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正>一、现状1、居民投入精神文化消费的货币大幅度增长随着城镇居民精神文化消费意识的加强,在温饱得到满足之后,居民的消费目光已逐步转向了在更深程度上能体现生活质量提高的精神文化消费领域,投入的货币呈大幅度增长态势。据抽样调查资料,1985~1993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年用于文化消费的开支由45元提高到147.67元。1993年比1985年增长2.3倍.平均每年递增16%。

  • 标签: 精神文化消费 城镇居民 问题及对策 货币 低收入户 发展文化
  • 简介:国家已经发布了到2020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的具体目标.在分析了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和人口城镇化质量的重点和如期实现国家人口城镇化目标所面临的形势之后,指出了增加普通城镇常住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指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普通城镇常住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指标的组成及其内涵界定,并讨论了这些指标的创新性和分析应用.普通城镇常住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指标包括普通城镇常住农民工人数、在普通城镇常住农民工中转城镇户口人数、普通城镇常住农民工市民化率和已有城镇户口数与在普通城镇常住农民工中转城镇户口数之比共4项指标.现有的国家统计体系难以全面反映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应当加速完善.增加普通城镇常住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指标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新型城镇化统计指标体系,有利于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和如期实现国家人口城镇化的具体目标.

  • 标签: 城镇常住农民工市民化 指标 市民化率 人口城镇化 城镇化质量 新型城镇化统计体系
  • 简介:经济转型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女性工资与男性工资存在很大差距。文章利用Brown分解方法对中国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距进行了分解。分解结果显示,职业内工资差异与职业间工资差异分别为19.8%和18.4%,即存在比较严重的纵向和横向性别职业隔离。此外,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等人力资本水平对男女工资差异有显著的影响,职业性别歧视也是导致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男女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

  • 标签: Brown分解 工资差距 职业隔离 性别歧视
  • 简介:党的十七大把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统计指标体系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针对贵州近年来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以下简称“职工平均工资”)中存在的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之间,特别是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且差距呈扩大趋势的情况。

  • 标签: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收入分配状况 城镇单位 贵州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统计指标体系
  • 简介:本文基于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分组资料,采用GQModel和BetaModel拟合收入分布函数并计算了北京市城镇居民贫困规模;采用最新的Shapely分解方法将贫困变动分解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线变动三部分效应之和;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三因素亲贫困增长判定方法。得到的结论是:1986~2006年间,北京市城镇居民的贫困率呈现出了下降趋势,其中经济增长是减贫的绝对因素,收入差距和贫困线变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贫困率的上升,但总体上增长还是亲贫困的。

  • 标签: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贫困线 Shapely分解 亲贫困增长
  • 简介:近些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逐步上升与财政政策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建立合理的城镇化财政政策支持体系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突破了规范性研究的范畴,将财政政策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持进行量化,通过建立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来研究财政政策和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以及三者之间的交互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

  • 标签: 财政政策 城镇化 脉冲响应函数 向量自回归模型
  • 简介:1996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4687元江苏省城调队据2020户城镇居民的抽样调查快报资料显示,1996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4687.24元,比上年同期的4209.05元,增长11.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0.5%,增幅比上年减少...

  • 标签: 城镇居民 生活费收入 1996年 江苏省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 抽样调查
  • 简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心理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变革时期,消费结构与消费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研究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微观基础,对更好地研究消费行为十分重要.文章利用近微观计量经济学,分析了消费者时尚耐用品的消费行为.

  • 标签: 耐用品消费 微观计量经济分析 PROBIT模型
  • 简介:据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我省城镇人口达221.02万人,城镇化率为40.07%,比2006年提高了0.81个百分点,其中,由于行政区划变动提高0.03个百分点,人口流动提高0.52个百分点,自然增长提高0.26个百分点。

  • 标签: 城镇化水平 城镇人口 调查结果 城镇化率 行政区划 人口流动
  • 简介:“十一五”期间,吴忠市利通区委、区政府贯彻中央和自治区经济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利通区经济社会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得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利通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由2005年的8018.85元增加到2010年的16682.57元,增加8663.72元,增长1倍,年均增长15.8%;

  • 标签: “十一五”期间 城镇居民家庭 利通区 收入构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 简介:用CHNS调查数据对中国城市居民的收入差异进行回归分解分析,得出结论:教育水平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显著,并且影响力逐年提高,尤其对退休人群养老金收入差异的影响更大;私营经济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要高于国有经济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但是私营经济部门退休人群的养老金收入则低于国有经济部门;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人群,无论是工作人群的劳动收入还是退休人群的养老金收入都高于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

  • 标签: 收入差距 回归分解 养老保险
  • 简介:关于城镇劳动力供求趋势的研究大多针对全国,而且预测方法各异。而就业形势严峻的辽宁省失业率位居全国前列,城镇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以及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化,“十一五”期间辽宁省城镇劳动力供求趋势将会发生何种变化?这是关系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结构调整以及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突破以往不区分城镇劳动力供给和全部劳动力供给以及仅来自城镇供给压力的预测方法,将政策因子引入模型,并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有效地修正了模型,其拟合效果理想。

  • 标签: 劳动力供求趋势 GM(1 1)模型 虚拟变量 加权最小二乘法
  • 简介: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宁夏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生活,相继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实施就业措施,加大帮扶力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提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改善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城镇低收入家庭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水平低,仅有的收入基本上用于生存性消费。

  • 标签: 城镇低收入家庭 生活现状 宁夏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家庭生活状况 社会福利
  • 简介:2008年全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3979元,比2007年增长18.4%。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在不同产业、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不同行业间的差距明显,具体情况是:

  • 标签: 年平均工资 城镇单位 就业人员 经济类型 行业间
  • 简介:基于两种不同的统计视角,采用锡尔系数与基尼系数来一同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异。以行政区划为统计基础的中国城镇居民统计数据显示了1985—2008年中国区域间(省际间)城镇居民的高低收入差异不明显,处于高度均衡状态,1994年前,中国区域间(省际间)的城镇居民收入差异有所扩大,但1994年后。中国区域间(省际间)的城镇居民收入差异趋于稳定;以家庭户为统计基础的统计数据则得到了相反的结论,1985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高低差异不断扩大,2002年基尼系数已增加到0.40701,已进入贫富差距的警戒线,此后一直大于0.4,处于收入差距偏大的层次。现实中,只有以单个的人为单位来进行统计。然后对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情况进行全体测算,才会得出最完善的结论。

  • 标签: 城镇居民 收入差异 不同统计视角
  • 简介:2006年11月全省劳动力调查结果显示,青海省城镇各类企业的雇员有五成以上的未签订藿垫合同。在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雇员中,已经签订合同的占45.2%,其中签订长期合同的占25.6%。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占54.8%。

  • 标签: 合同签订 青海省 劳动力 就业人员 企业 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