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疾病控制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调查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临床确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80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本组80例患者中,肺癌、肺炎以及肺结核三种疾病所占比例分别为13.75%、17.50%、6.25%;气胸、肺结核以及结核性胸膜炎以年龄不足40岁者所占比例最高,随着年龄的增加,疾病的构成比逐渐增加;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而言,年龄多集中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肺癌的构成比逐渐升高。结论呼吸系统疾病以慢性支气管、肺炎、肺癌为主,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防控,降低发病率。

  • 标签: 呼吸系统 流行病学 特征 临床分析 住院病例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81-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与实际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和标准,随机选取在2014年09月——2015年10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儿童手口足病患者241例作为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的重点分析对象。对这些儿童手口足病流行病以及相关的临床实践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此来得出相关的临床结果。结果在这241例儿童手足口病患者之中,幼儿患者的比重相对较大,而且在这些儿童中,男性患者例数多于女性患者例数,城镇地区发病概率高于乡村地区。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同季节变化以及年龄阶段有着重要的关联,属于一种流行疾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和隔离治疗方法。

  • 标签: 241例 儿童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和免疫特点,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儿28例(研究组)进行研究分析,并且选择28例健康儿童进行对比检查对照,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并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有高热、皮疹,带有多器官功能损坏,在治疗后26例得到了较好的恢复,1例治疗后复发,1例致残。研究组患儿的实验室免疫检查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对幼年型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升治疗预后非常关键,在临床的诊断中需要观察患儿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防止在治疗中出现病情反复或是致残死亡等情况出现,从而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症状 治疗 免疫学特点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77-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沙门菌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应用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检验的效果和价值。方法从我院2012年0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肠热症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别纳入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检验,研究组实施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检验,并将两组的检验效果作评价和比较。结果研究组(96.0%)的检验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75.0%),组间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沙门菌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应用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检验能够大幅度提高临床检验的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检验科中予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沙门菌检验 全面生化反应 血清学 应用
  • 简介:目的:探索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不同体位下行PFNA手术的临床疗效与影像特点。方法:对87例因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手术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体位分为侧卧位组与平卧位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第一天及末次随访时X线正侧位片上的尖顶距(TAD)与颈干角。结果:随访5~18个月(平均10.7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较术后当天的颈干角与TAD无显著变化(P〉0.05)。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TAD及末次随访TAD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侧卧位组手术时间短于平卧位组,术后颈干角及末次随访时颈干角小于平卧位组(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侧卧位手术能减少手术时间,影像学上内固定位置稳定,临床疗效稳定,是未来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发张方向。

  • 标签: PFNA 转子间骨折 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中期产前血清筛检在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中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4月来我院进行产检孕妇2500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分别测定孕妇静脉血free-β-HCG、μE3、AFP等生物水平,筛选高危孕妇再次进行临床诊断,随访所有孕妇妊娠结局,根据孕中期血液free-β-HCG、μE3、AFP等生物表达水平,结合孕妇的年龄,计算出孕妇怀有先天缺陷儿危险性。结果高龄孕妇筛检阳性率为12.34%,正常孕妇为3.07%,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NTD和ES阳性筛检率和诊断确诊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高龄孕妇DS筛检阳性率和确诊患者比例分别为9.41%、13.56%,高于正常孕妇的2.03%、1.61%,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高风险孕妇体重、free-β-HCGMOM以及AFPMOM高于正常孕妇,μE3MOM低于正常孕妇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筛选高危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3.22%,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的1.26%,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孕中期产前血清筛检对胎儿染色体异常具有较好预测,并且高龄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率明显升高。

  • 标签: 产前血清筛查 产前诊断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