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不妨再次重复我自己不止一次说过的比喻。就一个社会有机体而言,如果大众是社会的“感官”,知识分子就是它的“大脑”。就感官所形成的文化即大众文化当然是消费性的,笔者借用昆德拉的概念称其为“意象形态”,兹不再表。然就大脑所形成的文化

  • 标签: 昆德拉 意象形态 消费性 形而上 大众文化 知识分子
  • 简介:在中国经学与古典诗学观念中,“作”与“述”之间有着明显的等级序列关系,“作”被赋予了起源与创生的权威地位,对“作”的推崇和保护关联着经学话语的内在矛盾性.既决定了“作”必然召唤“述”,又标举着对增殖与多义的压抑。与此吊诡过程相伴随的便是一方面对孔子“述而不作”不断重提与强调.而另一方面却潜在策动着“明述实作”的话语实践。然而,由于“作”从根本被维系于天道这一终极起源,从来不曾完满在场。现世所涌现“述”对其的遵循和显明就成为一种实质上更为本源的替补运动。在经学话语场中.正是“述”生产出了其所声称要补充“作”的可能性。“孔子作《春秋》”与“孔子述而不作”两项经学声明聚焦出两种话语管控机制,即作者原则与注释原则.两者紧密互动。在控制话语的同时也催化了经学话语实践的流变与多样。

  • 标签: 起源 替补 经学 话语
  • 简介:1929年成立的上海艺术剧(亦简称“艺术剧”),是第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起来的戏剧团体。按照当事人之一夏衍的看法,“假如艺术剧在中国话剧运动史上还值得一提的话,那么它的意义只在于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并且首先提出了‘普罗列塔利亚戏剧’这一个口号”。④戏剧史作者往往引述相关原文来证明夏衍此言不虚,或者以此作为判断艺术剧历史地位的依据。但进一步的勘察还比较少见。

  • 标签: 戏剧团体 艺术剧 上海 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话剧 直接领导
  • 简介:2008年12月4日至7日,《新世纪文学选刊》杂志文学创作笔会在世界风筝之都潍坊召开。笔会以繁荣和发展我省文学事业,充分发掘和培养文学创作人才为宗旨,吸引了省内各地市的文联、作协会员及文学爱好者参加;此外,杂志还力邀我省当代著名的作家、学者出席此次笔会并进行了专题授课。

  • 标签: 文学创作 新世纪文学 杂志社 笔会 专题授课 文学作品
  • 简介:记得吴福辉先生在他的论文集《深化中的变异》自序里说过,这些年来他的老同学见面就逗趣,称他衣饰新潮“越来越海派”,其实细论起来“设有一件名牌的‘行头’,只是牛仔裤、体恤衫照穿不误而已”。“不错,如果说穿着打扮时尚前卫是“海派”的表面特征之一,以此界定,那么吴老师在他的同代人里面或许是个当之无愧的“海派”。但时间稍长,你就会觉得他在中国真是个“东西南北”人也。他出生在上海,小学毕业前后随父母去支援东北鞍山。东北是他的第二个故乡,

  • 标签: 吴福辉 精华 “海派” 表面特征 论文集 牛仔裤
  • 简介:无意中读到张承志的《鲁迅路口》一文,读后深感震憾!同为推崇并景仰鲁迅精神的拥趸,较之张承志先后两次专访鲁迅故里的虔诚与专注,笔者不禁顿生惭愧、汗颜之感。近几年我给大四学生开了一门选修课“鲁迅研究”,也曾多次向学生承诺拜访鲁迅故里是研究鲁迅不可或缺的一课,并已经提到个人的议事日程。是张承志的《鲁迅路口》,激发了我急切前往鲁迅故里补课的心愿。

  • 标签: 鲁迅精神 张承志 鲁迅研究 咸亨 三味书屋 主流话语
  • 简介:上个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艾伦·退特将“张力”概念运用于诗歌语义批评中,之后经过该派不同学者的引申和发挥,逐步将“张力”这一对诗歌文本语言特点进行理论概括的概念提升为“张力实质”,并推而广之到对文本诸多既矛盾对立又相互联系、统一的辩证关系进行揭示,

  • 标签: “张力” 小说 诗歌文本 概念运用 新批评派 40年代
  • 简介:中国叙事理论和西方叙事理论的建构,有各自不同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理论遗产的清理,梳理出中西叙事理论的三对概念:一线穿与整一性、间与障碍、间架与插曲,对它们的来源、特性及其在叙事文本中的运用做了辨析和比较。

  • 标签: 叙事 一线穿 整一性 障碍 间架
  • 简介:《她传奇——十四个被上帝眷顾的女人》(江西美术出版2010年6月版)的责任编辑邱建国先生和作者高伟与我都是多年相知颇深的朋友。邱先生提出让我写高伟这本书的序的时候,我回绝了,因为心虚,高伟的这些文字曾让我深深震动,我怕我的解读配不上这些出自灵魂的文字。而且,她的思想和文字都充满了她自己的味道。一个灵魂丰饶的女人几近不可复制的味道。在它们面前,我的文字是自甘寂寞的。是在邱先生的坚持下,我写了这篇序。

  • 标签: 灵魂 生命 2010年 美术出版社 责任编辑 文字
  • 简介:邵燕祥的诗人问王培元余生也晚,没有赶上那场使几十万中国知识分子陷于灭顶之灾的“反右派运动”。记得在80年代,我才从一本诗选中,知道邵燕祥那首被打成“右派分子”时的“反党诗歌”《贾桂香》。1956年10月11日《黑龙江日报》刊发记者调查,报道了某农场...

