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海市2009-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北海市2009-2010年收集565例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5例ADR/ADE中,女性多于男性;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最多;涉及的药物种类以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光明穴对于近视患者视力以及P-VEP(图形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2017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近视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针刺光明穴治疗,乙组患者针刺孔最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情况与P-VEP。结果甲组治疗后视力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明显,P<0.05;乙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对P100潜伏期、振幅对比,组间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光明穴有利于改善近视患者的视力状况,但对P-VEP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针刺 光明穴 近视 视力 P-VEP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大于48h的患者相关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龄(年龄>60岁)(χ2=4.99,p=0.025)、合并有基础疾病(χ2=18.02,p=0.000)、长期使用抗生素(χ2=4.12,p=0.042)、营养支持<25kcal/Kg/d(χ2=24.49,p=0.000)、血清白蛋白<35g/L(χ2=21.65,p=0.000)、血红蛋白水平<100g/L(χ2=25.49,p=0.000)、通气时间>6天(χ2=12.53,p=0.000)、制酸剂的使用(χ2=4.14,p=0.042)和制酸剂使用≥3天(χ2=10.42,p=0.001)均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应该合理慎重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脱机指针,及时脱机,并且尽量提高患者营养支持,减少或者用硫糖铝代替制酸制剂的使用。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肺炎 危险因素 卡方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住院病人跌倒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避免跌倒事件的发生,为制定患者跌倒防范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至2013年6月护理系统上报的56例住院病人跌倒事件,对跌倒发生原因及造成伤害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跌倒发生主要原因分别是健康因素占85.7%、药物因素占8.9%;跌倒造成伤害程度比率分别是1级占25.0%、2级占7.1%。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跌倒防范培训,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水平和跌倒防范能力,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是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的根本途径。

  • 标签: 跌倒 安全管理 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护理因其特殊性护理强度高、难度大、复杂程度高、是护理工作中比较难、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工作。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意外拔管、静脉炎、仪器管理和使用不当、基础护理不到位、用药错误、轻度压疮、病情发现不及时等问题。研究和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并作出应对措施,是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效果的重要举措。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 不良事件 风险 预防
  • 简介:摘要宫内节育器(IUD)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由于IUD具有安全、有效、长效、经济,不影响再次生育等优点,被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抽血室的护理风险事件及其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本院自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发生的门诊抽血室的护理风险事件,并且积极的探索护理风险事件的防范对策。结果患者自身原因、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护理不当、患者抽血晕针等是导致门诊抽血室的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全面的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优化护理操作(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患者抽血晕针防范等,才能有效的降低门诊抽血室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 标签: 门诊抽血室 护理风险事件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近些年门诊抽血室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为了使护理人员工作规范化、减少风险事件的出现、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本文主要对门诊抽血室在患者和护士方面的风险因素和针对性的管理对策进行综述。

  • 标签: 门诊抽血室 风险事件分析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64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分类较高的是用药错误19起,(29.69%),投诉纠纷5起(7.81%),针刺伤5起,(7.81%),导管脱落5起,(7.81%);高发科室五官科、骨外科、内分泌科;高发人群依次为工作3年以下的护士(31.08%)、工作3-5年的护士(40.58%)、工作5-10年护士(9.46%)、10年以上的护士(8.11%)、其他(10.81%)。结论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时间段的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同时将护理隐患和不良事件进行分类。结果运用PDCA循环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后,2015年对患者产生影响的护理不良事件(Ⅲ类事件)占比为25.00%,较前降低(2014年为52.78%、2013年为61.54%)。结论运用PDCA循环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可鼓励护士对不良事件进行上报,降低不良事件对患者产生的影响。

  • 标签: 不良事件 PDCA循环 病人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良事件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妇产科60名例患者作为参考组,对其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另选取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取改进后的措施,比较护理措施实施前后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违规操作、沟通不良、能力不足、评估不足等是妇产科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针对妇产科护理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给予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均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不良事件管理 妇产科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最容易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尽量将安全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方法针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性质,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良事件的原因,从人员管理,接送患者、输液、压疮预防、器械清点、药物应用、电凝器的使用等各方面,指出存在安全隐患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措施,即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可使护理缺陷明显减少,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存在安全隐患,若发生不良事件,可导致严重的后果。

  • 标签: 手术室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及特点分析,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方法对2013年1-12月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级别、类别及原因等回顾性分析。结果上报的不良事件中II级事件较多。内科系统比外科系统上报意识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要类型是方法/技术错误事件、非预期事件及医疗技术检查事件,主要原因是医嘱错误、医师评估不到位、操作失误等。结论提高医务人员质量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制度;加强科室管理力度,形成良好氛围;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 标签: 医疗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对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常见的差错事故原因,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

  • 标签: 临床护理 不良事件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2例肝胆外科患者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与护理投诉发生率分别为0.40%与0.79%,对照组此两项分别为3.20%与4.40%,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结论将新的护理管理改革方案应用于肝胆外科,完全有利于临床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与护理风险率的降低,以及护患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

  • 标签: 肝胆外科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1~12月收到的科室报告中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事件中,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率最高,为41%;其次为查对错误和院内压疮。不良事件均对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结论在管理层面应制定切合临床实际的制度,完善相关的流程,并做好督察工作;从组织系统上改善护士配置,弹性排班;同时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予以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发生的113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相关资料予以分析,并针对具体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包括意外事件、执行医生嘱咐错误、给药错误;多发部门输液室、儿科、内科;发生率护龄低于2年发生率最高,护龄2-5年次之;直接风险率超过80%。结论临床护理操作是引发临床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在防范护理风险时,应该强化护理培训工作,积极完善相应的护理制度,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 标签: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 护理制度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