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运用博弈论(Gametheory)方法,探索退田还湖所涉及利益主体之间尤其是移民安置中博弈关系。研究表明:退田还湖实施以及移民安置工作必须兼顾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农民利益,必须从经济理性人角度寻找博弈各方行动动机,并以此为依据制订政策。单凭地方政府力量不能完成退田还湖工程,中央政府介入是必要,并且要起主导作用;但单独依靠中央投入不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中央上级政府应当综合考虑自身生态防洪效益与基层政府农民切身经济利益,重点放在改变地方经济状况上,通过各种长期稳定优惠政策提高基层政府主动接纳移民积极性,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该工程。

  • 标签: 博弈分析 经济理性人 退田还湖 移民安置
  • 简介:农户对自然资源保护态度被认为是保护区发展成功与否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对自然资源管理保护中,了解农户对自然资源保护态度是必要。在秦岭南坡朱鹮(Nipponianippon)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采用典型抽样随机抽样相结合方法抽取了115份农户数据,通过农户对环境朱鹮保护态度单因素方差分析有序选择模型分析发现,多数农户(66.09%)对朱鹮保护持积极态度,农户对保护朱鹮态度与意愿之间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n=115,p〈0.01);住在保护区内农户对环境朱鹮保护态度可能更积极,在保护中收益更多农户对环境朱鹮保护态度更为积极,承受较高保护成本农户对环境朱鹮保护态度较为消极;社会人口学变量中家庭收入对农户对环境朱鹮保护态度有消极影响,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对环境朱鹮保护态度有积极影响,然而随着农户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对环境朱鹮保护态度影响便不再明显。

  • 标签: 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农户 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态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景观连通度是指景观有利于或者妨碍生物在资源斑块间运动程度。景观连通度缺乏栖息斑块隔离会干扰授粉、种子传播、基因流、野生动物迁移繁殖及其他生态过程,因此景观连通度研究是现代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研究关键技术,开展此类研究对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1、2006、2010年东圳水库流域遥感影像,通过分析其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人类土地利用逐步增强流域长期景观连通度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中,设置物种迁移距离阈值和在迁移距离内到达目标斑块概率均一致时,该流域景观连通度从2001-2010年有递减趋势,表明了斑块破碎化加大,景观连接度逐年递减;随着距离阈值增大,物种迁移距离越大,斑块之间连接越好,景观连接度增大,对景观连通度产生影响重要斑块数量减少。从不同年份中提取重要斑块土地覆盖类型来看,林地、果园、耕地、水体都对景观连通度产生较大影响,对景观产生重要作用斑块面积占总景观面积比例逐年递减,而建设用地对景观连通度贡献均很少。研究认为,应保持流域景观高连通度,进而确保区域各种物种传播基因流动,以减缓生物多样性下降。

  • 标签: 土地利用 景观连通度 栖息地可利用指标
  • 简介:由地缘关系、区域联系、区域战略、旅游者行为、乡村旅游属性等方面确定苏州市主村要竞合对象.在分析环太湖旅游圈、长三角旅游圈沿沪线乡村旅游发展竞合关系后,提出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应致力于打造“文化太湖”、借助古村落发展农俗文化、重视主要客源地、建立环太湖乡村旅游联盟、建立乡村旅游共生机制等.

  • 标签: 乡村旅游 竞合分析 苏州
  • 简介:2010年4月-2011年1月期间,在高潮位中潮位下,分别对杭州湾南岸滩涂排水区非排水区5个断面进行桡足类丰度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15种河口桡足类,包括剑水蚤3种、哲水蚤5种猛水蚤7种;第一优势种为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dorrii),第二优势种为四刺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tetraspina);研究区河口桡足类平均丰度为15.3ind./L,平均生物量为0.214mg/L,主要分布在排水区S3S2采样断面。在春季采样日,滩涂水中NO2—NPO4—P营养盐通过浮游植物生物量影响桡足类群落,浮游植物生物量是河口桡足类丰度发展决策因子桡足类生物量波动限制因子;在夏季采样日,水中高浓度NH4—N通过NO2—N含量损害桡足类,成为桡足类丰度变化限制因子;温排水通过减少海水溶解氧含量间接影响桡足类生长,成为桡足类生物量变化限制因子;在秋季采样日,水中SiO3—Si含量是桡足类丰度生物量决策因子。

  • 标签: 滩涂 河口桡足类 丰度 生物量 通径分析 杭州湾
  • 简介:10月18日,黑河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旨在充分发挥典型案件警示教育作用,进一步促进全局职工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艰巨性、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重要性、自觉接受监督遵章守纪必要性。

  • 标签: 警示教育 黑河市 廉政 国土资源局 反腐败斗争 党员干部
  • 简介:民间信仰祠神是人们内心精神需求外化,信众群体及相应社会空间与地方祠神构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辩证关系,是以祠神为标志纽带地方认同得以培育维系基础.本研究宁波地区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6县方志中记载与海洋相关祠神进行统计,分析海神信仰作为宁波沿海地方标志及其与在区域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活动人群融合关系.本研究认为,民间祠神“功能”是推动民间祠神传播扩散主要力量之一,并且是连结迁移人群本土居民共同心理诉求和维系地方认同重要纽带.

