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运用于小儿腹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挑选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诊治12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执行思密达治疗方法,观察组执行微生态制剂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儿腹泻状况与机体炎症状况。结果对比两组腹泻次数、腹痛改善时间,观察组都比对照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炎症指标IL-1、IL-6、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组都比对照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可以较好控制症状,改善炎症反应,值得大力推广运用。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小儿腹泻 价值
  • 简介:摘要女性阴道微生态是一个敏感、复杂而多变的系统。而人工流产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有可能影响其平衡,严重的甚至导致生殖道感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因此,研究人工流产术前术后阴道微生态状况,对指导治疗术前阴道微生态失衡,预防术后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人工流产术前阴道微生态状况的研究及见解,阐明对术后阴道微生态研究的必要性,并针对术后用药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人工流产 阴道微生态 雌激素 孕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育龄妇女阴道病原体感染的临床诊疗方法及微生态状况。方法用革兰染色法检查13856例育龄妇女阴道分泌物,并进行Nugent评分。进一步细菌培养了解菌群分布。结果13856例育龄妇女阴道分泌物念珠菌阳性3963例,阳性率28.6%;阴道毛滴虫阳性142例,阳性率1.02%。Nugent评分正常(0-3分)8172例(58.98%),临界(4-6分)3546例(25.59%),细菌性阴道病(BV)(7-10分)2138例(15.43%)。结论妇科门诊妇女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抵抗力不足,阴道微生态状况有待改善。抗感染不是阴道微生态失衡系列疾病的理想治疗方法。相反,感染是制止感染的最好措施。

  • 标签: 阴道微生态细菌性阴道病Nugent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采用微生态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疗效分析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性抽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儿科接诊小儿肺炎继发腹泻患儿200例,其中100例患儿为对照组对症支持性治疗药物为抗生素治疗,另100例患儿为探究组,患儿抗生素治疗的同时使用培菲康。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78.00%),和探究组患儿总有效(93.00%)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患儿家属对治疗和护理的总体效果十分满意,满意度达(92.00%),和对照组(77.00%)显著更高一些,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微生态治疗和有效护理后可以有效的预防患儿出现小儿肺炎继发腹泻,效果显著。

  • 标签: 小儿肺炎 微生态治疗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女性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在阴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8年2月本院妇科门诊收集的阴道分泌物标本15000例,均采用女性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进行评价与传统阴道清洁度分度方法检验。结果经评价显示Ⅰ度、Ⅱ度4650例,占比率31.00%,其中表现微生态失衡者0例(0%);Ⅲ度、Ⅳ度10350例,占比率69.00%,其中表现微生态失衡者9418(91.00%)。结论女性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在阴道感染中确有较好效果,通过与其他生化指标结合,对于后续用药指导、阴道微生态平衡以及判定阴道炎诊治标准意义重大。

  • 标签: 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 引导感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微生态失衡和感染状况,并分析感染病原体。方法以1763例妊娠期妇女为对象,所有妇女均接受常规妇科检查,记录生殖道微生态失衡状况。对感染者行病原学检查。结果本组生殖道微生态正常635例(36.02%);生殖道微生态异常1128例(63.98%),其中生殖道感染518例(29.38%)。生殖道感染者中,单纯型感染386例,占感染者比例74.52%;混合型感染132例,占感染者比例25.48%。UU、细菌性阴道病、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病原体。结论生殖道微生态失衡在妊娠期妇女中较为常见,发生生殖道感染的风险较高。宜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针对性治疗,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妊娠期 生殖道微生态失衡 生殖道感染 病原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老年危重患者微生态制剂选择的合理性。方法根据患者使用的抗生素,查阅文献并分析各种微生态制剂的组成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择对现用抗生素耐药的微生态制剂来调节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果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合理性提高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结论临床药师通过针对性的监测老年患者肠道菌群,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监护,给临床医师建议及时调整抗菌药物,选择正确的微生态制剂维护肠道正常菌群,提高了微生态制剂对AAD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微生态制剂 益生菌 用药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vaginitis,AV))的临床情况和微生态特征进行系统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妇科接受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检查的36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临床诊断及阴道微生态检测情况。结果本组3613例患者中,检出AV患者112例,占比3.1%,包括单纯性AV有27例(24.1%),AV混合感染85例(75.9%),其中,AV+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50例(44.6%),AV+滴虫阴道炎(TV)30例(26.8%),AV+细菌性阴道病(BV)3例(2.7%),AV+TV、VVC有2例(1.8%)。AV患者的阴道乳杆菌功能均存在异常,伴炎性反应,以优势菌群居多,占到84.8%。结论AV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阴道病症,易合并其他感染;微生态表现为需氧菌增多,乳杆菌功能异常伴炎性反应,在临床诊断中应加强阴道微生态评价。

