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塔里木盆地南天山山前冲断带东西分段、南北分带.受走滑断裂控制,自西向东分为喀什北缘、西克尔区段、柯坪断隆主体、温宿凸起和库车坳陷.受南天山逆掩推覆作用影响,发育多排NE向构造带,喀什北缘主要发育乌恰、阿图什、喀什3排构造带,柯坪断隆主体发育3排古生界逆冲褶皱带,库车坳陷主要由北部单斜带、克拉苏-依奇克里克、秋里塔格构造带组成.由于山前带基底结构和构造运动的差异,造成了各区段地层分布的不均衡,普遍发育的逆冲断裂和走滑断裂,使得地质结构和构造样式更为复杂,多套塑性地层对区带展布和构造变形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南天山 冲断带 构造样式 塑性层
  • 简介:通过施工钻孔研究,结合周边资料,对王集勘查区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了研究区构造对含煤建造、煤层厚度和煤炭资源勘探的影响,认为构造对煤层的形态和分布有控制作用,区内断层对煤层具有破坏作用,下步勘查工作可加强本区断层的研究。

  • 标签: 构造特征 煤层 断层 王集勘查区
  • 简介:色尔特能地区蛇纹岩、辉长岩、玄武岩及其凝灰岩共生,组成蛇绿岩建造,其超镁铁岩成分接近中国二辉橄榄岩平均值,F/M8.03~9.74,ΣREE1.26×10-6~4.69×10-6,辉长岩低Si,高Mg,低K,低Rb,Sr,K2O0.17%~0.29%,Rb2.41×10-6~3.41×10-6,Sr82×10-6~163×10-6.玄武岩在主成分F1-F2-F3图、Ti-Y图上均落在洋中脊玄武岩区.辉长岩和玄武岩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曲线图均为接近MORB的近水平曲线,表明色尔特能蛇绿岩与新疆黄山型含铜镍镁铁-超镁铁杂岩有本质区别.色尔特能蛇绿岩与东恰特尕力蛇绿岩、康南蛇绿岩一起组成卡塔尤鲁蛇绿岩带,为石炭纪北天山洋的残迹,是觉罗塔格构造带与其北哈尔里克-依连哈比尔尕构造带的缝合线.

  • 标签: 康古尔塔格 蛇绿岩 镁铁-超镁铁岩 洋中脊 缝合线
  • 简介: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二叠统乌郎组火山岩为一套陆相火山岩,主要由基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组成,中性火山熔岩较少,表现出双峰式火山岩特征.研究表明,二叠统乌郎组经碰撞后松弛拉张,伊犁地块拉伸出现陆内火山裂谷环境.该组地层广泛夹持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表明早中二叠世地壳活动频繁,局部地段地壳拉伸,产生同沉积断层,该断陷盆地经历发生、发展和消亡全过程.

  • 标签: 天山造山带 阿吾拉勒 下二叠统乌郞组 地球化学 双峰式火山岩
  • 简介:扬子断块区西南缘系指西昌、凉山、滇东一带,大体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康滇地轴及其两侧拗陷。本文论述东经101°—103°,北纬26°—29°范围内断块构造轮廓。一.断块构造的基本轮廓我们认为本区基本大地构造轮廓是由各级块体和块间线性构造接合带镶嵌而成的断块构造。根据深部结构、盖层的沉积建造、岩相、厚度、构造形变和岩浆活动的差异,将本区划

  • 标签: 断块区 断块构造 康滇地轴 拗陷 盖层 滇东
  • 简介:郯庐断裂带桐城-庐江段构造特征明显,由东界断层和西界断层及伴生层组合而成。它们是同一应力作用的产物,表现出左行走滑的运动学特征。断层带中发育大量超糜棱岩、碳酸盐岩糜棱岩和硅化大理岩,反映了较深的生成环境。活动时代为110-130Ma。沿郯庐断裂带后期显示出伸展特征,发育了一系列正断层,形成复式地堑构造,沉积了大量K2-E的红色陆相沉积物。规模巨大的逆冲断层和推履构造,强烈破坏了红色盆地,表现出由SE-NW逆冲的运动学性质。断层带中主要为脆性构造岩。该区郯庐断裂带的深化过程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左行平移;晚白垩世-早第三世为伸展拉张;新第三纪以来为逆冲挤压。

