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联合CBL教学法在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3月至5月我院149名参与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见习生作为研究组,将2017年3月至5月我院149名参与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见习生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行传统教学法及PBL联合CBL教学法,比较两组见习生的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平均笔试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教学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BL联合C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PBL联合CBL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考核成绩 教学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专职化院前急救对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市急救中心收治的36例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专职化院前急救,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专职化院前急救对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80%的患者呼救-达到现场时间<10min,仅有2例患者的呼救-达到现场时间>30min,而心肺复苏成功率为83.33%。结论采用专职化院前急救可大大缩短到达急救现场的时间,显著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 专职化 心肺复苏 成功率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连接急救中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诊科呼吸心跳停止行心肺复苏的患者100例,均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急救干预(对照组,n=50)与应用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救信息平均受理用时、呼叫-出车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般情况判断平均用时(30.2±3.2)s,对照组(45.2±1.9)s,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气管插管、心电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完好率、器械摆放合理率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88%,86%,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出诊速度(3.8±1.2)min,对照组(6.1±2.4)min,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急救技术实施成功率、患方满意度率均高于对照组,差错事故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连接急救中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可增强院前、院内急救时效性,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院前心肺复苏 无缝隙连接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模式在多导睡眠监测(PSG)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进行PSG患者按护理模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PSG监测成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后患者PSG监测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PSG监测成功率。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多导睡眠监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血管疾病患者陪护人员对现场急救中心肺复苏技能的认知及需求。方法根据目的自行设计问卷,对心内科及心胸外科106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112位陪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陪护人员心肺复苏技能相关知识认知差,对此技能需求及接受度高,112位陪护人员有110位希望能得到专业人员的正规心肺复苏技能指导或培训。结论重视心血管疾病患者陪护人员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以提高心血管患者突发疾病现场急救技能实施,更加充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陪护人员 心肺复苏技能 认知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药物监测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某医院313例患者临床用药苯妥英、卡马西平、地高辛、氨茶碱、环孢霉素、他克莫司(FK506)等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08年某医院治疗药物监测1057次,其中环孢霉素的监测例次最多,约占52.7%,大多数患者只测定了1~2次血药浓度,占68.05%,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例次约占63.00%。结论监测药物种类较多,但由于多种原因,监测次数偏少,需要加强对治疗药物监测的重视。

  • 标签: 治疗药物监测 血药浓度 治疗窗
  • 简介:摘要探讨高血压的血压监测方法及意义。血压测量主要包括诊室血压监测、动态血太监测和家庭血压监测,对这三种方法进行分析。诊室血压监测简单、方便、易学,精确度及可信度较高,是高血压病诊断和治疗观察的主要测量方法,在医院中最为常用。动态血压监测已被广泛用于高血压的诊断和指导用药、疗效评定及预后的评估。自测血压可以真实反映治疗效果,能够得到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多个血压测值,了解血压的动态变化,可以部分替代动态血压的作用;发现自测血压之早/晚比率可作为谷/峰比的补充或代替等,并可校对诊所血压,可为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高血压 血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入岗精神科护士护士掌握心肺复苏术和抢救能力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对2016年新入岗的35名精神科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术与抢救能力培训,进行成绩分析及问卷调查,与2015年运用传统教学法的33名精神科护士进行比较。结果2016年护士的理论成、操作成绩及综合能力与2015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能激发护士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心肺复苏术与抢救能力,预防护理风险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护士 心肺复苏 抢救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成人心脏骤停的有效救治方法。方法就指南中变动的按压、通气的指标不同做比较,比较2015版、2010版指南指导下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2015版指南指导下的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结论2015版指南中提出的限定的按压和通气指标有助于指导提高院前急救成人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

  • 标签: 心肺复苏指南 心脏骤停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儿脐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护监测在高危妊娠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高危妊娠产妇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胎儿脐血流、胎心情况分成4组,第1组25例,第2组25例,第3组26例,第4组26例,比较4组产妇胎儿窘迫发生率。结果第4组发生脐带绕颈、羊水过少或污染、剖宫产等发生率明显高于第1组,第2组胎儿窘迫、羊水过少、污染、剖宫产等发生率比第1组高,第2组产妇剖宫产率高于第3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危妊娠产妇监测胎儿脐血流、监护胎心可以提高胎儿窘迫发生检测率,以此减少产妇剖宫产和胎儿的不良结局。

  • 标签: 胎儿脐血流 胎心监护 高危妊娠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在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从而探讨超声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从我院2017年7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治的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17年7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将其作为参照组。采用超声检测两组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检测完成后进行对比研究组患者在左心功能指数方面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对于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左心功能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超声 左心功能 慢性心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本病的致残率也较高,因此为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我科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的8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其中的4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方法将8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并采取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包括选择适宜的时机、预防肌肉的萎缩锻炼及预防关节变形、采用Bobath法对肌肉功能进行康复训练、自理生活能力训练、心理护理等,1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后将两组的肌力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锻炼后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可自主进食、更衣,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来说,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可以预防偏瘫患者致残或可以帮助其保持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功能锻炼 脑梗死 偏瘫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本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心脏骤停患者,按照不同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分为常规组与规范组,每组30例,常规组运用常规心肺复苏术,规范组运用规范化心肺复苏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结果常规组的总有效率是70.0%,规范组是86.7%,规范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规范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值得推行。

  • 标签: 心脏骤停患者 院前急救护理 心肺复苏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监测的内容及方法。方法对我院感染监测的内容及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因严格执行规范的监测制度及方法,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及时反馈院内感染监测效果,如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熟练掌握与运用相关知识,严格执行院内感染监测方法,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医院感染 监测
  • 简介:摘要总结454例动态脑电图监测过程中,给与监测前、中、后的全程、科学有效的护理,保证了良好的监测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地诊断依据。

  • 标签: 小儿 动态脑电图监测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侧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训练方式等分成两组。将其中进行常规患肢功能训练的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脑卒中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健侧肢体功能训练,并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两组NISS评分、神经电生理测定以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之前,NISS评分、神经电生理测定以及BI指数评分情况均无明显的差异性,经过治疗后,两组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各项明显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患肢功能训练的同时,给予其健侧肢体功能训练能显著提升其肢体运动功能

  • 标签: 健侧肢体功能训练 脑卒中偏瘫 偏瘫患者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急诊科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干预后GCS评分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急诊科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出血昏迷期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93例脑出血昏迷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5例在治疗同时未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患者组成对照组,48例接受术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者组成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4、6周GCS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GC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2、4、6周GCS评分结果表明,研究组皆高于对照组,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使脑出血昏迷期患者临床康复显著获益,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脑出血昏迷期 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