  • 标签: 邵燕祥 《我是谁》 中国知识分子 批判精神 怀疑精神 真正的诗
  • 简介:从先秦至清代,传统赋学理论源远流长。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赋学研究呈现出日益兴盛的局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传统赋学理论进行整理和研究,以徐志啸《历代赋论辑要》、何新文《中国赋论史稿》为代表。学者们注重梳理传统赋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着力探讨赋的社会功用和体制特征,而对其中蕴含的叙事观念,却关注较少,甚至忽略了。

  • 标签: 叙事观念 赋论 古代 学理论 80年代 体制特征
  • 简介:苏东坡诗词的内容与风格是具有多样性的,特别是他在贬谪黄州期间有着与宋代科学家沈括一起收集民间验方、编写《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的特殊经历,使他对于中华的养生理论有了深刻的颖悟,也因此养生诗成了苏东坡诗中的一个重要类别。苏东坡的养生诗不但记录着他的养生理论,也记录着苏东坡对平凡生活的哲思,具有特殊的思想内涵。

  • 标签: 苏东坡 养生诗
  • 简介:歌曲音乐形象的创造是歌唱者对歌曲的演绎过程,而塑造歌曲音乐形象的根本,就是要求演唱者要正确掌握音乐形象的特质、理解词曲的内涵和意境,充分运用各种演唱技巧和适度的情感进行二度创造,用声音来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以此来感染和启发听众,使听众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 标签: 演唱者 歌曲 音乐形象 塑造
  • 简介:鲁迅梁实秋的论战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件"热闹事"。一位文坛泰斗,气势正盛;一个后起秀,锋芒毕露,但无疑都有过人的傲才。1926年梁实秋回国,看了卢梭的一篇关于子女教育的文章,觉得不能认同,同年12月15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卢梭论子女教育》的文章在《北京晨报》副刊上。

  • 标签: 梁实秋 子女教育 北京晨报 《语丝》 时事新报 复旦旬刊
  • 简介:王维的山水诗之所以能在中国文学史上保持其生命力,不仅在于诗人的山水描写本身,更在于诗人通过其生命实践而产生并体现在诗歌中的生生不息的生机证悟。这种生机证悟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自然景观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体悟;其次,自然山水的幽静闲适触发了诗人禅意的生存信仰;第三,自然生态万物共荣、和谐共序的生存基调体现了诗人天人合一的生态精神。本文认为王维山水诗中生机证悟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盛唐时代特有的社会、文化、文学、生态和政治基础,诗人个人曲折的生平经历和高超的艺术能力,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交互影响以及诗人对自然山水的自觉观照。

  • 标签: 王维 山水诗 生机证悟
  • 简介:先锋文学一开始就注定带有宿命和悲剧色彩。当先锋作家获得了文学创作权,开始名正言顺书写时,却不幸发现,新时期和文革遗留下来的历史话语和社会意识形态话语已经被伤痕文学和改革文学瓜分了,而民族的文化的叙事内容和自由的迷惘的个性解放心理也分别被寻根小说和以刘索拉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所占领。要想异军突起,突破传统樊篱,先锋文学只有扛起“语言”革新的大旗,通过语言革命才能颠覆旧有的话语体系,开创新的话语含蕴和话语风格。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本意义的生成就在于语词与世界物遭遇的途中,文本的独特

  • 标签: 先锋文学 先锋作家 意义世界 话语体系 文本意义 能指和所指
  • 简介:“经术”是解释和应用儒家经典的技巧。王安石的经术对其古文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非但催生了经义文,更导致了“准经义”的产生。为将自身思想融入对经典的诠释之中,王安石还在论说文中采用了独特的表述策略,在为文章立意时,经术往往起到关键作用。王安石喜作翻案文章,以及文风的简劲拗折,都与其诠释经典时求新求异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化心理有关。

  • 标签: 王安石 经术 古文
  • 简介:李清照的《词论》是词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篇理论文章,影响深远,由于内容比较激烈,同时也引发了长久而广泛的争论。李清照为什么会写这样争议性强的文章呢?除了词的自身发展原因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李清照本人好强好胜的性格使然。

  • 标签: 《词论》 性格
  • 简介:儿时走多了夜路,我特别喜爱黑暗中的居家灯火。成年后经常为文字垃圾所苦,我渴望在作品中找到思想的宝石。一个作品,假如没有什么让人眼睛发亮,没有什么让人心灵震撼,即使洋洋几十万字,我也只能称其为小作品。相反,一个让人眼睛发亮、心灵震撼的作品,即使只有寥寥几十、几百字,都可能构成一个大作品。因为其中有思想的宝石。

  • 标签: 记忆 作品 宝石 眼睛 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