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李金发的创作入手,评论了李金发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李金发引进和创作的象征主义诗歌在诗歌形式和诗歌意象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李金发 象征主义诗歌 历史地位
  • 简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部全面反映中国语言学历史与现状的专科百科词典——《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的面世,引发了学科震撼,社会瞩目,好评如潮。《人民日报》的报道称:“《中国语言学大辞典》,填补了国际语言学领域的空白,为中国文字学、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语文》杂志的评论称:“《中国语言学大辞典》一面世,就引人注目。出版不到一年就在原5千册的基础上加印3千。这大概是许多同类专业词典望尘莫及的。这本书有鲜明的特色,突出的优点。”

  • 标签: 中国语言学 历史意义 辞典 《人民日报》 《中国语文》 专业词典
  • 简介:《生死朗读》在本届奥斯卡只斩获了最佳女主角奖,尽管也是不低的荣誉,仍让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感到遗憾。隐秘的个人史与时代的悲剧交织在一起,这部影片情节简单,内涵却非常丰富,拷问的不止是人的灵魂,还有司法合理性等诸多社会问题,看完后不能不喟然长叹。

  • 标签: 个人 责任 历史 应当 《生死朗读》 社会问题
  • 简介:闽南方言声母白读音的历史语音层次初探林宝卿闽南方言声母的读者,主要包括文读者(读书音)和白读音(说话音)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以厦门话为代表)都显示出各自的完整性。本文考察白读音,请看下表(m、n、n声母,也可视为b、l、g的音位变体)声母白读音例字...

  • 标签: 闽南方言 语音层次 鼻音声母 白读 《广韵》 匣母
  • 简介:英国华文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以前的初步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形成的第一波热潮,再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新高潮。目前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英国华文教育的发展主要受到四大因素的影响:移民潮的涌入构成了英国华文教育两次跳跃发展的直接动因;英国政府语言政策的变革为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空间;华人社会的倾力支持为英国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香港政府的鼎力支持和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支撑。英国华文教育的未来变革应注重与主流学校的协调与耦合,以形成合力,相互促进,使华文教育既能满足英国经济与文化教育发展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又能符合英国华人社会对华文教育的基本诉求。

  • 标签: 英国 华文教育 中文学校 历史
  • 简介:汉语方言语法中普遍存在着代词回指现象,回指代词与前置的受事名词形成共指关系。文章对方言这种回指现象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追溯它们的历史渊源,并由此出发探讨处置式的生成机制和语法特性。这对于汉语历时和共时语法系统的研究都具有启发性。

  • 标签: 方言 处置式 普通话 代词回指 古代汉语
  • 简介:东汉时代的许慎撰著《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一书,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该书具有以下特色:创制了540个部首,将9353个小篆按部首编排,并逐一释义析形,有的字还有书证或音注。从这些特点来看,《说文》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真正形制完备的汉语大字典了。

  • 标签: 历史文化名人 许慎 《说文解字》 《说文》 汉语大字典 部首
  • 简介: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一夜成名,是得益于他2005年4月在“百家讲坛”开讲的“汉代风云人物”以及当下正在热播的“品三国”。他特别的演讲风格使这个曾经一度低迷的栏目收视率一路飙升,达到了收视高峰。他妙语连珠的说人性讲历史的风格,让他有了一批忠实的拥趸。那么,易中天教授成功的演讲艺术有哪些可资借鉴之处呢?现概述如下。

  • 标签: 演讲艺术 易中天 人性 历史 幽默 演讲风格
  • 简介:汉语国际传播历史在汉语国际教育学科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东南亚是研究汉语国际传播历史的最佳样本之一.但东南亚汉语传播历史的研究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主要体现在学术关注度低、独立的研究范式尚未形成、在教学体系中缺位等.主要原因是学界和管理者不重视、研究难度较大、相近研究可替代的误解等.建议加强跨学科研究,加强各个时期各类传播介质语料的收集处理,加强语言地理分布的调查研究.

