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疗效分析

赵光普徐刚

(安徽省六安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安徽六安237000)

【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12月我院40例由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和限制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性液体复苏措施,限制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分别记录其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体量,并计算治愈率与死亡率,对比常规性液体复苏与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车祸创伤休克的治疗效果。结果:40例由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中,常规液体复苏组死亡率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0.05);常规液体复苏组的治愈率、平均输液量均低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0.05);常规液体复苏组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均值、复苏开始时间均差异不大(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性休克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同时降低患者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限制性液体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治愈率

【中图分类号】R605.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180-02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常见的临床危急重症,创伤死亡患者中1/3是由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引起[1]。限制性液体复苏又称低压复苏,是治疗床上性休克患者的一种可选的液体复苏方式。有研究发现将未控制住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收缩压恢复至正常,会减少凝血因子、稀释血液、打乱初始血液凝集过程,而增加出血量[2]。本文对2016年8月至12月我院40例由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比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至12月我院40例由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均符合第六版的休克诊断标准[3],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和限制组,每组20例。常规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9~80岁,平均年龄(44.5±2.1)岁;限制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10~82岁,平均年龄(45.1±1.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2015急救复苏指南CAB原则进行操作,其中,常规组采取常规性液体复苏措施,使用2:1平衡液及胶体,通过快速、长期、足量的补液,维持收缩压>100mmHg,平均动脉压>80mmHg;限制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使用2:1平衡液及胶体,注意控制液体的输入速度和输入量,当收缩压达到50~70mmHg,平均动脉压达到40~60mmHg时,减慢输液速度并维持该水平平均动脉压。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液体复苏组与限制液体复苏组的损ISS均值和复苏开始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液体复苏组的治愈率、平均输液量均低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0.05);常规液体复苏组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复苏开始时间均差异不大(P>0.05)。见表1。

表1两组病人液体复苏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首要任务是充分止血,必要手段是快速、足量补液。液体复苏能短时间恢复血压水平、有效改善休克症状,但是积极大量的液体复苏可增加血液丢失,造成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减少组织供养,引起酸中毒,影响血管的收缩反应;同时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氧化应激反应增加,造成凝血障碍,加剧机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最为严重的是削弱了自身调节功能,宿主防御反应能力下降引发并发症和死亡率。限制性液体复苏,既可行使机体代偿机制和液体充分发挥作用,有效的改善了休克期组织器官的灌注和供养,又不至于血液过度稀释,在容许的低血压范围内有效的预防血栓脱落和再出血,较好的保护了凝血功能[4]。本文通过对2016年8月至12月我院40例由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性液体复苏措施和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结果表明,常规液体复苏组与限制液体复苏组的ISS均值和复苏开始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液体复苏组的治愈率、平均输液量均低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0.05);常规液体复苏组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复苏开始时间均差异不大(P>0.05)。

综上所述,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性休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同时降低患者损伤。

【参考文献】

[1]王盛标,蔡业平.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31-32.

[2]李伟荣,杨轶,潘唐超.液体复苏对手术前移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13):24-25.

[3]KobayashiL,CostantiniTw,CoimbraR.Hypovolemicshockresusci-tion[J].SurgClinNonll(Am),2012,92(6):1403-1423.

[4]潘浩泉,孙毅,罗银秋.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52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8(6):467-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