  • 标签: 地方祠神 地方认同 迁移人群 融合
  • 简介:深沪湾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中段(118°38′~118°41′E,24°38′~24°40′N),福建省晋江市图1深沪湾位置东南,泉州湾与围头弯之间。湾口朝东,湾口较大,约45km,比海湾东西宽度还长约250m,海湾呈肾状。海湾北岸是石狮市永宁镇,...

  • 标签: 深沪湾 古牡蛎礁 海岸演化 海平面变化 海底古森林遗迹 牡蛎壳
  • 简介:闽江口湿地是中国最重要滨海湿地之一,加强该湿地管理对于东亚-澳大拉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应用变化动态度、马尔柯夫链等数学方法景观生态学理论,构建了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模型;采用组件式开发技术,利用MapObjects在VisualBasic平台上,进行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并使用该信息系统对闽江口湿地时空演变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ComGIS技术开发湿地信息系统具有高度维护性、可重用性开放性等特点,该系统能更高效、直观管理闽江口湿地空间信息属性信息,以形象化方式对湿地作全局性时空分析,使得闽江口湿地管理保护更加科学、便捷.应用该系统对1986年2000年间闽江口湿地演变分析表明,由于该时期当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影响闽江口湿地最主要原因.

  • 标签: COMGIS 闽江口湿地 时空演变 分析系统
  • 简介:选取102景LandsatTM影像,通过水体信息分类处理,得到2010年东北地区水库分布图。根据水库分布格局,选取了5个典型区域,进行了1985-2015年东北地区水库数量、面积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东北地区共有水库3722座,总面积为5327.36km^2,其中,黑龙江省有920座、吉林省有1807座、辽宁省有743座、内蒙古自治区有252座水库;1985-2015年期间,5个典型区内水库数量和面积整体呈增加趋势。

  • 标签: 水库 格局 东北地区 遥感影像
  • 简介:以准格尔丘陵沟壑区五分沟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彩红外航片IKONOS卫星影像,绘制了1987、2002年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图,并数字化基于地面土地利用调查绘制1979年土地利用图.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评价了研究区土地覆盖/植被空间格局现状及土地覆盖类型动态变化;并以ETM+数据信息源,绘制了2002年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图.研究表明:2002年研究区土地覆盖/植被呈现出一个耕地、草地、人工乔木林人工灌木林以及种植稀疏灌木草地高度镶嵌景观格局特征;20年内土地覆盖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景观异质性增强.基于研究区景观高度破碎化,绘制小流域精细尺度土地覆盖图,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十分必要.

  • 标签: 格局和变化 土地覆盖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 准格尔丘陵沟壑区
  • 简介:于2015年3月15日、3月25日、4月10日4月20日,对三亚市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红榄李(Lumnitzeralittore)榄李(Lumnitzeraracemosa)植株进行样品采集,测定其各器官10种矿质元素含量,比较了两种同属植物矿质元素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红榄李各器官中,CaFe元素在根中含量最高,Zn元素在茎中含量最高,NaK元素在叶中含量最高,N、P、Mg、BCu元素在花中含量最高。在榄李各器官中,FeZn元素在花中含量最高,K元素在根中含量最高。红榄李各营养器官中K、Ca、Mg、Fe、CuZn元素含量都显著高于榄李(n=27,p〈0.05),而其在生殖器官花中含量都显著低于榄李;红榄李生殖器官果实中CuZn元素含量显著低于榄李(n=27,p〈0.05)。

  • 标签: 红树植物 红榄李 榄李 矿质元素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土地整理必然从增加耕地面积单目标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多目标方向发展。因此,科学分析土地整理潜力是目前边切需要解决问题,也是科学编制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及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需要。从内涵上讲,土地整理潜力是相对于一定土地整理标准而言潜力,是经济、生态条件约束下潜力,其实质是土地利用潜力。从来源上分析,耕地整理潜力主要来源于农村道路、排酒沟渠整治与完善、田块合并与规整、限制因素改造与消除、农田防护林网修建与完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主要来源于居民宅基地用地量降低、建筑容积率提高、闲散土地再利用、自然村向中心村合并以及村内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配套完善。

  • 标签: 耕地面积 生态环境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利用潜力 土地整理潜力 居民宅基地
  • 简介:分析了对盐城滨海湿地影响较大一些地方政策,发现这些政策对盐城滨海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诸多不利,主要表现在:湿地开发利用政策偏重经济发展,轻视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围垦政策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导致盲目、超强度围垦;沿海产业政策不合理,致使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政策执行缺乏有效保障机制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湿地相关政策体系,确立可持续发展作为盐城滨海湿地政策指导思想,选择全面保护湿地政策目标;制定综合性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政策体系,例如,建立完善湿地保护投入政策机制、湿地资源生态补偿政策机制,完善湿地保护可持续利用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等;完善湿地政策执行管理体制,加强湿地政策法律化。

