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进口贸易是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我国作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如何利用进口贸易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来加快自身的技术创新步伐意义重大。基于1995-2015年我国进口贸易与技术创新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激励,且具有较长的持续性;人力资本对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十分微弱,且明显受时间滞后因素制约。

  • 标签: 技术密集度 技术溢出 VAR模型 技术创新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医疗保障机制越来越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卫生资源的配置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改进,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病人前来就诊,是医院预防门诊需要重视的任务。本文探讨了在医院门诊量预测中,不同平均发展速度统计方法的对比,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起到相应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平均发展速度统计方法 医院 预测方法
  • 简介:摘要:本文从货币层次、消费心理、货币发行量三个方面分析了DC/EP的发行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并通过数理模型推导出DC/EP发行对货币流通速度和对商业银行信用货币创造的影响,据此对DC/EP发行流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 标签: DC/EP 数字货币 流通速度 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
  • 简介:全球化条件下,艺术品跨国流动的信息公开、透明,艺术品的跨国流通更加容易,关税高的国家处于国际流动的不利地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国家,但艺术品市场国际化、全球化的水平还非常低,基本上还是一个孤立、半封闭的区域市场。近几年每年艺术品进口规模只有70亿元人民币左右,艺术品行业的外贸依存度还只有10%,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艺术品进口关税税率过高。中国要成为世界艺术品交易中心,提高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吸引力,就必须进一步调整艺术品进口关税,使之持平或略低于其他几个艺术品交易中心国家的关税水平。

  • 标签: 艺术品 进口税率 艺术品贸易
  • 简介:本文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估算了1987—2007年中国的贸易含碳量及其部门分布和国别(地区)流向,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了六大因素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碳的净输出国。贸易含碳量的迅速增加主要是由贸易规模的增长带来的,不断降低的部门能源强度则是抑制其增加的主要因素,而进出口产品结构、投入结构、能源结构及碳排放系数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

  • 标签: 贸易 碳排放 投入-产出分析
  • 简介:企业高管的母国制度感知和经历如何影响新创企业国际化速度?现有文献对此缺乏充分认识。在对高管制度能力进行界定和量表开发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制度基础观、动态管理者能力理论和战略导向观等理论视角,以我国349家国际新创企业为样本数据,本文研究了高管的母国制度感知和经历影响新创企业国际化速度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显示:①高管的母国制度多样性经历有利于提高其制度能力,而制度能力有助于新创企业加快初始进入速度、国家范围速度和国际承诺速度;②制度能力在母国制度多样性经历与新创企业国际化速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国际化导向越强,制度能力对新创企业国际化速度的正向影响越大。

  • 标签: 制度不确定性 制度多样性 制度能力 国际化速度 国际化导向
  • 简介:自1996年4月1日我局等五部门联合颁布《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环控[1996]204号)以来,对加强废物进口管理,防止境外废物非法入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非法进口废物以及由此导致的污染事件仍时有发生:倒卖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废物(以下简称“进口废物”)及进口废物批准证书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地方环保部门在进口废物的审查中违反规定、把关不严的情况仍然存在:

  • 标签: 办公厅加强 加强限制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中国大量进口铁矿石却无法拿到定价话语权是中国黑色产业链的一个“痛点”,大量的发展红利被国外垄断矿山所吞吃。短期内中国进口铁矿石仍然难以摆脱对澳洲三大矿山的依赖,因此价格可能持续保持高位,但在长期内,有多方面因素预示着问题将有所改善,例如对进口需求的统合、布局冷门矿山降低采购集中度、重视利用废钢等等。综合这些因素,预计到2025年,进口铁矿石的高价问题将有望得到缓解,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红利也将更加切实地回馈中国。

  • 标签: 进口铁矿石 定价 废钢
  • 简介:随着开放环境下我国服务贸易增长和结构变化,细分服务进口知识外溢效应并据此而有差别地推动本土服务部门效率水平提升,既利于我国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也有利于增进居民服务消费的福利。在充分考虑服务分行业研发知识源异质性前提下,用面板数据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存在较显著的知识外溢,对本土服务部门效率水平提升具有推动作用。在更高协同性要求下,服务产业间进口的知识外溢比服务产业内进口表现出更显著的效率水平提升作用。还需重点加强与欧美等发达市场更直接的联系,进而获得源于这些市场更高质量的服务贸易进口知识外溢及其对本土服务部门效率水平提升作用。