  • 标签: 需氧菌阴道炎 临床诊断 微生态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菲康在治疗肠易激综合症(IBS)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我院选择240例IB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2组治疗均4周后比较疗效,观察服药前后IBS的症状、大便性状情况并进行量化评分比较。结果2种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培菲康可以调高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培菲康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血吸虫病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将50例老年血吸虫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将50例老年非血吸虫病者设为对照组。采集每位老人的粪便,通过16SrDNA技术比较肠道细菌总的变化趋势与规律,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比较肠道内主要菌群的含量变化,比较老年血吸虫病患者与老年非血吸虫病者肠道菌群含量变化。结果老年血吸虫病患者组肠杆菌数量大于对照组,老年血吸虫病患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血吸虫病患者中存在肠道微生态紊乱,主要表现为有益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而有害菌(肠杆菌)增多。

  • 标签: 老年 血吸虫病 肠道微生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防治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出生的3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50例,实验组生后24小时给予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妈咪爱)。比较分析实验组及和对照组各时间点胆红素水平,光疗发生率,胎便转黄时间。并同时对比微生态制剂治疗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生后48小时后胆红素水低于对照组,光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胆红素峰值较对照组低,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对于防治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照射
  • 简介:摘要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通过比较国内常用的两种微生态制剂所含菌株,总结不同菌株的效果,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 标签: 益生菌 粪链球菌 致病性 耐药性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儿科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观察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疗效。方法通过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患儿共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在不影响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纯用双八面蒙脱石散口服,治疗组在应用双八面蒙脱石散的基础上再加用微生态制剂(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比较两组患儿显效率、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儿科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占同期住院患儿的4.4%,发生例数占儿童获得性消化道感染的12.4%。抗生素使用种类中头孢三代发生率最高,其中最易引起菌群失调的药物为头孢派酮舒巴坦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婴儿发生率最高,因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占住院患儿一半以上,故呼吸系统组中,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最多见,微生态制剂(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可重建正常菌群.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抗生素可造成体内微生态失调,尤其对婴儿使用抗生素有必要监测其肠道菌群,合理使用抗生素,杜绝滥用,重视微生态疗法的作用,微生态制剂(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对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用。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婴幼儿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态菌群情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门诊于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诊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26例,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分为两组,溃疡组64例患者均处于溃疡期,愈合组62例患者均处于愈合期,同时选取健康成人60例做对照组,对三组成员唾液中口腔菌群进行检验。结果溃疡组革兰氏阴性球菌、链球菌、韦荣氏菌数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愈合组。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口腔中菌群微生态改变间有一定联系,在对口腔疾病进行治疗时应注重保持口腔内微生态平衡。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口腔 微生态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金州新区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绿化带和居民区等不同生态环境蝇类种群构成及其季节变化规律,为蝇类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4-11月采用捕蝇笼法调查不同环境蝇种构成和种群密度、重要蝇种季节消长。结果金州区常见蝇种有4科8亚科12属15种,优势种依次为丝光绿蝇、厩腐蝇、巨尾阿丽蝇、家蝇、黑尾黑麻蝇,平均密度为19.04,活动高峰期为6-9月,密度指数最高的为居民区(39.96),其次是绿化带(32.08)、农贸市场(13.67),最低的为餐饮外环境(4.75)。结论金州地区蝇类种群密度较高,活动季节较长,种类较丰富。防治工作应以5-10月为重点,并充分考虑丝光绿蝇、厩腐蝇、黑尾黑麻蝇、大头金蝇、家蝇的生活习性。

  • 标签: 蝇类 种群密度 生态环境 季节消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雷贝拉唑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金双歧,对照组仅予雷贝拉唑肠溶片。结果4周后观察组消化道症状积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治疗4周后消化道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微生态制剂 雷贝拉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生态制剂妈咪爱对早产儿生后早期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早产儿14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不给予临床干预治疗,实验组生后24h给予妈咪爱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发生率。同时对比妈咪爱治疗下早产儿黄疸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血清胆红素低于对照组,黄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黄疸患儿黄疸消退快,黄疸指数降低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微生态制剂妈咪爱可以降低早产儿生后早期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的治疗疗程,值得应用。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妈咪爱 早产儿 血清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如枯草杆菌和屎肠球菌(美常安)联合心理和食物干预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40例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分为美常安联合心理和食物干预(A组)20例;SASP组(B组)20例,疗程均为4周。对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总积分百分比、Sutherland疾病活动性指数、肠镜分级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症状总积分降低百分比,A组治疗前后为显效,B组治疗前后为有效。结论心理和食物干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轻、中度活动期UC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SASP,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柳氮磺胺吡啶 微生态 心理干预 食物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阴道分泌物染色检测,生殖道微生态综合评价三种检测法在诊断霉菌性阴道炎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三种方法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回顾临床病例100例,念球菌微生态检测诊断率99.9%,阴道分泌物染色检测诊断率87.5%,传统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诊断率79.8%。结论生殖道微生态综合评价检测能更加精准地为阴道炎症特别是霉菌性阴道炎提供诊断依据。

  • 标签: 微生态 霉菌性阴道炎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