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山西芮城永乐宫全名为“大纯阳万寿宫”,简称“永乐宫”。唐末,此地有祭祀先祖神仙吕洞宾的“吕公祠”。元初,道教全真道将吕公祠成为纯阳观。据王鹗《大朝重建大纯阳万寿宫之碑》(载王宗昱编《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逮图朝(元朝)开创,长春子(丘处机)应诏北还,凡祖师仙迹,一为发扬。自是其功日益兴,其徒日益广。岁甲辰(1244)暮冬,野火延之,一夕而烬,识者以为革故鼎新之兆。明年(1245)有敕,升观为宫,进真人(吕洞宾)号曰‘天尊’。……”

  • 标签: 永乐宫 朝元图 三清殿 革故鼎新 万寿宫 吕洞宾
  • 简介:在我眼里,书法的一切只是两条线:一条细线,一条粗线。硕士阶段,我崇尚细线。我以线状的笔画书写,体现书法的流动性,喻为“书法江河”;博士阶段,我追求粗线。

  • 标签: 青年书法家 档案 创作 当代 主编 杂志
  • 简介:重庆涪陵白鹤梁题刻“符庚辰涪翁来”七字向来被认为是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于符庚辰年蒙恩东归路经涪陵游览白鹤梁时所题,但笔者在认真考察黄庭坚在涪陵的行迹、该题刻的内容、有关白鹤梁题刻的文献记载和山谷书体风格、题款纪时的惯例等情况后认为,黄庭坚在符庚辰年根本不曾来过涪陵,“符庚辰涪翁来”亦非山谷所题。

  • 标签: 黄庭坚 白鹤梁题刻 “元符庚辰涪翁来”
  • 简介:一、董巨画风董源的主要绘画活动是在南唐烈祖和中主时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价他:"江南中主时,有北苑使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皆臻妙理。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1]米芾《画史》评道:"董源平淡天真多,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趣,

  • 标签: 元四家 董源 巨然 绘画活动 赵孟 中主
  • 简介:《石渠宝笈》是我国古代书画著录史上的扛鼎之作,在艺术研究史中具有重要影响力。本文以辑补《全文》为切入点,重点论述其在保存古典文献上的独特价值。新辑的二十九篇佚文,既有如张翥、周伯琦、商挺等名家,也有如张圣卿、王渐等不见经传者;既有鲜于枢、班惟志等书家兼曲家者,也有绘画大家吴镇。此不仅可补缺《全文》,更重要的是呈现出动态的历史形态,为进一步研究当时文人多层次交游活动提供铺垫。

  • 标签: 《石渠宝笈》 文献价值 《全元文》辑存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元代壁画墓装饰的"艺术化"倾向和中国古代墓室装饰衰落之间的关系。蒙时期一些典型墓葬的装饰方案表明,元代墓葬装饰的一个新旨趣,是要将墓室空间转化成为一个陈设地上艺术画作的空间。元代这类新出现的装饰旨趣,与中古时期流行的、利用壁画来营造虚拟家居空间的视觉兴趣,大相径庭。很有可能,正是墓室壁画的这一"地上艺术化",导致了中国墓室壁画传统在元明之际的大规模衰落。

  • 标签: 壁画 墓室壁画 全真教 艺术意愿 仿木构建筑
  • 简介:璐《十七札》的风格特征既有浓重的帖学趣味,又有碑学苍茫古拙之趣。《十七札》是倪璐书作中尺牍代表,其风格险劲流畅、拙朴高雅,逸趣横生,

  • 标签: 倪元璐 审美文化 碑学 滥觞 晚明 风格特征
  • 简介:书画艺术在晚清民国的现代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及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求得保存文化精粹、扩大受众对象两者间的平衡。作为当时与吴昌硕、夏敬观、叶恭绰等书画名家皆有交谊的诸宗,从参加'国学保存会''南社',到同商务印书馆合作进行《中国书学浅说》《中国画学浅说》两书的撰写,其间透露出他书画实践、理论研究兼顾提高和普及的倾向,亦体现了其文化主体的自觉性与争取学术独立的努力。

  • 标签: 诸宗元 书画学 书籍史 国粹 新知
  • 简介:透过王晋先生的作品,其创作风格的形成有着其主、客观等多方面因素,但同时也是一个必然过程。分析和揭示其创作风格的形成,无疑将从另一个侧面对我们的绘画创作有极大启益。