  • 标签: 郯庐断裂带 走滑断层 地堑 逆冲断层
  • 简介:系统分析记录库鲁克塔格地块西段青白口系及古元古代基底顶部构造样式,认为其变形组合特征总体反映了NW向顺层拆离滑脱构造机制。青白口系顶部卷入变形流纹岩及南华系底部未变形流纹岩测年数据显示,本次滑脱构造变形时代限定在(841.0±1.4)Ma738.9±5.4Ma,表明构造变形可能对应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为此次构造事件塔里木东北缘地壳变形记录。更多还原

  • 标签: 库鲁克塔格西段 新元古代 伸展构造
  • 简介:霍玛吐构造带地表、地下地质结构复杂,受二维测网限制,合理地构造建模和准确的速度建场较难,是制约该区圈闭落实和油气发现的主要因素。采用深浅层分层控制法消除层面间的相互干扰、复杂断块分组控制法解决逆断裂上下盘层位关系搭建的难点、层位网格约束法快速准确修改模型局部异常,逐级分解建模,有效解决了复杂构造三维建模难点,最终建成符合实际的三维地质模型。应用井控模型约束三维转深技术实现了多信息约束的层速度建模与转深。三维空间建模提高了构造解释三维空间合理性,同时为三维空间速度分析与建场提供基础,降低了构造成图误差,提高圈闭落实精度。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霍玛吐构造带 复杂构造 三维建模技术 目标落实
  • 简介:本文在对拉日玛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构造基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同步运用激光光弹模拟实验、动态重结晶石英、石英位错密度、应变藻球粒等方法与手段,对矿床构造不同变形区段、不同位置的构造能量、古应力(动力)的分布及作用,进行了配套研究。结果表明:成矿元素的活化、成矿流体运移势、矿体定位,固然受构造变形空间的控制,更为重要的是构造动力作用参与了成矿,并受动力作用强、弱的支配。因此,对于金矿床的形成而论,构造动力作用是决定的主因。

  • 标签: 构造动力作用 元素活化迁移 成矿流体运移势 构造能量释放 就位机制
  • 简介:出露于阿尔金山北坡的厚度巨大、基本不变质的海相沉积地层,岩性以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研究表明,该地层年代为奥陶纪中晚期。沉积特征具有限洋盆边缘向洋中脊扩张中心变化特征,沉积环境为:冲洪积扇→滨岸(碳酸盐台地)→浅海(海山)→半深海→洋脊火山岩,所含火山岩为以拉斑系列玄武岩为主的基性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表明,除具明显洋壳特征外,由于位于大陆板块边缘(塔里木板块),还留有大陆板块烙印。因此,本地区早古生代火山沉积体系为形成于大陆板块边缘有限洋盆。

  • 标签: 阿尔金山 奥陶纪地层 玄武岩 有限洋盆
  • 简介:以国内外各盆地的碳酸盐岩台地实例为出发点,基于前人研究基础,将碳酸盐岩台地分为镶边大陆架型、陆架内台地和孤立台地。前者的碳酸盐一般沉积在台地边缘,后者台地向海一侧可以过渡到碳酸盐岩海相沉积,被动大陆边缘的孤立台地,碳酸盐岩台地相一般发育在碎屑岩、蒸发岩以及底部浅滩火山之上。另外,碳酸盐台地的形成受多种构造因素控制,而拉伸作用形成的台地又可以根据运动学分为基底断块台地、旋转断块台地、生长断块台地。另外,小克拉通构造活动以及古地形地貌对于台地的发育也有重要的影响。源储组合可以分为常规组合、侧变型组合、顶生型组合、自生、自储、自盖型组合等。

  • 标签: 碳酸盐岩台地 构造因素 源储组合 组合模式
  • 简介:平衡剖面分析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与新的地学思维方式相结合,对含油气盆地构造特征进行动态模拟,并快速、有效、合理地恢复盆地构造演化历史,它可为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依据.将平衡剖面分析技术应用于松辽盆地晚侏罗-白垩统,使我们对其构造演化历史有了新认识.

