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70例于本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患者纳入研究,检验的指标分别为血糖、甘油三酯及碱性磷酸酶、钾离子。以随机抽签分组,各35例,对照组采集标本后放置4h后检验,观察组采集标本后放置4h检验。分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与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生化检验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诊断肝硬化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预计选取60人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对象的筛选范围为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之间接收的肝硬化患者以及同时期健康体检者。从肝硬化患者群体以及健康者群体中各自选出30例实验对象,将3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之后并按照该组患者有无出血症状,再细分为出血组以及未出血组。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安排出血组以及未出血组的研究对象接受临床检查,均确诊患有肝硬化。从血小板参数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等角度对三组进行对比探析。结果:首先分析凝血酶原时间的组间对比情况,时间指标水平由长到短分别为出血组、未出血组、对照组,三组数值差距均显著(P<0.05)。观察三组的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参数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出血组、未出血组、对照组,而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出血组、未出血组、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治疗中,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验的测定结果具有较为显著的参考效果,更能反应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损害、出血等情况,并可用作肝硬化疾病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肝硬化诊断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将80份血液样本中选取出最佳的5个血液标本,在5h探究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①放置1h与放置2h后检测的血糖检测结果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而放置3h、4h、5h的血糖检测结果与放置1h的血糖检测结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血标本 放置时间 血糖临床检验结果 影响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卧床时间对腰椎穿刺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腰穿病人分为不平卧组(38例)、平卧6小时组(35例)、平卧超过6小时组(37例),统计各组术后头痛、脑脊液漏、神经功能障碍、压力性损伤、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消化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结果:3组病例并发症总的发生率如下:头痛12.7%、脑脊液漏6.3%、下肢静脉血栓6.3%、压力性损伤发生相关5.4%、神经功能障碍7.2%、肺部感染5.4%、消化功能不全10%。其中不平卧组的头痛、脑脊液漏、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高于平卧超过6小时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卧超6小时组的头痛、脑脊液漏、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于平卧6小时组。而各组之间神经功能障碍、肺部感染、消化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腰穿后存在一定概率发生并发症,并且卧床时间长短与术后头痛、脑脊液漏、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相关,术后平卧6小时的头痛、脑脊液漏、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最低。而不同卧床时间对神经功能障碍、肺部感染、消化功能不全的发生无影响。故临床工作中应全面评估病情,适当减少卧床时间、改变卧床姿势或增加卧床时的活动,降低腰穿术后发生并发症得风险。

  • 标签: 腰穿 并发症 平卧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纯固定与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3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给予对照组单纯固定术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度、伤椎前高压缩比及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度及伤椎前高压缩比数据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obb角度及伤椎前高压缩比均得到明显改善,其数据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脊柱功能恢复良好,其优良率为93.3%,也显著优于对照组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的60.0%,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使患者脊柱功能得到良好恢复,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PFNA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固定失败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7-2021.7月在我院收治的45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接受闭合复位PFNA固定治疗,分析固定失败原因。结果:固定失败例数为6例,1例为螺旋刀片切割、穿出股骨头颈,3例为骨折端移位,2例为髋部深部感染,失败率为13.33%(6/45)。治疗优33例,良6例,一般4例,差2例,有效率为86.67%(39/45)。结论: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接受闭合复位PFNA固定治疗存在一定的固定失败风险,主要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骨折类型以及手术操作等,因此需要结合老年患者病情实际,合理选择固定方式,规范手术操作,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固定失败。

  • 标签: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内固定 失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PFNA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固定失败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7-2021.7月在我院收治的45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接受闭合复位PFNA固定治疗,分析固定失败原因。结果:固定失败例数为6例,1例为螺旋刀片切割、穿出股骨头颈,3例为骨折端移位,2例为髋部深部感染,失败率为13.33%(6/45)。治疗优33例,良6例,一般4例,差2例,有效率为86.67%(39/45)。结论: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接受闭合复位PFNA固定治疗存在一定的固定失败风险,主要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骨折类型以及手术操作等,因此需要结合老年患者病情实际,合理选择固定方式,规范手术操作,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固定失败。

