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血液透析患者年病死率约25%,其发生与透析相关性并发症有关,其中体液容量超负荷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急性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nterdialysisweightgain,IDWG)在允许范围,是降低HD患者病死率和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接受和服从透析间期液体摄入要求的行为和程度。严格控制透析间期液体容量及充分血液透析可明显减少因容量负荷过重引起的透析并发症。

  • 标签: 血液透析 干体重 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值(IDWG) 容量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的相关内容。方法通过回顾分析以及资料查阅等方式,了解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体液管理内容。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患者病情各个阶段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抢救、优化、稳定、清除方面的液体管理,保证其生命稳定,避免器官损伤。结论液体管理能够帮助感染性休克患者稳定其生命体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液体管理 管理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总结临床静脉液体配制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将常见问题进行归纳,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使静脉液体配置中心更快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 标签: 静脉液体配置 常见问题 应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手术患者术后随访未见复发,1例拒绝手术患者死亡。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并保留合理安全切缘可提高本病患者生存率。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鼻腔鼻窦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危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是指导液体复苏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方法选择50例危重症患者,根据PICCO监测数据给予限制性液体管理。结果及时补充血容量不足,无并发症发生,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论通过PICCO监测为危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提供了依据,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PICCO监测 危重症患者 液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免疫组化进行分析。结果36例恶性黑色素瘤瘤细胞呈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类型。27例见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瘤细胞HMB-45、S-100、Vimentin均阳性。结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是相对少见、恶性度极高的肿瘤,临床易误诊,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有助于与其他鼻腔肿瘤鉴别。

  • 标签: 鼻腔 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保护血管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液体渗漏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从护士因素、患者因素、疾病因素等方面做了原因分析,以及针对其原因可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目的是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损失,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液体渗漏 原因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12月我院40例由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和限制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性液体复苏措施,限制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分别记录其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体量,并计算治愈率与死亡率,对比常规性液体复苏与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车祸创伤休克的治疗效果。结果40例由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中,常规液体复苏组死亡率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0.05);常规液体复苏组的治愈率、平均输液量均低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0.05);常规液体复苏组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均值、复苏开始时间均差异不大(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性休克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同时降低患者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 失血性休克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土贝母冷浸液对HepG22.2.15细胞的毒性及其分泌的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受试药物对细胞的毒性,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检测药物对细胞分泌的HBsAg和HBeAg的影响。结果土贝母冷浸液低于32?g/mL浓度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16?g/mL和8?g/mL的土贝母冷浸液对HepG2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均有抑制作用,对HBeAg的作用强于对HBsAg的作用,抑制作用在2d时效果最好且抑制率高于阳性药物对照拉米夫定组,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反而减弱。结论土贝母冷浸液对HepG2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HepG22.2.15细胞 土贝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CRRT治疗中常见的液体失衡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统计877例次CRRT治疗出现的液体失衡报警原因并分析。结果分析出常见液体失衡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结论液体管理是CRRT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危重症患者容量管理的重要构成。通过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以减少液体失衡的发生,保证治疗安全。

  • 标签: CRRT 液体失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报道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素瘤,对其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浸润性生长。组织学上可见肿瘤细胞呈结节状或巢状分布,并见少量黑色素沉积,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多角形或梭形,细胞界清,胞质丰富,核大深染,可见1~2个大的核仁。免疫表型肿瘤细HMB45(+),Malan-A(+),SMA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30%,S-100(+)及Vimentin(+),Actin(-),CD117(-),CD34(-),CK8/18(-),DES(-),EMA(-),SMA(-),及P-CK(-)。病理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素瘤。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临床与病理均要与转移癌、淋巴瘤等相鉴别,预后不良。

  • 标签: 十二指肠降部恶性黑色素瘤 病理学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的皮肤镜检查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患者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皮肤镜检查,同时进行了病理确诊。结果皮肤镜检出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60例、58例与59例,检出率为100.0%、96.7%和98.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与黑色素瘤的皮肤镜检查具有很好的检出率,皮肤镜指征与组织病理相互对应,可为患者提供一种可靠的检查工具。

  • 标签: 皮肤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黑色素 皮肤镜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O用于脓毒性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接受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9例,根据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9例给予传统液体复苏治疗,实验组20例通过PICCO监测数值指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动脉血乳酸水平(Lac)、尿量、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等指标。结果当复苏后24h,两组患者Scvo2、Lac、尿量、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PICCO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能避免盲目补液对机体造成损害,为临床治疗脓毒性休克提供更为客观的理论依据。

  • 标签: PICCO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胰周液体积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急性胰腺炎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患者。对照组33例行开腹治疗;观察组33例对患者进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观察组术后基本指标和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1.21%低于对照组2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胰周液体积聚的患者,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的情况发生。

  • 标签: 胰周液体积聚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连续动态监测血乳酸并联合中心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2014年于我科救治的55例脓毒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入科后均按照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规范抢救后,根据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是否≥6mmHg,分为高Pcv-aCO2组(21例)和低Pcv-aCO2组(34例)。同时监测2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前以及液体复苏治疗之后6、12、24小时心排量(CO)、血乳酸(Lac)及乳酸清除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结果比较治疗后12、24h低Pcv-aCO2组,CO及MAP、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高Pcv-aCO2组(P<0.05),Lac明显低于高Pcv-aCO2组(P<0.05);APACHEⅡ评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积极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Pcv-aCO2≥6mmHg时仍提示全身组织灌注不足,Pcv-aCO2可以作为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进一步液体治疗的复苏的指标。

  • 标签: 动-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脓毒症 液体复苏 血乳酸 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