  • 标签: 东南亚 汉语传播历史研究 现状 思考
  • 简介:关于《三国演义》对待历史事实的问题,明清以来,多有论及。其论述的焦点大多集中于具体人物事件的虚实考辨,而未能立足于创作方法论角度,从宏观上审视《三国演义》艺术地利用历史文献进行创作的方式方法,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作些探讨。

  • 标签: 《三国演义》 人物 创作方法 审视 考辨 虚实
  • 简介:波恩大学历史述略在波恩的高等院校,是在18世纪末由科隆的最后两任选帝侯-大主教兴建的。1777年建成研究院,其目的是为了促进莱茵州的“启蒙运动”。1786年该研究院升格为大学。不过10年以后这所

  • 标签: 德国波恩大学 选帝侯 陶德 一侗 文季 特简
  • 简介:练习系统是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的变化。本文以《祝福》为例,通过梳理1958~2007年版人教版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纵横比较之后发现练习系统的变化对教学内容有重要影响:从“单级”到“多级”的提问方式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从“抽象”到“具象”的追问方式能够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 标签: 教学内容 课后练习 《祝福》 演变
  • 简介:安子介汉字学说的理论基础──“采生活、科技、历史、人性观点”李敏生安子介在《汉字科学的新发展》一书《序言》中指出:“汉字是由发展而来,没有人能加以否认。但这发展是否有科学性,我肯定了。用‘采用观念化哲学化进路’一句把它肯定下来。证明在哪里?证明在用另...

  • 标签: 汉字学 安子介 汉字科学 人性观 理论基础 甲骨文
  • 简介:以学科史的研究视野,从概念的译介、研究和教学实践以及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项目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从1950年代末到本世纪前十年我国对美国CreativeWriting(创意写作)的接受和传播情况。从1959年起,台湾的作家已经接受了美国CreativeWriting的学科训练;1970年代起,CreativeWriting已经被翻译为“创造性写作”,进入1990年代后翻译为“创意写作”的趋势逐渐增多;从1980年代中后期起,大陆学者受各种思想的启迪。开始研究本土化的创造写作学,而我国台湾、香港的基础和高等教育系统已经在开展创意写作的教学和研究。特别是,在安格尔和聂华苓的主持下,爱荷华大学的“作家工作坊”“国际写作计划”深刻影响了两岸三地的作家,并给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陆创办作家班以灵感和启迪。对CreativeWriting接受谱系和传播过程的历史分析,实际上修正了相关学者认为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引介元年为2004年或2009年的说法。

  • 标签: 创意写作 概念史 写作学科 作家班 概念译介 国际写作计划
  • 简介:历史曾经是读来无趣的,香港著名女作家李碧华也曾这样说:“我爱听掌故,但不爱看历史历史是已过当年的女子,上妆打底都难。”现在的历史已不再是老学究们“抬高身价”的资本,而是人人可以颠覆,可以恶搞,当然这一切都要好看,历史越来越像是一面任人涂鸦的墙——恶趣味虽然是“恶”的,但基本是一种玩笑性质,没有太多恶意的行为。它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常常让人哭笑不得,继而又能引人深思。

  • 标签: 历史 背离 误读 调侃 李碧华 女作家
  • 简介:<正>“水”和人类,自我国有史以来,就有着密切的关系。传说中的夏禹,就是跟洪水进行英勇斗争并且治服了洪水并解决了当时人们的灌溉和航行问题的人。留传下来的古籍文献,对夏禹的功绩给予很高的评价。孔子就说过,禹“尽力乎沟洫”,给人们以灌

  • 标签: 水与人类 天然水 黄河 劳动人民 洪水 灌溉
  • 简介:在中国研究领域内,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史华慈先生自己的第一本著作《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与毛泽东的兴起》。它对我的治学有转化性的影响。史华慈不仅仅比其他人更早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决不是苏联的傀儡,而且更这重要的是,他将思想史与政治关联起来的治学方法,向我们揭示了意识形态的争论是如何地影响了政治事件,以及政治事件是如何地影响了意识形态,这种治学方法启发了我以及其他许多人的工作。

  • 标签: 史华慈 治学精神 汉学 道德素质
  • 简介:《祖堂集》中“有+人名+VP”构式表达语篇中确定人物出场时发生的事件是一种已然的存在,文章认为该构式出现于上古,至迟于唐五代在叙事语篇里发展成熟,其形成是语篇结构句法化的结果。

  • 标签: 《祖堂集》 “有+人名+VP”构式 功能特征 历史演变
  • 简介:建国后我国第一部中型规范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1965试用本)对“象”“像”的解释是:

  • 标签: 中国 汉语 同音字 异形词 使用规范
  • 简介:<正>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对西南的开发和建设,是我国近代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研究和考察国民党政府在开发西南的历史活动,对于我们今天开发和建设西南是不无借鉴意义的,本文试图就此作一些初步的尝试。西南的地域范围划分历史上迄无定论,抗日战争时期存在“大西南”“小西南”两种划法,且有“西南七省”(川、康、滇、黔、桂、湘、粤),“西南六省”(川、康、滇、黔、桂、湘)、“西南五省”(川、康、滇、黔、桂)、“西南四省”(川、康、

  • 标签: 国民党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 西南地区 政府开发 资源委员会 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