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其明与现代淮剧□刘则先在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戏剧运动史上,其明创作的《渔滨河边》等淮剧,有着突出的贡献和深远的意义。一其明是四川广安县人,生于1916年8月,1937年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0年10月随新四军、八路军会师开辟苏北抗日...

  • 标签: 淮剧艺术 抗日民主根据地 国民党顽固派 新四军 苏北 减租减息
  • 简介:孙中山的悍将明堂翁宽明堂(1870─1938)钦州大寺人,排行八,称"八哥",是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名高级将领。他幼年读书勤奋聪颖。1900年参加当地的农民革命组织三合会(三点会),由于他为人忠厚,作战勇敢,好打不平,富有号召力,被推为首领,拥...

  • 标签: 孙中山 黄明堂 陈炯明 革命党人 武装起义 龙济光
  • 简介:1933年12月17日,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在拉萨圆寂,噶厦(藏语,即西藏地方政府)除向中央报告外,还要求派大员入藏处理有关事务。国民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于1934年1月12日追封达赖为“护国弘化普慈圆觉大师”,任命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慕松为致祭专使,代表中央政府前往拉萨册封、致祭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入藏的准备工作及沿途活动慕松,广东梅县人,1884年生,早年留学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并在那里加入同盟会。回国后,积极在新军中从事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参与了广东革命党人的反清举事,宣告广东独立。1912年南北议和,他来到北京任职,次年又受袁世凯派遣赴蒙古地区进行国防考察。也就是在这次考察中他积

  • 标签: 黄慕松 中央政府 第十三世达赖喇嘛 南京国民政府 西藏 布达拉宫
  • 简介:广东旧无通志,正德、嘉靖初年,广东抚按曾会聘硕儒纂修,但也只是虚费钱粮,只字未遗,事皆中止。嘉靖十四年(1535),再议修志,但或行聘而辞疾不赴,或方纂而聚散不常,亦未成书。究其原因,一则因当事者苟延岁月,不负责任,二则因书籍散失残缺,资料缺乏。人皆畏为难事。

  • 标签: 嘉靖 修志 纂修 讹误 资料 中止
  • 简介:一九三八年初秋,齐生先生偕谢孝恩先生及侄孙晓庄自昆明赴重庆,途经毕节,逗留了十来天。我和我的胞妹文芬在贵阳女子师范上学时,于一九三六年参加演剧活动结识了齐生先生。黄老途经毕节肘,我和文芬已从女子师范毕业,回到家乡毕节,在县立女一小当教师。因此,黄老一行在毕节逗留期间,便住在我家里(今毕节城关白花路一号龙门内)。黄老曾应毕节县立男一小校长刘安甫先生的邀请,到男一小(今毕节地区医院内)作了一次长达数小时的演讲。他演讲的内容有二:一、介绍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师范勤工俭学

  • 标签: 黄齐 花路 演剧活动 小当 晓庄 立男
  • 简介:近代以来,在民族苦难的感召下,一批批有志之士从各种思想中寻找“救国救民”之道。自东汉传人并在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佛教,无疑也成为众多志士仁人们寻求的目标,其卓有成就者如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作为康梁同时代的先进人物,遵宪反其道而行之,在其著作中展现了“排佛救国”的爱国主义思想,而这一思想又集中在其著作中的两处,一是《日本国志》中的《民俗志四?佛教》;二是五言长诗《锡兰岛卧佛》。由于他并没有明确提出该思想,因此也往往容易被研究者们所忽视。笔者试从上述两处对遵宪的排佛思想作初步探析。

  • 标签: 排佛思想 黄遵宪 爱国主义思想 《日本国志》 救国救民 先进人物
  • 简介:侃在儒家经书上用功至深,曾三次手批《白文十三经》。在熟读注疏的基础上,氏用朱、墨两类符识分别将《春秋》《左传》的正字、注音、校勘等文本问题,以及左氏汉儒师说、三传异文异说、诸书所见左氏经传异文异说等解释问题逐一标出,构成了一张庞大的左氏学知识网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氏这种朱墨批校的治经方法,可能师法汉儒。侃圈点断句虽以杜注为准,但并非尊崇杜氏学。氏推崇汉儒旧注,驳斥杜氏新说,这反映出其左氏学立场更近于刘师培,异于中晚年的章太炎。

  • 标签: 黄侃 《白文十三经》 《左传》 批点 杜预
  • 简介:硕良学长:寄来《广西文史》(4),已收到了。你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搞了“新东西”,又搞“旧”东西,头发都白了,现在又拿起了“更旧”的东西融合起来,要来个更大“推陈出新”。这种雄心可钦可佩!

