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精神病患者实行开放式管理,是提高治疗和康复的有效方式,可减少社会功能残疾。让患者自由活动与有组织的活动相结合,营造患者社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并且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病人及家属对住院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精神科开放病房人住的病人越来越多,但由于病房环境的特殊性、陪护家属等原因,使病房安全管理难度增加,精神科开放式病房属于高风险病区,现将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 标签: 患者 开放管理 精神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精神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3年-2015年收取的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普通护理措施,而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60.83%)明显低于实验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精神康复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精神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MECT联合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TRS患者在原服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基础上合并MECT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阴性和阳性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等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合并MECT治疗后PANSS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MECT联合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可提高疗效,安全性好,可在临床推上广泛使用。

  • 标签: MECT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09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将40例患者与40例健康体检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不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观察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为期10周的治疗。以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量表观察治疗效果,分别测定在患者接受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以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之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较,其中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水平都降低,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抗精神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具有显著地影响,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抗精神药物 甲状腺激素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选为研究对象,将其列入对照组,给予实施氯丙嗪治疗方法;将同期我院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选为研究对象,将其列入研究组,给予实施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抑郁评分、简明精神病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值得实施推广。

  • 标签: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精神分裂症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三组,阿立哌唑组38例,奥氮平组42例,利培酮组37例,观察疗效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2周PANSS评分明显下降,治疗8周三组PAN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显示三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效果。三种药物均有椎体外系不良反应,阿立哌唑不良反应还集中体现在兴奋激越、失眠等处。奥氮平体现在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及嗜睡、体重增加等处。利培酮体现在月经紊乱、体重增加等处。结论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其中奥氮平起效较快,三种药物不良反应总体较轻。

  • 标签: 阿立哌唑 奥氮平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本文宗旨为调查及分析在医疗过程精神分裂症病患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苯海索的联用的使用情况。首先,统计并分析298例于2010年5月~2018年5月近十年时间里入住本院的精神分裂症病患,其中有154例病患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抗精神病药联合苯海索对其加以治疗,144例病患的治疗过程中没有采用联合药物的治疗措施。将进行联合治疗的病患归为A组,未进行联合治疗的病患归为B组,其中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其次,对选取的患者进行全面的回顾性分析,并对A、B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PANSS)、椎体外系反应、嗜睡、头晕、血压下降、便秘、口干以及总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根据数据得出,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得差异比较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病患的椎体外系反应以及总的不良反应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可以得出,相对于之前未联合苯海索使用的药物治疗措施来说,抗精神病药与苯海索的联合使用在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病患的不良反应,更好的减轻了治疗给病患身体带来负担与威胁,促进了其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的舒适度。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苯海索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精神科门诊首次就诊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门诊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首次就诊的精神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女性患者的SCL-90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以及敌对因子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首次就诊者的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及敌对等因子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结论首次在精神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 标签: 精神科门诊 首次就诊 心理健康状况 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精神性抑郁症患者感觉运动门控的变化。方法选取入我院就诊的精神病患者48例,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26例,即精神分裂症组;精神性抑郁症患者22例,即精神病性抑郁症组。均采惊跳反射弱刺激抑制(PPI)和听觉诱发电位P50试验。比较两组感觉运动门控缺损状况。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的PPI明显低于精神病性抑郁症组(P<0.05);精神病性抑郁症组的S2/S1P50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结论惊跳反射弱刺激抑制PPI和听觉诱发电位P50可作为感觉运动门控的有效评价指标,有利证明精神分裂症和精神病性抑郁症患者存在感觉运动门控缺损,且PPI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可靠指标,而P50则对精神病性抑郁症较为敏感,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性抑郁症 感觉运动门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存在的风险,循因提高护理水平和方法避免风险的发生。方法概括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风险,探究各风险产生的原因。结果针对各风险提出可行的护理措施。结论加强医患沟通中的人文关怀,为精神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才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

  • 标签: 精神科 精神病患者 风险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精神专科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配伍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临床用药处方1600张。利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合理用药的技术指标,分析精神专科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分析30种精神专科药物,其使用频率占总调查比例100%,由使用频度排序得知,我院精神专科药物应用以抗抑郁药为主,抗精神病药次之。由药物利用指数(DUI)显示,无明显使用不合理现象。结论我们应该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分析,为合理用药及开发新产品提供依据和思路。

  • 标签: 精神专科药物 调查分析 配伍探析 使用频度
  • 简介:摘要一个好的团队必须有凝聚力,而凝聚力又来源于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又是一种合作精神,对护理工作的作用不容置疑。要成功打造医院护理管理的团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重视团队的文化、自身的技术岗位职能和能力。

  • 标签: 团队精神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康复期精神病人由于精神症状缓解,自知力恢复,逐渐关心家庭、社会对他的支持,此期患者的心理活动极为复杂,且相互矛盾,变化多端,他们既为自己的病情康复而高兴,同时又会产生种种顾虑,甚至出现悲观、失望、消极、抑郁等情绪,因此做好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对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巩固疗效,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恢复期精神病人护理要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只有积极做好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才能让疾病的发作和很多的不良心理问题得到缓解,避免危害行为的发生。通过开展精神疾病的防控可以使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得到缓解,对精神病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患者很快回归到社会的集体大家庭。

  • 标签: 精神疾病 防治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措施对压疮的预防。方法分别选取2000年1月-2010年12月在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封闭病房住院的精神病患者,接受了保护性约束和未接受保护性约束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住院病历发生压疮做了回顾性调查,把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压疮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的压疮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保护性约束是住院精神病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值得重视和关注,因此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保护性约束的护理,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尤为重要。

  • 标签: 住院精神病患者 保护性约束 压疮 预防
  • 简介:摘要鉴于抗精神病药物药理作用复杂,导致不良反应较多,为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本文从抗精神病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应用原则、不良反应等几方面阐述了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以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合理使用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医院的用药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精神科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489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析其门诊处方。结果(1)新型抗精神疾病药的使用概率较大,且呈增长趋势;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使用单药进行治疗,少部分难治性精神疾病采用联合用药进行治疗。(2)489例患者中56例患者联合使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占总人数的11.45%。结论精神科医院的用药情况基本合理,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药物选择的多样化、新型化、同时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精神科 用药 评价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