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术后拔除尿产生尿潴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手段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方法本文主要就是对我院近三年在院治疗的多例骨科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分析,对患者是否出现尿潴留进行鉴定,然后分成甲乙两个组别,最后对患者患病的缘由进行探究,并且根据尿潴留发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高效的护理防范措施来减少骨科患者术后尿潴留后遗症的发生。结果骨科患者在尿拔除手术进行之前如果能够进行长时间的排尿训练以及收腹训练等,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发生尿潴留并发症。结论在骨科患者进行尿拔除之前,医护人员可以要求患者尽可能的训练排尿,并且使得膀胱功能发挥的更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停留置导尿 尿潴留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再生橡胶吸痰的使用寿命。方法对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再生橡胶吸痰按常规处理程序进行试验。结果随着洗(浸泡)—消(酶液)—洗(软水)—高压灭菌循环使用试验次数的增多,再生橡胶吸痰弹性和柔软度越来越差。结论再生橡胶吸痰循环使用8次以后应该更换。

  • 标签: 再生橡胶吸痰管 寿命 追溯
  • 简介:Theage-relatedchangesinreproductivesystemwereverysignificant.Forhumans,thetestisatrophiedgraduallyalongwiththeagingafterthepresenium.Somereportssupportedthatthetesticularsize(longdiameter,shortdiameter)ofelderlymaleswerequitedifferentfromtheyoung.Thetestesofoldmenbecomesmallandhardtoinducethelessandrogen

  • 标签: 灸法 直接灸 悬灸 睾丸 衰老 小鼠
  • 简介:留置尿是预防手术患者尿潴留、观察尿量和了解病情的重要措施。对手术患者留置尿的选择,有术前1.2h执行和麻醉后执行两种,王桂弟等研究认为,麻醉后留置尿管有减轻患者痛苦反应的优势,但近年来笔者发现,该方法虽然解除了置恐惧感,却增加了患者术后对尿不适的反应。为寻找手术患者留置尿的最佳时机,笔者对骨科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尿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包括麻醉前后留置尿患者感觉评估、术后尿中红细胞的出现强度等,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骨科手术 留置尿管 护理
  • 简介:摘要在重症病人治疗中,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需要反复长期吸痰,负压吸引管及吸痰的接头的放置位置是临床护理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方法是在床头系一支玻璃消毒试管或消毒瓶子里暂时放置,有的瓶子直接放在床底下,或者放于吸引器上;中心负压吸引连接吸痰一端的接口处包裹一次性手套,压于床垫下,或者放入用别针固定在床头的布兜里,另置于床头简易布兜,以上方法都出现吸引随意盘旋或散落于地下。这些方法既不美观、放置不牢固,吸引易脱出,又易造成工作人员或患者的针刺伤;更重要的是不能有效保证吸痰管接头的清洁,而且不符合保持无菌清洁状态,给患者带来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有研究报道,确保吸引器接口的清洁是保证治疗质量,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由于吸痰重心问题固定不牢而倾倒及按预防医院内感染原则,我们针对以上情况,在2010年1月起巧妙的将反尾夹用于吸痰用吸引在床边固定的应用,解决了吸引管及吸痰的放置问题,近1年来在临床使用中得到医护人员的一致肯定,应用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反尾夹 负压吸引管 固定The tail clip suction tube fixed in bed pressure
  • 简介:本文对我科2014年1月-2015年4月152例行改良体位外周中心静脉置(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患者的导管异位发生率进行观察,并分析导管异位的相关因素,旨在对临床更好地应用PICC提供借鉴.

  • 标签: PICC置管 导管异味 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程度根填充治疗牙体牙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2日至2017年3月22日期间进行治疗的牙体牙髓病患者,将120例患者根据充填程度的差异分为3组,每组40例。甲组予以根适量填充,乙组予以根超量填充,丙组予以根欠量填充。比较3组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发生率。结果:甲组牙体牙髓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乙组、丙组(P<0.05),疼痛发生率低于乙组和丙组(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根适量填充的效果优于超量填充、欠量填充,其疼痛发生率低,有助于预后效果的提高。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不同程度 根管填充 疗效
  • 简介:基金项目泸医附院课题基金项目,编号11135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清洗方法对非腔内镜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术后的非腔类器械根据其不同清洗程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规范》标准流程清洗粗洗→多酶浸泡→超声清洗→水洗→检测。实验组按改进清洗流程清洗粗洗→多酶+超声清洗→漂洗→检测。对比观察两组清洗后器械残留蛋白质含量和微生物含量。结果实验组清洗后器械残留蛋白质含量和微生物含量的阳性率和清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多酶+超声清洗的内镜器械清洗方法缩短时间,提高清洗质量。

  • 标签: 非管腔 内镜器械清洗方法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luminal endoscopic instrument cleaning method impr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