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类型学上,如果一种语言有领格代词,它的动词或形容词能够变换形态而成为名词,它的被动标记有形态变化,那么,这种语言的名物化过程不可能涉及句法转换,如英语(参看Chomsky1970)。不过,汉语是具有跟上述特征相反的语言。很长时间以来,汉语是否需要在名物化过程涉及句法转换,这一问题似乎讨论得不多。本文提出具体证据说明汉语名物化过程需要涉及句法转换,并做出分析论证,在语言描写及理论上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名物化 汉语语法 生成语法
  • 简介:汉语双宾结构中,语素成分“给”、“走”或者其隐性形式在决定问宾的题元角色、双宾结构的语义蕴含以及直接宾语的传递方向方面都起着决定性作用,而VP投射内问宾和直宾之间的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结构关系制约着英汉语双宾结构的句法语义属性;连续统概念能更直观地显现汉语各类动词的双宾属性。依据Chomsky(2005a,b;2006)探针-目标一致关系理论和不可解读特征移交性理论,英汉双宾结构中的三个论元成分均可得到恰当的格赋值。

  • 标签: 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结构 语素成分 双宾属性连续统 探针/目标一致关系 不可解读特征
  • 简介:本文探讨了表对举结构的"这个那个"的句式构成,指出适用于此句式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及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该句式具有强烈的口语特点,并包含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

  • 标签: 对举结构 “这个那个”
  • 简介:一篇优秀的作文一定是中心明确、结构清晰、文辞优美的。换言之,学生想要写出一篇好作文,主题、结构和文辞是不可缺少的要素,这就是文章的整体性。但当前高中学生的作文往往会出现中心不明、结构混乱、文辞干瘪等现象。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作文分数,也很难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当前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针对议论文的行文结构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指导,则能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更上一层楼。

  • 标签: 整体教学 三段结构 总分结构 并列结构 层进结构
  • 简介:本文采用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从动词的功能和意义两方面入手,探讨了“从字结构”修饰的动词的有关情况。文中描写了“从字结构”所修饰的动词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同时也指出“从字结构”和它修饰的动词之间具有形式上的和语义上的选择性。

  • 标签: 修饰 "从字结构" 动词 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 汉语教学
  • 简介:<正>人们都认为结构助词“的”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前面的词语(定语)修饰限制后面的词语(中心语)。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有时,结构助词“的”并不表修饰限制。这样的语言现象不少,不能算是特例。一、动宾结构复合动词中间用“的”“毕业”、“结婚”、“理发”、“洗澡”、“开学”、“收摊”等动宾结构的复合动词,在前面有一些词语的情况下,这个复合动词中间可以用结构助词“的”。由于这个动宾结构的复合动词表示活动、行为,所以前面一般有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的词语。①(什么时候)毕的业②(晚九点)收的摊③(在哪儿)洗的澡④(在什么地方)理的发⑤(怎么)结的婚⑥(怎么)开的学

  • 标签: “的” 结构助词 动宾结构 词语 偏正结构 阳关
  • 简介:公文结构,是指公文的内部组合和构造,是公文的制发机关根据表达主旨的需要和文体的要求,对公文中各部分的先后次序作合理组织安排所采用的具体形式和格局。

  • 标签: 行政公文 叙述结构 格式 叙述方式
  • 简介:周国光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向心结构理论是句法基础理论之一,也是短语系统的理论基石,它还是联系词类系统和短语系统的桥梁。然而,向心结构难题却困扰汉语语法学界数十年。为此,汉语语法学界前赴后继,攻坚不止,终于初步解开了向心结构难题,

  • 标签: 向心结构 语法学界 汉语语法研究 语法体系 汉语表达 周国
  • 简介:“家”在唐代就已经发展出了定语性领属标记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演化出状语标记、助词、语气词等多种用法。而它的这些用法都源于处所名词“家”。“家”的语法化过程是句法因素和认知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结构助词语法化过程中的“处所主义”。同时,“HOME”义语素演化为定语标记具有跨语言的共性倾向。

  • 标签: 结构助词 处所主义 语法化
  • 简介:新闻报道的结构,是指新闻这种文体的"结合构造"样式。一般来说,新闻有几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和倒金字塔、金字塔并用式结构。从历史上看,新闻报道的常用结构是在漫长岁月的演变中,为适应它的功能一一快速真实地传播信息的功能,而在结构上形成的鲜明特色。因此,新闻结构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定理或模式,相反,它是一个不断适应现实需要,不断变动发展着的概念,明显地表现为一种运动性和变异性。分题式新闻报道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日渐风行的报道结构。分题式新闻报道结构源于传统的新闻报道结构,在实践中与各种常用的报道结构结合使用。在报道形式上,新闻报道的内容被分为若干小节,每一个小节各有一个加黑的小标题(分题)归纳引