  • 标签: 平衡剖面分析 构造演化 地学思维 构造沉降 地壳变形
  • 简介:以地震剖面解释为基础,认识纵向上不同时期发育的断裂体系组合规律和构造特征;在分析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将乌尔逊凹陷北部划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构造层,并阐述各构造层的构造特征。通过制作乌尔逊凹陷北部构造演化史剖面,认为盆地的演化分为三个构造旋回、五个演化阶段,并认为乌尔逊凹陷是由三期盆地叠合而成,即早期裂陷盆地、中期断陷盆地、晚期凹陷盆地。

  • 标签: 构造层 构造特征 演化史 叠合盆地 乌尔逊凹陷
  • 简介:巢湖北部的耙子山-马家山区域,由于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构造相互叠加,呈现出相对复杂的地质构造现象。研究认为:该区主要经历了印支、燕山两期构造运动,多期次构造运动相互干扰、相互叠加,从而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断裂构造演化特征。

  • 标签: 构造应力场 断裂构造 演化 耙子山-马家山
  • 简介:以廊坊市为例,收集和利用廊坊市区范围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城市建设等约200~300个场地钻孔资料,通过层序地层分层法、数据处理、三维钻孔数据库建立及三维空间拟合,采用ESRI公司的ArcGIS软件进行第四系三维地层构造建模和可视化分析。

  • 标签: 第四系地层 ARCGIS 三维建模
  • 简介:准噶尔盆地头屯河地区侏罗系陆相层序包含4种沉积:(1)冲积扇平原湿地中的砾石质河流沉积(八遭湾组),其特征提示在湿地中发育了规模不同的大河道(深3—5m,宽1OOm左右)及较小的分流或决口河道(深2m以下,宽6—30m)。(2)沙质低弯度河沉积,晚三工河、早西山窑、头屯河及齐古组沉积期的河流沉积属之。其特点是河道相与河间相间的界线清楚,提示河道在某一段时期固定于平原的特定地带;河道规模受古气候和构造的制约;气候干旱化和构造抬升(如头屯河组沉积时期),侵蚀基面降低,河流动力增加,因而河流规模变大,反之变小;晚头屯河组沉积期的干旱气候存在暂时性河道。(3)三角洲前缘沉积(河口中坝),见于八道湾、三工河及喀拉扎组中。(4)开阔湖相沉积,以三工河组厚的页岩层序为代表。砂岩成分逆向反映源区剥蚀顺序。侏罗统富含泥质岩屑,表示天山上古生界浅变质及沉积层系被剥蚀。自下而上,碎屑中稳定矿物增加,粒度变细,反映源区由于剥蚀而后退。中—上侏罗统砂岩成分演化方向不同于侏罗统,可能与三工河组沉积末期盆地边缘构造回春有关。在Q-F-L三角图中,侏罗系样品大都落在构造区之间,反映陆相盆地充填物的混合来源。—中侏罗统的煤既有原地生成,亦有重要的他生类型。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低弯度河 砂岩成分 构造演化 原地生成煤
  • 简介:大别山区北缘的构造演化与区域古生物学的研究有密切关系。近年来不断在浅变质岩系中发现的古生代生物化石以及对晚古生代生物地层的系统研究表明:区内浅变质岩系所包含的古生代地层占相当重要的地位。系统的生物地层、生物古地理、古生态与沉积环境的研究表明:D-C期间是区域重要的构造变动期之一。早期海西运动是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质事件,对这一事件的详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 标签: 构造演化 古生物学 早海西期 大别山区北缘
  • 简介:根据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地层层序及其构造轮廓特征,讨论了盆地坳陷区内煤建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含煤区与塔里木占陆块的构造形态之间的关系,含煤区的古构造条件,古地理环境的关系,指明了进一步工作方向。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坳陷区 含煤区 含煤建造 古地理环境 古构造条件
  • 简介:湖北梅川杂岩体位于扬子地块与秦岭-大别造山带会聚带之东南麓,其从老到新可分为陶斯垴、南泉、杨铺、赤铜山、宋家埂、鹊儿坡、赵俊等7个单元,归并为梅川超单元.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梅川杂岩体具I型花岗岩特征,为同源岩浆成分与结构演化序列。依据本次野外地质观测,并结合前人研究显示,该杂岩体形戊于燕山期造山后的伸展环境。

  • 标签: 梅川杂岩体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背景 同源岩浆成分与结构演化序列 早白垩世
  • 简介:通过对阿齐山地区石炭纪火山岩的研究,利用岩石学、岩石化学成果数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阿齐山地区构造演化模式进行论述,并探讨其与成矿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研究区石炭纪的岩浆岩是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的产物,是俯冲环境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与热循环作用的结果;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及其伴随的构造岩浆事件,为研究区赋存于早石炭世早期中-基性火山岩中的铁矿床和早石炭世晚期中-酸性火山岩中铅锌矿床的形成创造了极为重要的动力条件,也为矿床形成提供重要的成矿物质,晚石炭世的火山活动使早期矿化层发育了强烈的蚀变作用.

  • 标签: 东天山 阿齐山 构造演化 火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