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8 个结果
  • 简介:杨玉老中医师从晚清御医韩一斋的弟子、北京市名老中医梁仪韵。韩、梁两位前辈临床喜用"理法"。"理法"基于脏象学说,顺五脏所喜,避其所恶;在治疗中,详察相关脏腑气血强弱,邪之盛衰,不拘于一法,因势利导,综合施治,求得气血阴阳的平衡。杨老运用"理法"治疗外感内伤诸病及妇科病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介绍"理法"的渊源及运用"理法"治疗脾胃病、肺病、妇科病的经验。

  • 标签: 杨玉华 治法 理法 临床经验
  • 简介:在皮损区拔罐,然后外涂中药治疗白癜风患者30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

  • 标签: 中草药 外敷治疗 拔罐 白癜风 针灸
  • 简介:[目的]观察刃针松解C2椎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6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刃针松解C2椎板及肩胛提肌,4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颈复康颗粒,一次1-2袋。一日2次,饭后服用,治疗12天;两组治疗观察12天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刃针松解C2椎板及肩胛提肌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肯定。

  • 标签: 颈源性眩晕 刃针 C2椎板 肩胛提肌
  • 简介:目的:照观察针药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S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开放性对照研究方法,将93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针药组30例、百忧解A组30例、百忧解B组33例。针药组口服百忧解20mg/d并加以针刺,百忧解A组口服百忧解20mg/d,百忧解B组口服百忧解20~40mg/d;三组治疗时间均为42d,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观察量表(TESS)分别观察三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针药组有效率为86.7%,百忧解A组为63.3%,百忧解B组为87.9%,针药组疗效优于百忧解A组,与百忧解B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百忧解B组高于针药组。结论:药并用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一种疗效确切且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抑郁症 针药并用 中风后遗症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风湿性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60例风湿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风湿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风湿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耳针配合穴位注射。以疼痛分级法评定止痛效果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2组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炎性指标ESR和CRP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而对照组ESR和CRP下降不明显,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ESR和CRP比较,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耳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风湿性疼痛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 标签: 风湿性疼痛 耳针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
  • 简介: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倡脉辨证论治疾病。强调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核心是证,脉是证的灵魂。临床辨证时,虽曰四诊合参,但四诊的权重不同。李老认为脉诊在疾病的诊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50余年临床实践最终形成了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方法。强调以脉定证,以脉解症,以脉解舌。如本文中案1:脉沉滑,诊为湿热弥漫证;案2:脉沉微,诊为阳虚失荣证;案3:脉沉细数减,诊为阴虚失濡证;案4:脉弦减,诊为肝郁脾虚证。四案皆体现了李老以脉定证的思辨方法。

  • 标签: 平脉辨证 以脉定证 黄褐斑 动态地辨证论治
  • 简介:简述元代儿科医家曾世荣《活幼心书》的概貌及主要学术思想。从上探旁求、心裁独出;病在谨初、扑之在微;心须活法、临机权变;业医体仁、践履端谨等四个方面阐明其治学风格、辨证特色、治未病思想以及对医德伦理的贡献。

  • 标签: 《活幼心书》 曾世荣 学术思想
  • 简介:目的观察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项针疗法进行治疗,均为1日2次,5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显著。

  • 标签: 项针 脑卒中 吞咽困难 中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中医治疗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 3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取中医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 15例中 ,对于中医治疗后的效果 ,无效 1例,有效 14例,临床治疗有效率 93.33%;对照组 15例中 ,无效 5例,有效 10例,临床治疗有效率 66.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较大 ,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慢性脑供血不足 患者 中医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归脾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连续2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4个疗程。结果与结论:针药并用有效减轻失眠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顽固性失眠 归脾汤 针刺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缺血性中风属于西医学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范畴,包括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呈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且呈年轻化趋势。笔者近年来采用背俞穴及头皮穴交替配穴治疗缺血中风,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背俞穴 头皮穴 缺血中风 针刺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