  • 标签: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内固定 失败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血肿急诊开颅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方法对我院56例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手术静吸麻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变化:41例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咳嗽反射存在,拔除气管导管;13例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无咳嗽反射带管回病房;2例术毕自主呼吸未恢复送ICU接呼吸机。循环变化:几乎所有病例,全麻诱导后血压较麻醉前有明显降低,但持续时间较短。撬开颅骨或打开硬脑膜后35例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经补液、输血后恢复正常。术中无1例死亡。结论静吸麻醉适用于所有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血压平稳,对维持颅压稳定避免加重病情尤为重要。

  • 标签: 颅内血肿急诊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传统复位固定术与经皮微创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四肢骨折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传统复位固定术与经皮微创固定术治疗,并进行治疗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结果 B组均较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间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较传统复位固定术更具临床优势及安全性。

  • 标签: 传统复位内固定术 经皮微创内固定术 四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功能锻炼对于延长动静脉瘘使用寿命的价值。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未实施血管功能锻炼的40例动静脉瘘术后患者纳入对照组,以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实施血管功能锻炼的40例动静脉瘘术后患者纳入实验组,比较两组动静脉瘘使用寿命、透析血流量、透析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动静脉瘘使用寿命为(3.31±0.20)年,相较于对照组(1.05±0.20)年更长,组间差异显著(t=50.535,P<0.001)。实验组透析血流量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血管功能锻炼有利于延长动静脉瘘的使用寿命,临床推行价值明显。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使用寿命 血液透析 血管功能锻炼 健瘘操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护理中时间护理的重要性与应用体会。方法: 遵循时间护理理论针对性地对 48 例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

  • 标签: 糖尿病 时间护理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时间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健康教育采用时间护理理论,对照组的48例应用普通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经过BPRS、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本院的患者打分。结果两组BPRS得分在入院时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得分(52.74±11.12)显著低于对照组(61.06±11.63);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89.54±6.23),显著高于对照组(61.05±5.47)(P<0.05)。结论时间护理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病情,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提高,对患者病情的康复有巨大帮助。

  • 标签: 时间护理 精神分裂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方不同熏洗时间对混合痔术后肛门肿痛护理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9年1月- 2019年10 月行混合痔外剥扎术后住院患者300例,按照熏洗不同时间随机分为A1、A2、A3组,三组都给予痔瘘外洗方, 40℃恒温坐浴,熏洗时间分别为10min,15min,20 min,每日1次,熏洗后都配合微波治疗,疗程 7d。观察治疗后各组切口创面疼痛、水肿面积、肿胀程度的情况。 结果 A1组的总体疗效最好(P < 0.05),其在缓解术后切口疼痛、水肿面积及肿胀程度均优于A2、A3组 (P < 0.05)。结论中药熏洗方采用熏洗时间10min对痔术后切口肿痛的缓解效果最好。

  • 标签: 混合痔 术后切口肿痛 中药熏洗方 熏洗疗法 不同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不同时间进行颅骨修补手术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的50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颅骨修补手术,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颅骨修补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评估均优于常规组;且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时间差异 颅骨修补 脑外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门诊导诊分诊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对患者就诊时间的影响。方法:106例观察对象选自我院2021年2月至2021年9月门诊导诊分诊患者,按患者就诊顺序分成两组,53例接受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53例接受个性化护理患者为观察组,查看两组就诊时间缩短情况。结果:观察组经干预,挂号、候诊、缴费、取药、总就诊时间为(3.51±0.67)min、(4.41±1.18)min、(2.62±0.82)min、(5.63±0.81)min、(18.73±3.6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门诊导诊 导诊分诊 个性化护理 就诊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方法。方法 选择从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抗菌治疗的患者100例,依据给药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①组采用合理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方法,②组采用常规药时间以及临床常规用药干预方法,比较抗菌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两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①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两组病患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①组患者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效更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3数据可以看出,两组病患用药满意度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①组患者用药满意度更理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方法更理想,值得广泛利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临床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