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猴支气管上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肺癌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体视显微镜下分离猴支气管粘膜层,用IV胶原酶消化粘膜层并培养猴原代支气管上细胞,采用鼠抗人角蛋白单克隆抗体(CK14)鉴定支气管上细胞。结果IV型胶原酶消化法成功培养猴原代支气管上细胞,使用鼠抗人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成功鉴定所培养细胞为原代支气管上细胞。结论该方法是进行猴支气管上细胞原代培养的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为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目前几乎占所有终末期肾脏疾病的50%,因此阐明DN的发病机制,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化 肌成纤维细胞 肾间质纤维化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道上皮细胞与呼吸道致病菌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呼吸道上皮细胞对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方法:(1)贴壁生长的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株HBE-16与绿脓杆菌标准株ATCC27853共孵育,庆大霉素杀死胞外菌,动态观察上皮细胞内活细菌数;(2)HBE-16细胞与绿脓杆菌共同悬浮于细胞培养基,在不同孵育时间点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活菌数。结果:绿脓杆菌不能在HBE-16细胞内生长,并被细胞逐渐清楚。悬浮状态下的HBE-16细胞对绿脓杆菌有一定杀菌作用。结论:呼吸道上皮细胞对胞内外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可能是呼吸道抵抗细菌感染的一种天然免疫防御机制。

  • 标签: 呼吸道上皮细胞 绿脓杆菌 抗菌作用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性肺上皮-肌上皮, 患者女,51岁,以无明显诱因腰痛为主要临床表现。CT检查显示右肺下叶近内基底段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有轻度分叶,大小2.8 cm×2.2 cm×2.5 cm,相邻支气管及血管受压, 平扫CT值为34 HU;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动脉期可见多发不规则血管影, 动脉期CT值为67 HU,静脉期为99 HU,相邻血管可见贴边征,纵隔及肺门未见肿大淋巴结影。病理诊断:原发性肺上皮-肌上皮

  • 标签: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上皮‑肌上皮癌
  • 简介:摘要胆管是起源于胆管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临床确诊时大多属中晚期,预后极差。胆管癌病因迄今未明,胆管内瘤变、胆管内乳头状肿瘤、胆管黏液性囊性肿瘤以及胆管内管状/管状乳头状肿瘤被认为是胆管前病变。加强对胆管前病变的认识和了解,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对胆管前病变认识有限,未来仍需依托于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对其研究的深入,尽早发现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以准确识别出高危人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本文就如何认识和处理胆管前病变作一综述。

  • 标签: 胆管癌 癌前病变 胆管上皮内瘤变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 胆管黏液性囊性肿瘤 胆管内管状/管状乳头状肿瘤
  • 简介:摘要卵巢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阶段式评估、诊断和治疗对于正确管理该疾病非常重要。整合妇科肿瘤学、医学肿瘤学、病理学和放射学等学科方法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肿瘤细胞减灭术达到无肉眼残留(R0)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其次是辅助化疗。检测可能影响治疗的基因突变是所有上皮性卵巢的治疗标准。几乎所有卵巢都会复发,复发性卵巢的治疗仍存争议,需要对最新疗法开展广泛审查,以平衡疗效以及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贝伐单抗和/或同源重组缺陷药物的维持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免疫疗法的发展进一步改变了治疗靶点。

  • 标签: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71岁。因发现左侧乳腺肿物1年半,确诊左乳腺癌1年于2016年1月4日入院。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双乳不对称.双乳皮肤无皮下静脉曲张,无水肿及橘皮样改变。左侧乳房外下象限可触及一大小约6.0cm×5.0cm的实性肿物,质硬,界限不清,活动度差,伴压痛,皮肤红肿破溃,伴乳头内陷,挤压乳头有血性溢液。同侧腋下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质韧,活动度可,较大者约2.5cm×1.0cm×1.0cm。