  • 标签: 服务进口 知识外溢效应 服务效率 协同性
  • 简介:本文尝试利用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CEPII-BACI数据库等产品层面的大型微观数据,基于进口商品种类增加的视角,测算中国进口贸易的福利效应。研究结果发现:进口商品种类多样化、进口地区结构多元化也是贸易利益的源泉;中间品、消费品、低技术商品、高技术商品的进口都有利于消费者福利水平的提升;如果考虑人民币汇率的实际变化,中国由于进口商品种类增加所获得的消费者福利会小幅上升;在不考虑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变化的情况下,基于HS-6商品层面数据,中国消费者每年可以从进口商品种类增长中获得相当于1998年GDP的0.40%的福利增加,基于HS-8商品层面数据,中国消费者每年可以从进口商品种类增长中获得相当于2000年GDP的0.42%的福利增加,即中国每年可以从进口商品种类增长中获得338亿—417亿元的福利增加。因此,今后在制定进口战略时,我国政府不仅要重视进口规模本身的变化、进口商品技术含量的变化,还要高度重视进口商品种类的多样化、进口地区结构的多元化。

  • 标签: 进口商品种类 进口价格水平 消费者福利
  • 简介: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3年1130位地级市市长的信息,探讨了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影响官员晋升速度的因素。研究发现,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临界值为1/26(即工龄为26年时),且中部地区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强于东西部地区。对官员晋升速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官员个体特征和政治关系对晋升速度的影响显著为正。具体而言,官员参加工作时的年龄、学历、汉族身份等个体特征对晋升速度有显著影响,性别、专业背景的影响不显著;跨省交流和省级任职经历对官员晋升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中央任职经历的影响却不显著。

  • 标签: 地方官员 经济增长 晋升速度 制度激励
  • 简介:发达国家经济学家的经济增长周期理论,虽然基本没有完全脱离实际,但都存在片面性。因此必须依据马克思的思维方式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经济增长与周期分析模型。周期性研究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中国的经济增长,通过分析影响中国一定时期内经济的适度速度、波动区间及持续时间,规划时期内投资、消费与外贸,才能推进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和时间的持续

  • 标签: 经济周期 分析模型 增长波动 中国区间
  • 简介:本文运用2006~201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化速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制度因素(政府参与、外资参与和企业所属关系)对二者关系的一次调节作用;还验证了地区市场化程度对制度因素的二次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化速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未考虑地区市场化程度的影响时,政府参与和外资参与对二者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企业隶属关系不显著;考虑地区市场化程度的影响时,一方面,它削弱了政府参与、企业隶属关系对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对外资参与和企业绩效关系的二次调节作用则不显著。根据实证结果,本文认为,尽管与传统发达经济体企业的渐进式国际化模式不同,但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外资参与以及政府支持实现国际化,不断积累国际化经验,跨过"后来者劣势"门槛后,再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国际化。

  • 标签: 国际化 企业绩效 国际化速度 制度因素 政府参与 外资参与
  • 简介: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圃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增长周期分析理论则人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发达国家经济学家们的经济增长及周期分析理论虽然基本没有脱离实际,但大都存在片面性,因此必须依据马克思的思维方式建立科学的经济增长与周期分析模型。增长及周期性研究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中国的经济增长,通过分析影响一定时期经济的适度速度、波动区间及持续时间,规划投资、消费与外贸,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经济适度增长和持续发展。

  • 标签: 经济增长 周期波动 分析模型 中国适用
  • 简介:经济增长速度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经济指标之一,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评价,常常集中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方面.当前,在对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的讨论中,多数学者似乎倾向于所谓已出现"拐点"或"转型".而本人以为,最迫切需要认定的一大课题是:中国经济(乃至社会)现今时点上的时代定位,即其根本性质、特点的基本认定.这是我们讨论发展态势以至速度等问题的基础.以本人的诚见,我以为,中国现正处在一个信息化同工业化叠加、重合发展的过渡阶段,即"信息工业化"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之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极其突出的特点,乃经济发展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面的转轨变型.因而,其发展速度问题,更加成为"聚焦点"之一.

  • 标签: 中国 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增长速度 企业 核心竞争力 高新技术
  • 简介:2006年9月19日下午,我院咨询中心在咨询中心会议室召开第21次学术交流会。胡建一副研究员就《上海能源经济效率综合研究》课题第一次中期研究成果做出汇报。胡建一在汇报中详细分析了上海能源经济效率发展的历史演变轨迹和主要特点以及上海与国际大城市的能效比较:对“十一五”期间上海能源经济效率的趋势做出了判断:并提出了多条研究思考与观点。

  • 标签: 经济效率 研究成果 汇报会 上海 能源 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