、乳酸脱氢酶 57.5%、氯化物 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氯化物、蛋白质等生化指标均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检测项目,而四者联合检验符合率更为理想,但目前仍缺少更为精准的检验指标,需不断精进,寻找更加精准、特异性的指标。

  • 标签: 脑脊液 生化指标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核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与价值。方法:将我医院收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共计 32 例作为试验组,同样的 32 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两个组的患者都进行了脑 CT 与脑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诊断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使用的 CT 检查。因此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中,使用核磁共振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出常用的脑 CT 诊断法,它为患者后期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良好治疗手段和治疗措施。

  • 标签: 核磁共振中枢神经系统诊断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比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应用 B超与 MR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诊断确诊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孕妇 52例,予以 B超、 MRI检查,对比 B超与 MRI的诊断价值。结果:同 B超 84.62%相比, MRI96.15%检出率高( 2=3.983, P=0.046)。结论:在予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诊断中,应用 MRI检出率高于 B超检出率,在临床诊断中可推荐。

  • 标签: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 B超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在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对象为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8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度洛西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枢性疼痛评分、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在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中能够取得满意疗效,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加巴喷丁 度洛西汀 脑卒中 中枢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在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对象为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8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度洛西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枢性疼痛评分、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度洛西汀在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中能够取得满意疗效,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加巴喷丁 度洛西汀 脑卒中 中枢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