  • 标签: 乳腺恶性肿瘤 乳腺肌上皮癌
  • 简介:淋巴上皮(1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最早发现于鼻咽,较少见,可累及涎腺、胸腺、肺、皮肤、胃、宫颈、乳腺、膀胱等,也可发生于口腔、气管和喉。发生于涎腺、肺、胃的LELC与EB病毒感染有关,但发生于乳腺、宫颈、皮肤及泌尿系统的LELC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阴性。该病发生于下咽者少见,笔者于2008年收治1例下咽LELC,现对该病特点、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 标签: 鼻咽肿瘤 鳞状细胞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卵巢上皮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卵巢治疗效果的最佳策略。因此了解卵巢上皮的病因、病理类型、筛查及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卵巢上皮性癌 病因 类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肝胆外科收治25例患者定为研究组,观察影像学检查情况、治疗方法。并选择同期单纯肝胆管结石患者25例为对照组,对比性观察肿瘤标志物检查诊断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特点。结果经B超确诊9例,CT确诊13例,MIR确诊21例,MIR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检查,P<0.05;研究组CA19-9与CE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CA125、AFP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降低漏诊、误诊率,应对长期反复出现胆管炎症状患者,考虑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并给予多重检查确诊。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癌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有肝胆管结石的患者同时患有肝胆管的诊断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间进行诊治的24例肝胆管结石同时伴有肝胆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这24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及治疗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生存时间。结果对照组在对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管进行诊断时主要的检查方法为B超,临床检查的阳性率为40.0%、治疗组的检查方法为CT以及MPCP,其临床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58.3%、75.0%。治疗组所选患者中进行非手术治疗的有3例,其余的9例进行手术治疗,将这9例患者分为根治组和姑息组。4例行根治行手术,占33.3%;5例行姑息切除手术,占41.7%。结论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管的患者易被临床医生忽略,延误病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手术时能够根治切除的患者很少,预后较差,在临床检查过程中要注意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管的临床病例,争取早期诊断,尽快治疗。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肝胆管癌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跨膜蛋白CO-029表达与胆管上皮-间质转变(EMT)及肿瘤转移的关系和作用机理。方法利用已构建的vshRNA-CO-029 (LV/GFP/CO-029)慢病毒质粒转染并筛选沉默CO-029基因表达的稳转胆管癌细胞株HCCC-9810-vshRNA-CO-029作为沉默组,以模拟质粒转染的HCCC-9810细胞作为模拟组,以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以细胞划痕、Transwell和裸鼠体内种植实验检测三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转移能力变化。应用免疫共沉淀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实验检测CO-029对EMT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沉默组细胞划痕愈合率低于模拟组细胞[(27.11±4.58)%比(92.84±6.24)%],沉默组细胞穿过Matrigel胶的数量为(57.15±6.10)个,低于模拟组(108.20±9.21)个及对照组(112.00±10.45)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裸鼠肝脏移植沉默组细胞的肝脏瘤体积为(2.17±0.54)cm3,而移植模拟组细胞的肝脏瘤体积为(0.74±0.15)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组肺转移的发生率和肺转移瘤灶数目分别为100%(6/6)、(214.17 ± 35.64)个,沉默组分别为16.7% (1/6)、(41.56±14.15)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共沉淀显示CO-029可与TNF-αR1形成复合物,TNF-α可诱导模拟组细胞的E-钙黏蛋白表达下调,波形蛋白和N-钙黏蛋白表达上调,而沉默组细胞中则无明显变化。结论CO-029表达与胆管侵袭转移能力正相关,并可能与TNF-α协同诱导胆管癌细胞发生EMT,是胆管复发转移及预后干预的潜在靶点和分子靶向治疗指标。

  • 标签: 四跨膜蛋白质类 CO-029 胆管细胞癌 上皮-间质转变 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胆管细胞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对2014~2015年于我院行超声检查诊断胆管细胞的21例患者的超声声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胆管细胞,术前行超声检查共检出胆管细胞19例(90.5%),漏诊2例;胆管细胞的超声声像特征为边缘不清晰形态不规则的单发实性肿块,经线不大,呈偏高或偏低的中等回声。结论运用超声检查诊断胆管细胞效果好,诊断符合率高,为胆管细胞的预防及治疗干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超声诊断 胆管细胞癌 特征
  • 简介:肝内胆管细胞(intm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IHCC)是由肝内胆管被覆上皮发生的一种原发性肝癌,定位于远离左右肝管汇合部的肝内,起源于肝段胆管一直到赫令氏管的胆管,或源于Ⅱ级以上肝内胆管,也称为胆管之肝内型[1].日本肝癌研究会将IHCc病理特点分为肿块型(mass-forrming)、管周浸润型(periductalinfiltrating)、管内生长型(intmductal-growing)和混合型.肿块型最为多见,恶性程度也最高[2].IHCC发生率较肝细胞低,但预后却差很多.治疗虽然以手术为主,但手术效果却不理想,手术切除的范围也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 标签: 癌诊治 细胞癌 肝胆管
  • 简介:摘要上皮-肌上皮(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EMC)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极少发生于泪道。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于泪道的EMC患者:62岁男性,主因“右眼溢泪10年,间断右侧涕中带血5个月”入院;鼻内镜下右侧下鼻道可见淡红色结节样新生物,表面覆盖伪膜;影像学检查提示右侧泪囊、鼻泪管及下鼻道占位。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右侧泪道肿瘤切除术:在鼻内镜下充分暴露泪道,见肿瘤主体位于右侧鼻泪管及下鼻道,部分突入泪囊。术中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提示为“上皮-肌上皮”。患者术后溢泪症状消失,随访10个月,肿瘤未见复发。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