  • 标签: 新闻报道 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 分题 新闻结构 常用结构
  • 简介:临猗方言中的结构助词很不发达,仅有的两个结构助词"奈"与"哩"在功能上处于互补分布状态."奈"可以出现在定中关系和"的"字结构中,"哩"只出现在"的"字结构中.在"的"字结构中,"奈"仅限于领属关系,"哩"仅限于非领属关系."奈"与"哩"都应是远指代词"那"向结构助词功能扩展的结果.是"那"处于不同弱化阶段的语音形式,用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 标签: 临猗方言 结构助词 远指代词 “奈” “哩” 语法意义
  • 简介:公文具有相对固定而规范的结构模式和写法,通报作为各机关单位经常使用的公文文种之一,也不例外。但在实际写作中,质量不高的通报随处可见:有的是该通报的情况没有通报,不该通报的情况却通报了,导致节外生枝、工作被动;有的是该查找原因时却没有原因分析;有的是该制订措施时却没有对策办法等等。

  • 标签: 通报 要素分析 宏观结构 微观 原因分析 结构模式
  • 简介:<正>我们常常听见“爸爸看病去了”这类话。这句话我们既可以理解为“爸爸找医生治病去了”,又可以理解为“爸爸给人治病去了”。汉语里,这类句法结构的多义现象,比朝鲜语多得多。下面,我们将汉语的多义句法结构同朝鲜语作个比较,看看汉语句法结构的多义在朝鲜语里是怎样消除的。

  • 标签: 朝鲜语 汉语句法 多义性 词尾 定中结构 层次切分
  • 简介:<正>贾谊名篇《过秦论》(上)“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一句,今人多种注本以为易懂,不作注释;有的理解为动宾结构,译作“亡掉秦国。”《历代文选》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此处注为“亡:灭亡。族:宗族,作政权解。”《古代散文选注》(北京出版社)此处注为“亡秦族:指推翻秦王朝。族,宗族。”显非确诂。

  • 标签: 主谓结构 动宾结构 《过秦论》 历代文选 古代散文 秦王朝
  • 简介:《国语》中的“为之名”结构及其他刘利1.0先秦汉语“为之名”结构中的“之”是否等于“其”,这是古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老话题。前人早已注意到这一现象。王引之在《经传释词》中说:“故《孟子·公孙丑》篇:‘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周官·载师注》引此,‘为...

  • 标签: 动宾结构 《国语》 “之” “其” 双宾语结构 《马氏文通》
  • 简介:文章从句法学和音系学的界面研究入手,探讨了汉语合成复合词的组合结构,认为汉语合成复合词的组合结构应该分析为[[N1+V]+N2],而非[[N1+[V+N2]]。文章更进一步认为[[N1+V]+N2]的结构倾向于构词,[[N1+[V+N2]]的结构倾向于造语,这也能够从现代汉语教学方法中得到印证。

  • 标签: 合成复合词 组合结构 重音模式
  • 简介:本文讨论'把'字句的三种功能动因,主要讨论'NP1把NP2VR''把'字句,这类'把'字句是在通格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施格成分(施格化操作)得到的,施格化操作的功能动因是引进并凸显使因者,因此这一类'把'本质上是施格化句法操作的功能标记。由于结构类推的作用,某些宾格结构中的宾语也可以先通过隐性的被动化操作然后引进施格成分构成合格的'把'字句。'把'字句是汉语普通话的汉藏语语系类型、语序混合类型、主宾格-施通格类型混合的产物。本文最后对'把'字句的三种功能驱动因素作了说明。

  • 标签: 通格 施格 宾格 “把”字句 施格化操作
  • 简介:古汉语复合虚词的结构类型王克仲本文所谓复合虚词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虚词或实词)经常连在一起使用、在句中起虚词作用的虚词性结合体。复合虚词不完全等同于合成词。在汉语的发展进程中,有的复合虚词已经形成为合成词了,如“所以”/或者”、“虽然”/因而”等...

  • 标签: 复合虚词 古汉语 助动词 反诘副词 语气词 范围副词
  • 简介:叠加式描摹结构是不同比况助词或比况助词与摹状助词紧邻共现、复置交叠进行情状描摹的一种表达结构。叠加形态有同类叠加和异类叠加两类,描摹类型可从静态描摹与动态描摹、现实描摹与虚拟描摹两个角度分析。叠加方式有并存叠加和糅合叠加两种。叠加动因与叠加作用体现为三个方面:强化表达、明示信息、兼顾语义。

  • 标签: 比况助词 摹状助词 叠加 描摹结构
  • 简介:动宾结构的“无A不B”型成语〔韩〕金苑一、前言本文专就动宾结构的“无A不B”型成语作一考察。所谓动宾结构的“无A不B”型成语,是指四字成语中以“无A不B”的形态出现的部分,如无孔不入、无恶不作等。“无A不B”型成语中,绝大部分的深层结构是“动(B)宾...

  • 标签: 动宾结构 深层结构 四字成语 东海大学 词素 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