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编者按]"刑讯逼供"为我国民众深恶痛绝,但定时炸弹困境却是则为了刑讯之例外。其不仅是一种道德困境,同时也是一个法律难题。紧急酷刑理论乃针对该困境而提出,其从司法真相、功利主义道德角度及正当法律防卫、法律解释法律角度论证了酷刑正当性。本刊为此特设专栏,推介年轻学子对该理论进行深刻论证及深入研究,以期为该困境解决有所贡献。

  • 标签: 刑讯逼供 功利主义 道德困境 法律解释 正当性 紧急状态
  • 简介:当下,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司法体制改革正沿着顶层设计思路稳妥有序推进,全国试点地区司法改革工作业已完成一定改革目标,并积累出宝贵改革经验。本轮司法改革是坚持顶层设计和地方试点并重而行,这一方面体现了改革者将现代法治先进理念引入我国愿景和胆识,另一方面也意图在试点过程中检验改革方案科学性,提升改革实效。

  • 标签: 司法改革 社会学视野 司法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试点地区 顶层设计
  • 简介:对法律现象进行客观、准确地认识,是法律制度正当性、法律适用准确性和法学教育科学性根本保证。法学研究是法律知识生产与供应链条顶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场景对法律知识需求是不同,市场与需求主导了法律学说、法学方法与法学争论发展。实证法学方法在现代社会被作为准确认识法律现象和法律制度主要方法,在于其能够提供相对于其他研究方法更加客观和科学认知程序。

  • 标签: 实证法学方法 知识生产与消费 法学研究方法 法学教育
  • 简介:现行刑法所确定众多犯罪中,持有型犯罪以其鲜明特征而区别和独立于作为和不作为这两种犯罪行为方式.使我国刑法理论中犯罪行为方式划分方法实现了从"二分法"到"三分法"演变,在犯罪构成上具有重要立法论意义.本文拟从刑事政策角度对其进行评析.

  • 标签: 刑事政策 持有型犯罪 堵塞犯罪构成
  • 简介:我国现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民众对刑事司法期待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刑事司法与民意之间关系也呈现出紧张化、复杂化。对于司法与民意关系,在我国法治初创时期不能简单化看待。民意、刑事司法及其交互关系与特定社会文化背景、民众观念、刑事司法现状、法治进程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时期,刑事司法与民意关系都呈现不同。刑事司法是否会受到民意影响、受到何种程度影响,与各国民众认知能力、媒体报道内容与方式、刑事司法本身

  • 标签: 司法民意 视域司法
  • 简介:杨喜利案使得入宅犯罪问题刑法处置受到一种正当性考量,而这种考量应奠基在住宅权作为公民一项基本宪法权利重要性及其独立性上。正是由于住宅权作为公民一项基本宪法权利重要性及其独立性,入宅犯罪牵连犯处置才有诸多不妥,表现为对刑法原则背离、给正当防卫带来极大被动和与已有立法定势相左。对入宅犯罪,暂可按照"后续行为"的人身侵害性和非人身侵害性不同而分别予以数罪并罚和加重犯处置,并且应在入宅犯罪个案司法中对"住宅"作类型化解释。入宅犯罪问题刑法处置应体现"宪法价值共识",从而提升刑事法治公信力。

  • 标签: 宪法 入宅犯罪 住宅权 牵连犯 数罪并罚 加重犯
  • 简介:武警部队开展法律战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着眼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出战略性思想,是发挥政治工作作战功能重要途径,是军事行动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武警部队遂行任务不可缺少战斗武器。要实现武警法律战研究健康发展,在部队遂行任务中成功运用,武警法律战应更多地从法治思维视角进行规范、统筹。

  • 标签: 法治思维 武警法律战 准备
  • 简介:控制交付是伴随着毒品犯罪组织越来越严密、分工越来越细致、涉及地域越来越广泛,以及由此带来侦查难度越来越大情况所应运而生一种新侦查措施,它在加强跨地区、跨国境公安机关合作,打击跨地区、跨国境毒品犯罪方面呈现出重要价值。毒品犯罪侦查中控制交付具有特殊性质与特征,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控制交付措施原则规定,在理论和实践中暴露许多问题,需要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和域外其他国家做法予以完善。

  • 标签: 控制下交付 毒品犯罪 侦查
  • 简介:文化学派、操纵学派、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解构主义等翻译理论扩大了翻译研究领域,拓宽了翻译研究视野,然而,这些理论把译者主体性无限扩大,摒弃了信、忠实等传统翻译标准,过分强调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在翻译中作用,为各种伪译、误译提供了“理论依据”。于是,翻译行业出现了危机,呼唤翻译伦理回归。但是,翻译伦理定义有待厘清,翻译伦理回归也有别于传统翻译伦理,其内涵更为宽广。同时,翻译伦理研究必须依靠科学研究方法,才能真正建立翻译伦理学。

