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吻合外科手术之一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其主要原理是将前臂与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缝合从而使动脉血在静脉中流动,形成动静脉内瘘。该手术能够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分的血液和稳定的治疗保障。有效降低首次使用内瘘的失败率和对内瘘血管的伤害的关键是掌握好内瘘的首次使用时间和注意事项,在临床上使用内瘘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 终末期肾病的患者必须进行血液透析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排除代谢废物。血液透析也是挽救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长期血液透析滤过的患者常常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也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支持措施也较多。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营养支持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综合分析中药三七对血液系统药理药效作用。 方法: 入组 66 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观察组予以基础活血治疗、中药三七治疗,将基础活血治疗应用于对照组中。 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 P < 0.05 。 结论: 利用中药三七治疗,将其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中药三七 血液系统 药理药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加强围术期护理,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7 月 -2019 年 12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慢性肾衰竭,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 78 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病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围术期优质护理,分析应用效果。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 为( 94.1±2.5 )分,对照组为( 83.6±3.9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焦虑情绪调查上,观察组患者为( 27.1±2.7 )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33.5±2.8 )分,以观察组患者心态情况更好。 结论: 采用 围术期优质护理措施有利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理解病情,具有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并能够调整患者的治疗心态,具有减压作用,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血液检验用于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效果。方法 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贫血患者96例,按贫血类型划为2组:缺铁组(缺铁性贫血患者,n=48)、地中海组(地中海贫血患者,n=48)。两组患者均执行血液检验,比较两组鉴别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相当,但均较正常值低(P>0.05);地中海组的红细胞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值均较缺铁组低(P<0.05),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应用效果良好,可实现各项血常规指标的准确检查,帮助贫血类型的鉴别,对后期治疗起着重要意义,值得肯定。

  • 标签: 贫血 鉴别 诊断 血液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并总结相关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检验科采集的 1000份血液样本展开回顾性分析,针对其中的不合格样本展开原因分析,并以此总结防范血液样本不合格的相关对策。结果:全部 1000例血液标本中,共有 54例不合格样本,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率为 5.40%。其中,血凝、样本量不足、容器选择有误是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前三大原因,分别有 23例、 16例和 10例,所占比重分别为 42.6%、 29.6%和 18.5%。结论:在采集血液样本的过程中,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容易发生血液样本不合格的现象;因此检验相关人员务必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做好相关因素防范,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检验 不合格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调查目的:主要针对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血管通路进行护理干预,调查其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调查方法:在调查过程中,主要选择 2017年 5月至 2019年 5月两年期间,患有血液透析的患者共 100例,按照调查的数量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个。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分别进行血管通路护理干预和常规的护理,经过周期性时间来对比两组的凝血因子水平和多种并发症的发病几率。调查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的凝血因子高于使用护理干预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24%,远远高于观察组的 4%,差异显著鞠永统计学意义。实验结论:针对以上实验的结果说明,实验组给予患者实行血管通路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凝血水平的改善,提高血液透析的安全性,并且还能从一定程度上预防多种并发症,这种干预护理在如今的临床医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标签: 血液透析 患者 血管通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液透析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 100例我院在 2018年 10月到 2019年 10月治疗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实验组(针对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根据研究发现,年龄,住院时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间,留置尿管时间,糖尿病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感染前使用激素等于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关系。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 危险因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更好地改善血管通路常见的并发症。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需要开展血液透析治疗。通过回顾式分析对不同血管通路的 72 例患者加强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其通路类型涉及到自体动静脉内瘘、直接动静脉穿刺以及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并采用整体护理策略进行维系。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 在血管闭塞上,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的发生率最高。在动脉瘤的发生率上,最高的则是直接动脉穿刺。从整体情况上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为 7.7% ,其次为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发生率为 25.0% ,最后则是直接动静脉穿刺,发生率为 30.8% 。 结论: 针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自体动静脉内瘘则是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最佳方式。而直接动静脉穿刺责护引起动脉瘤,这种方式在其他血管通路不适用的情况下可以做最后的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确认。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至我院治疗的 80 例贫血患者,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各 40 例,另选同期到医院检查的 80 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研究,均进行血液检验,对比血液检验指标。 结果:与健康人相比,贫血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较低,平均红细胞体积较高,而缺铁性贫血患者各项指标要略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均有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贫血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血液检验的指标会有明显差异,且贫血患者血液检验指标也有区别,临床上可以参考血液检验结果,对贫血进行诊断。

  • 标签: 贫血 血液检验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针对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护理管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资料共计81例设为研究对象,均开展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对3个月后患者的体征指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管理后患者的透析期间体重增加率、血压达标率、每次透析脱水占体重比例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率均显著优于护理管理前(P

  • 标签: 高龄 维持性血液透析 透析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78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2018年9月~2019年6月)开展研究,评估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并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观察患者透析前后跌倒的危险因素情况。结果: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中,身体平衡能力占比最重12例(15.38%),影响最小的是失眠及视力下降,仅占比1.28%,P

  • 标签: 血液透析 跌倒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