  • 标签: 盐城 滨海湿地 湿地保护 政策
  • 简介: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已经成为决定西南地区环境、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发展关键问题,其中植被生态恢复无疑是极为基础重要环节之一,物种选择又是重中之重.通过互联网搜索、文献阅读野外实地考察,针对喀斯特分布极广且石漠化最为严重贵州省,本研究调查分析了喀斯特山区植被生态恢复过程中所选择物种分布现状,对其恢复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希望能对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尤其是对即将全面铺开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建议.结果表明:在贵州省78个岩溶县(市、区)328个地点,共调查收集用于植被恢复物种87种,其中生态林物种26种(主要是松、杉、柏、香椿、杨树车桑子等),经济林物种47种,包括26种药用植物(太子参、天麻等)其他21种经济林物种(茶、油茶、梨、桃、李、板栗等),另外有牧草14种(白花三叶草、黑麦草、紫花苜蓿等).这些物种聚集零散种植在不同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大区:A区(黔西高原山地)、B区(黔中丘原山地)、C区(黔东低山丘陵)D区(无石漠化).就恢复效果而言,油茶、茶、中药材、花卉栽培及草地畜牧业均显示出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良好势头,板栗、核桃、花椒、桃、梨等经济林物种也在其生长适宜取得了良好生态经济效益.然而,植被生态恢复中所营造的人工林,均存在树种单一、物种配置简单、经营粗放等问题,林分整体功能生态、经济效益较低,亟待进行改造;不同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域也需要采取不同物种配置措施.

  • 标签: 喀斯特 石漠化 植被恢复 评价 物种配置
  • 简介:定量判别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中难点与热点问题。基于《中国沼泽志》中沼泽面积、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气象因子等资料,初步建立了中国沼泽面积-气候因子之间关系模型;以三江平原沼泽为例,定量判别气候变化对沼泽面积波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温、降水量海拔是影响沼泽面积主要因素,可以通过线性模型模拟沼泽面积变化;近几十年气候变化对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具有正效应,其贡献率约为+17%~+30%;非气候因素导致湿地丧失,对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具有负效应,其贡献率为-82%~-70.1%。

  • 标签: 沼泽面积 气候变化 定量分析 三江平原
  • 简介:碱蓬(Suaedasalsa)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湿地。2015年3月,在温室中,利用在天津市七里海湿地采集碱蓬种子,在1PSU10PSU盐度、0cm3cm水淹深度以及小动物践踏(以用玻璃棒随机点触土壤表面来模拟)(干扰)无干扰条件下,研究盐碱蓬幼苗出土率幼苗生长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盐度水淹深度对盐碱蓬种子萌发无显著作用,而践踏对盐碱蓬种子萌发、幼苗出土有显著促进作用;相对于较低盐度,10PSU盐度对盐碱蓬幼苗高度根长有促进作用;而水淹深度增加对盐碱蓬幼苗高度根长有抑制作用;践踏使盐碱蓬幼苗显著变矮根长缩短。

  • 标签: 盐地碱蓬 幼苗出土 幼苗生长 盐度 水淹深度 践踏
  • 简介:泥炭是全球重要有机碳,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已有的对全球各大洲泥炭地面积和泥炭储量估算结果基础上,结合有机碳含量数据,估算世界、各大洲主要国家泥炭有机碳储量,得到如下结果:世界泥炭有机碳储量为2381.34×10^8t。各大洲泥炭有机碳储量分布不均,北美洲最为丰富,储量为1098.64×10^8t,占总储量46.14%;其次是欧洲亚洲,分别占总储量27.41%22.89%。由于各国对泥炭界定不一致,缺乏泥炭层厚度、泥炭容重等重要指标的基础数据,或者由于这些指标统计核算口径不同,导致很难对泥炭有机碳储量进行准确估算。最后分析了影响泥炭有机碳储量动态变化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泥炭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泥炭碳储存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泥炭 泥炭地 有机碳储量 世界 影响因素
  • 简介:径流量变化对咸潮上溯有直接影响。利用FVCOM模型对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现象进行模拟,针对径流变化设置敏感性试验,对上游河道水位上升后水动力变化规律、固定点表层盐度变化、盐度分层情况等进行数值分析,探讨径流变化引起咸潮上溯变化。结果表明:河段水位整体上升,沿内河道至河口水面坡降增大。河道各层盐度大大减小,不同点盐度分层程度不同。转潮时刻底层流态差异现象减弱,中下游流速分层更明显,流向分层更一致。

  • 标签: 咸潮上溯 径流变化 磨刀门 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