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春秋战国国家间关系研究作为构建国际关系中国学派的理论努力而风行一时。许田波在《战争与国家形成》中对比战国与近代西欧,以自强及自弱型资源动员模式解释霸权争夺过程的不同导向和差异结果。此种思路本身存在多个缺陷,而且以比较政治思路将体系和单元、国家与社会混合进一种解释框架,就逻辑和历史而言都较为牵强。战国均势失效与秦统一关键在于外部体系结构因素而非国内动员改革模式,近代西欧的分裂与霸权阻断也首先源于结构作用而非单元因素。比较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结合不能急于求成、预设结论或倒果为因,应遵循历史与逻辑理性。

  • 标签: 战争与国家形成 均势与霸权 秦国 西欧 比较政治学
  • 简介:宋元之际文史大家胡三省以毕生精力,完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音注》。胡注倡导古为今用崇尚实学,讨论民为国本为政治之要,强调统治者政治智慧的发挥要与时俱进,提出民主致治的富民、惠民主张,探求历代“盛衰之相因,治乱之相易”,使史实论证和爱国意蕴融于一体,提出一套完整的封建治国思想和理论,为我国政论史学树立历史丰碑。

  • 标签: 政论史学家 胡三省 《资治通鉴音注》
  • 简介:重建设促改革出人才上水平增效益──对做好学校“211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的看法仲健“211工程”的提出得到了教育界及社会各方面的热烈响应,极大地鼓舞了高校的广大师生员工,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调动了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积极性...

  • 标签: 可行性论证 211工程 增效益 等学校 出人才 重点建设工作
  • 简介:一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核心思想是总体性的辩证法。他提出这一思想主要是针对马克思逝世之后出现并日益发展的非价值化的辩证法观念。卢卡奇认为,在这种辩证思维中看不到人的概念,从而使得辩证法失去了革命性、批判性的人文特征。而在他看来,只有在革命的批判的实践意义上才能够正确理解辩证法的含义,所以人必须成为辩证法的核心,辩证法必须是关于人与其对象之间的实践性运作,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整体关系。这也就是卢卡奇所谓的总体性辩证法的基本含义。卢卡奇认为,他所提出的总体性的辩证法也是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中具体运用过的思想方法。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经济关系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关系,并在整体中考察局部。卢卡奇说,“《历史和阶级意识》的伟大成就之一就在于恢复了总体性范畴的中心地位,这一范畴曾被渗透在马克思的全部著作之中,然而却被机会主义者用科学主义代替了。”(《历史与阶级意识》,第25页,重庆,1989年版。)

  • 标签: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总体性辩证法 西方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黑格尔哲学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农村研究.以农村政治研究为主体部分和主要内容,但却是一个没有明确边界和固定取向的研究领域.这种特点促成了研究的多角度进入和多层次争议与分歧。对各种进路的研究做些梳理并对其问的争议做出分析.有助于相互之间的了解与对话.并为形成共同的讨论平台奠定基础。

  • 标签: 农村政治研究 理论分析 学术反思
  • 简介:选取贵阳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研究对象,依托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结合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数据,对培养装备制造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 标签: 装备制造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