  • 标签: 《广西文史》 读者 期刊 编辑工作
  • 简介:国学家侃(字季刚)是近代史上的名人,其出名者有三:一是作为同盟会会员曾出生入死,发动民众推翻清廷,为辛亥革命建功立业。二是在经学、小学、文学诸方面造诣精深,作为一代学术大师影响深远。三是善骂,其善骂之名不仅当时流布广泛,

  • 标签: 黄侃 建功立业 辛亥革命 学术大师 近代史 同盟会
  • 简介:生(一六二二—一六九六?)原名琯,又名起溟,字扶孟,号白山,歙县潭渡人,明诸生。入清后,只在蒋超督学府中任二年幕僚,即隐居不仕。所交皆当时知名之士,如王炜、龚贤、屈大均等。江天一抗清兵败被杀,生率先倡导集资抚恤其家。有关生的史料极缺乏,所见者文字均甚简略,但由此不难想见其为人。生在小学方面造诣甚深。著有字书四部,今只存《字诂》一卷、《义府》二卷。经戴震访求,得以列入《四库》。论者谓其书不在方以智《通雅》下。他工书画,善诗赋,有《一木堂诗稿》十二卷,《一木堂文稿》十八卷,乾隆间被禁毁。所幸现在尚能觅得其诗稿。在诗歌批评鉴赏及理论

  • 标签: 黄生 诗说 江天一 诗歌批评 诗稿 龚贤
  • 简介:渤先生有点累了。他躺在一张破旧的木桌上,头枕着胳膊,双腿蜷起,闭上了眼。这个动作维持了5秒钟,比别的动作都久一点。

  • 标签: 黄渤 演员 表演艺术 艺术工作者
  • 简介:《蜀王本纪》载有秦蜀守李冰作石犀厌精以止"江水为害"之事,古今论者除任乃强外,多从其说。其实李冰治蜀时尚无厌胜精以止风波之观念,且犀牛在时人信仰中亦非镇之灵物。是故李冰石犀厌事不可能发生于战国末期之蜀地,此乃后世附会之辞。

  • 标签: 民间信仰 李冰 厌胜 水精 犀牛
  • 简介:围棋前辈顾如先生原籍浙江,是我国老一代围棋国手。早年旅居北京,在棋坛上享有盛名,曾有南王(王子宴)北顾(顾如)之称。早岁游学东瀛,学到一些新的棋理。日本棋院曾赠其专业四段段位,这在当时算得上最高段位。

  • 标签: 顾水如 生平 围棋 人格修养
  • 简介:窗春囈》是清代史料筆記叢刊中的一種,主要記載有清代中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習俗等內容。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作者歐陽兆熊,湖南湘潭人,道光十七年中舉,曾任湖南新寧縣教官,與曾國藩、左宗棠、羅汝懷等友善,記事多與湖南有關。

  • 标签: 曾文正 遇事掣肘 王小二 《正字通》 曾國藩 段玉裁
  • 简介:湛若,字元明,号甘泉,增城新塘人。明朝弘治壬子魁东省,师白沙。屏居一室。潜心理学,官编修。又与王守仁讲学、编修吕南辈往来辩论,故学者称之为甘泉先生。有《甘泉问辩》等书。母殁,庐墓三年,产异瓜九实相连。服阕补南祭酒。历官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晚年仕途坎坷,嘉靖庚子(1540)复疏乞休,旨准致仕后,曾一度隐居罗浮山朱明洞,修建精舍(书院),潜心理学,养贤育能。赠太子太保。谥文简。

  • 标签: 罗浮山 湛若水 心理学 王守仁 中国 生平事迹
  • 简介:一、中“西南夷”古文化遗存概况中水区中和与出水公社交界处的新光大队土梁子上,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古遗址、墓葬及数量众多、民族风格独特的历史文化遗物。经1977年秋,配合正山大队农田基本建设时考古调查发现,并经过1978年和1979年连续两年秋季考古发掘证实:(一)地下遗址总面积,东西长2,000,南北宽近400米左右。文化层最厚可达3.5米,平均厚度2米,文化层下为灰白色白羔泥生土。文化层由梁脊向两坡倾斜,形成坡状堆积;(二)底层文化层的最早形成年代,应为战国晚期(约公元前300——前221年之间);而现在农耕土下的第二层文化层,应在东汉中期(约在公元90——公元155年之间)。就是说,古代人曾在这块土地上活动的时间,长达四百多年之久;

  • 标签: 西南夷 底径 圈足 考古调查 考古发掘 战国晚期
  • 简介:纳顿节是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社交游乐节日,也称“庄稼人会”“庆丰收会”等,举行时间可谓超长,从夏末麦场结束时(农历七月十二)开始,一直持续到秋天(农历九月十五)才告结束,历时近两个月,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

  • 标签: 纳顿节 音乐 狂欢节 农历 土族
  • 简介:  [片段选读]  子曰:"知者乐,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仁爱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动,仁爱的人安静.聪明的人常快乐,仁爱的人活长久."……

  • 标签: 乐水 知者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