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0608超强台风“桑美”在海上强度发生突变前后的Micaps、海温、云图、雷达等资料的分析,发现暖的洋面为“桑美”的加强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和足够的能量,而“桑美”在海上发生强度突变的重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的快速加强导致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加强以及叠加造成的,“桑美”的紧密结构以及副高边缘的对流云团也是它加强的原因。

  • 标签: 超强台风 强度突变 副热带高压 辐合 辐散 海温
  • 简介:目前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退缩,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以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冰川为例,根据1958年以来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冰川消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0a来冰川在表面粒雪特征、成冰带、冰川温度、面积、厚度及末端位置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而这些变化均与气温的升高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升温,使冰川的退缩出现了加速趋势,冰川融水径流量也呈加速增大趋势。

  • 标签: 冰川消融 气候变暖 天山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
  • 简介:2003年10月10曰下午,根据“神舟五”载人飞船着陆返舱计划的紧急需求,中国气象局部署了为“神舟五”返回舱安全着陆提供低空气象的任务。此任务的难点是要求提供返回舱着陆时内蒙古中部地区的500m以下低空大气50m间隔风场数值预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成立了由灾害性天气研究所徐祥德研究员以及陶树旺、张胜军、周丽等四位专家组成的预报技术组。

  • 标签: 低空数值预报 气象保障 飞船着陆 边界层数值模式
  • 简介:用区域回归试验的方法对2003年7月18日~8月12日遂川县开展的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效益评估,发现遂川县在这期间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增加降水量38.68mm,相对增加率为35.88%.

  • 标签: 人工增雨 效果检验 统计
  • 简介:本文根据感温度的计算式,分析了格尔木地区夏季与感温度关系密切的最高气温、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初步得出感温度经验计算公式,从而为从事户外活动的人群提供温度方面的参考。

  • 标签: 舒适度 体感温度 气象要素 格尔木地区
  • 简介:依据红外分光计(InfraRedAtmosphericSounder,IRAS)光谱通道特征,发展了基于IRAS的大气辐射传输计算模式。以大气分子吸收光谱数据集(HighresolutionTRANsmission,HITRAN)2004为初始谱线输入资料,利用该模式模拟计算IRAS在CO2吸收带的10个通道辐射率测值对CO2浓度变化的响应,并对比了其与大气温度和水汽、O3等气体浓度误差对辐射率测值的影响,探讨了利用风云三气象卫星探测大气CO2浓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IRAS的通道4最适于用来监测大气CO2浓度的变化,当CO2体积混合比浓度变化在10×10^-6时,对应的辐射率变化同仪器等效噪声辐射率相当,所以IRAS在理想状态下,最高可分辨的大气CO2浓度变化约为10×10^-6。

  • 标签: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探测 CO2浓度 可行性
  • 简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8—9月内蒙主着陆场区强对流天气频发和降水异常偏多现象,研究其形成的气候背景和大尺度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前期赤道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低、欧亚和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偏深是其前期气候背景。极涡中心8月位于东半球和9月位于西半球。是场区前期降水偏多和后期气温偏高的原因之一。欧亚经向环流的偏强,有利于南北方冷暖空气的交汇。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及活跃的印缅槽为场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强对流天气必要的扰动能量。中低层偏南风和偏北风在淮河以北地区汇合与维持,是场区降水异常和强对流偏多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气候背景 欧亚及青藏高原积雪 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 大气环流特征
  • 简介:我县是农业大县,人口31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耕地面积32万亩,棉花面积22万亩,90年以来棉花总产量都在40万担以上,93年可望达到45万担.由于历史上种种客观原因,原彭泽县气象站于1986年12月被撤销,这对我县的各行各业带来了种种不便,特别是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我县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有关会议上,

  • 标签: 创一流 棉花总产量 种种客观原因 棉花面积 政协委员 农业生产
  • 简介:为了满足社会精细化预报服务需求,提升陕西气象预报预测精细化水平和准确率,开发设计了陕西现代气象一化格点预报平台。平台由格点预报基础数据环境,智能编辑系统、智能解析应用系统、预报效果评估系统、气象监测分析系统、综合总控系统等五个子系统及系统配置、系统帮助两个模块组成,为省市县三级业务单位开展精细化预报提供重要支撑。