  • 标签: 翻译危机 翻译伦理 研究方法
  • 简介:征收是政府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权限和程序将集体所有或个人所有的财产变为国家所有并加以利用行为。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规定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房屋及其他不动产。为防止征收权滥用,保护所有人物权利益,世界各国都对征收权发动规定了限制条件,其中主要限制条件是征收必须符合公共利益。征收公共利益目的不仅使征收正当性得以确立,而且也是防止征收权滥用一个重要措施。

  • 标签: 公共利益 《物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界定 个人所有
  • 简介:二、当前中国卖淫现象共生模式所谓共生模式是以相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在卖淫现象诸多原因中,事物之间相互作用仍然是其终极原因.以下列出三种共生模式,试图说明当前中国社会中卖淫得以生存基本模式.

  • 标签: 中国 卖淫活动 共生模式 原因分析 经济市场 腐败问题
  • 简介:德国环境立法既历史悠久,又是一个新兴法律部门。作为公法一组成部分,德国环境立法重行政程序、重公众参与、重环境预防,从而有效协调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本文介绍了德国环境法律主要制度内容,重点介绍了大型项目的公众参与制度,分析了行政程序在环境污染保护中重要作用,同时介绍在德国刑法中对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以及中国、德国在环境侵权责任相关制度中异同。

  • 标签: 环境法 德国 比较法 立法研究
  • 简介:美国现实主义法学奠基人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首次提出了“法律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这个命题。他所说“经验”是指法官在遵循先例前提下,充分根据变化中社会生活,给予先例以新生命。这个观点提出与当时美国传统价值观念受到挑战、一些反传统进步思潮出现有关。这个观点反映出霍姆斯实用主义法学观,对美国后来现实主义法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霍姆斯 经验 逻辑 实用主义
  • 简介:仲裁协议效力由其所适用法律决定,不同国家或地区法律在认定仲裁协议法律效力时所采取标准亦有所区别.从新加坡有关仲裁协议成文法规范出发,结合新加坡法院就仲裁协议法律效力争议所作判例,在研究新加坡法院对“病理性仲裁协议”效力认定时所采取基本原则后,认为新加坡法律具有“亲仲裁”特性.这是新加坡在国际商事仲裁和国际海事仲裁领域取得令人瞩目发展成果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仲裁协议 管辖法律 法律效力
  • 简介:在刑事诉讼不同阶段应当采用不同证明标准,不同公诉案件根据性质不同证明标准也应当有所不同。提起公诉基本证明标准是“高度可能性”。公诉案件中,有关非法取证证明标准也应当视证明责任差异予以区别对待。

  • 标签: 证明标准 层次性 高度可能性 非法取证
  • 简介: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来,计算机广泛普及和互联网飞速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和交易,成了人们重要活动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种数据搜集、处理和传输变得十分简单,所有工作都可以瞬息完成。网络发展和电子商务这样一种全新经营模式广泛普及,正是网络数据自由流通优势体现。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当人们享受网络所带来便利时,人们隐私权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大威胁,网络环境隐私权保护隐私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 标签: 隐私权保护 网络环境 信息时代 商业模式 生活方式 信息技术
  • 简介:本文分析了记名提单属性,比较了记名提单与海运单相同与不同之处,讨论了不同国家对承运人应否凭记名提单交付货物这一问题法律规定,认为世界上主要航运国家规定与美国不同,承运人须凭记名提单交付货物。本文探讨了修改《海商法》第71条必要性,认为修改该条款时机尚未成熟,法律界需对此进行充分论证。

  • 标签: 记名提单 债权凭证 交付货物
  • 简介:刑事政策发展历史表明,在实证主义刑事政策下出现的人身危险性将刑事政策和刑事责任联系在一起,人身危险性此时成为决定责任存在和大小依据。在人权与法治刑事政策,人身危险性实现了从征表潜在犯罪可能和处罚依据到征表犯罪原因和预防转变,表现在刑法机制上,是积极责任主义到消极责任主义转变结果,这也同时促使人身危险性具有了减轻刑罚之意义。因而,刑事政策对刑事责任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作为处罚结果意义上之责任影响,二是对作为责任主义之"责任"影响,在刑法机制上,前一影响是通过后一影响完成。在刑事政策视角,我国刑事责任转型应实现向责任主义倾斜,并通过人身危险性角色转变使传统刑事责任消解单纯处罚结果之内容从而具有预防之功效,最终实现传统刑事责任内容、功能乃至地位转变。

  • 标签: 刑事政策 刑事责任 责任主义 人身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