  • 标签: 王晋元 立足云南 创新 启益
  • 简介:编者按:2008年,香港((书谱》杂志复刊了。对书坛来说,这是一件大事。“弘扬书学,嘉惠书林”,是梁披云先生倡导的办刊宗旨,如今,张培先生接过梁老的火炬,高举“以为人之道,成书谱之学”旗帜,继续做着汉字书法的“海外启蒙”和“全球传播”的工作,令人钦敬!当我采访张培先生的时候,复刊之后的《书谱》杂志已经出版了三期。张培先生为(《书谱》复刊撰写过一副对联:“书成新墨老,谱就古云开”。以此作为本次采访的题目,大概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 标签: 《书谱》 复刊 办刊宗旨 为人之道 全球传播 汉字书法
  • 简介:元代是中国文人画发展高度成熟的时期,画一反宋画饱满阳刚的气度,呈现出一派抒情、写意的"淡逸"之境。作为山水画学习不可或缺的临摹阶段,对画"淡逸"的质感把握尤为重要。通过对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艺术特点的分析研究,将对学生从临摹宋画"重笔"、"重墨"到画"干笔"、"淡墨"的观念转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淡逸 阔远
  • 简介:曾小凤在《“拥军”的图景——古〈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中的叙事、形式、风格及观念》一文中以古1943年创作的一幅木刻新年画《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为例,通过分析画面的叙事结构、

  • 标签: 《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 叙事结构 拥军 风格
  • 简介:五代宋初和元代山水画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两座高峰,体现出山水画艺术的两种面貌,它们各自的特点都非常突出。五代宋初山水画的艺术品格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基调,其中的自然主义思想影响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五代宋初 元四家 北派 山水画艺术 艺术品格
  • 简介:一、绝处逢生之张瑞图张瑞图(1570-1641),别号果亭山人,福建晋江(今泉州)人。张瑞图生活的年代,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其中实力最强的两党是:以顾完成、左光斗为首的东林党和魏忠贤拉拢各个反对东林党的人士,而组成的阉党。

  • 标签: 张瑞图 《岳阳楼记》 不安情绪 作品 行草 东林党
  • 简介:如果说2005年6月23日的沪上"重聚",是夏葆,陈丹青和他们画坛挚友共计8位著名画家时隔三十多年后的一次"兰亭会",那么,2007年4月10日在宁波南苑新城画廊的甬上"雅集",则是对上一次"兰亭会"的延伸,因为,这次又邀请了一位新成员——浙江的著名油画家陆琦。上次的8人中这次来了4位。韩辛从美国飞来,夏葆则是放下教鞭从沪上乘风而至,林旭东俨然已是住北京的资深电影人,这一次他又南下重拾画笔,而陈丹青,也已经走下清华美院博导的讲坛,成为一个纯粹到极致的自由画家,这次可以说是真正马放南山,纵情率性,皈依本真。

  • 标签: 写生侧记 夏葆 宁波油画
  • 简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元朝(1271-1368)尽管只有短短的98年,却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元代绘画作为元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深刻影响了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与格局。从中国内部来看,元代绘画上承五代宋、下启明清,是文人绘画形成的关键时期。从世界眼光来看,元代作为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帝国,其内部文化的多样性,在生长于中国儒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书画艺术上亦有反映。故而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学界,元代绘画都是中国绘画史研究的重要领域。

  • 标签: 中国绘画史 元代绘画 解读 出版 自明 中国历史
  • 简介:在中国当代美术教育的学术语境里,以"叙事"1逻辑来考量中国美术教育转型的判断方式,是人们长期基于某种线性思维而展开的、逻辑叙事的基本前提。这种通过回溯历史与传统、知识与理性、以"大叙事"观念来引领当下教学观念变革的学术路径,使单一权重于现实主义2造型原则的教学思路、经典模式等,成为阻滞教育、教学改革或以经验传承替代实验性教学原则的逻辑根源。本文试图在剥离"叙事"思维逻辑的不同现象中,寻求当代美术教育转型及其课程建设的逻辑切点,并通过"把目光聚焦于单个事件"的叙述,全面质疑"线性思维"3的作用及意义。

  • 标签: 元叙事 线性思维 造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