  • 标签: 格点预报 一体化平台 简介
  • 简介:介绍了省市县一化短临预警业务系统的架构、流程设计、系统界面和关键技术,并且阐述了业务化效果。系统开发采用了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了通过数据集成的预警判别技术、综合GIS层次化显示技术、多网页交互联动技术以及层次化多渠道提醒反馈跟踪技术。该系统实现了“平台一化、业务集约化、岗位多责化”等综合业务功能,供省、市、县3级部门应用,实现省级监测、短临预警产品对县市的直接指导,在短临监测预警业务上较好地做到集约化、扁平化。

  • 标签: 短临 扁平化 集约化 监测 预警
  • 简介:积极推行气象观测的地面高空一化改革,有利于对观测流程进行有效的优化,使气象观测的效率得到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5年1月,中国气象局在全国各高空站实施了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一化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本文对地面高空一化改革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总结了一化改革过程中的一些有益经验,供相关人员参考。

  • 标签: 一体化 地面 高空 气象观测
  • 简介:基于NASA遥感系统提供的2003-2015年全球高分辨率海表温度资料,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时滞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北太平洋冬季黑潮延伸区海温异常特征及其与热带海表温度的可能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冬季延伸区的海温异常主要表现为两类结构特征,其一为上游区域发展型,包括海盆尺度一致性变化的季节模态和纬向反位相的收缩型结构;其二为纬向延展型,包括分叉东扩结构和通道东扩结构,且该两结构型在2010年前反位相,使得2006年前暖异常东扩路径基本控制在36°N以南,其后至2010年期间,暖异常东扩路径偏北,而2010年后结构型转为同位相,暖异常东扩路径偏北。分叉东扩结构表现为与热带海温变化紧密相关,进一步的时滞相关分析与合成分析表明,热带太平洋不同地区对中纬度海温分叉东扩的影响存在差异,Ni?o3区海温异常超前延伸区分叉东扩模态约1-2个月,而Ni?o3.4区及Ni?o4区则与延伸区海温分叉东扩保持前后各约3个月的宽谱同期负相关,或可表明ElNi?o的东部型和中部型对中纬度延伸暖流分叉东扩存在超前和同期相关影响,且中部型影响更显著。

  • 标签: 黑潮延伸体 El Ni?o 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OF) 相关分析 海温异常
  • 简介:为准确描述黑潮延伸的强度,突出其表面热量输送作用引起的海温调整,提出了纬向扰动海温的概念,基于对NOAA(NationalO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高分辨率海温资料和GODAS(GlobalOceanDataAssimilationSystem)海洋再分析资料的分析表明,气候态的纬向扰动海温与洋流的表面热量输送分布高度一致;对纬向扰动海温年际演变的分析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海温异常,纬向扰动海温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延伸体系统强度的年际振荡,标识出延伸和亲潮的影响范围;对西北太平洋纬向扰动海温异常的经验模态分解结果的分析表明,前两模态主要反映不受亲潮交汇影响的延伸收缩和扩张模态,而第三、四模态则反映北侧亲潮的强弱对延伸扰动海温的影响。涡动动能作为标识延伸区域的重要动力学指标,在延伸体系统的演变中,与纬向扰动海温通过海洋温度锋的强度和流轴的稳定性紧密联系:纬向扰动海温增大,表明洋流的热量输送作用增强,延伸强度增强,海温梯度增大,此时海洋温度锋增强,流轴稳定,中尺度涡活动减弱,反之亦然。考虑到纬向扰动海温对延伸体表面热量输送作用具有较好的刻画能力,定义了延伸体热力指数,对比分析表明该指数能较好地标识出延伸的收缩和扩张状态,对延伸的纬向伸展距离和流轴的南北振荡同样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 标签: 黑潮延伸体 纬向扰动海温 年代际变化 热力状态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