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后上肢痉挛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140例在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后上肢痉挛偏瘫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70人。结果与对照组(75.71%)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积分(50.39±11.52)分优于对照组(39.51±10.37)分(P<0.05)。结论脑梗死后上肢痉挛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后,在获得显著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 标签: 康复治疗 脑梗死 上肢痉挛性偏瘫
  • 简介:摘要本文以笔者在临床运用电针治疗中风病的经验总结为基础,目的在于突出电针治疗对中风后痉挛偏瘫的改善作用。

  • 标签: 电针 中风 痉挛
  • 简介:目的观察克痉方湿热敷治疗脑卒中痉挛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克痉方湿热敷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30d采用Ashm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肢体痉挛状态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30d后两组Ashmorth痉挛量表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0d后治疗组Ashmorth痉挛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克痉方湿热敷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

  • 标签: 中风 痉挛性偏瘫 克痉方 湿热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模式在痉挛偏瘫脑卒中患者干预中的应用可能及有效。方法 本研究以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痉挛偏瘫脑卒中患者为研究样本,依据不同的干预措施将其划分为两个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了常规康复训练方案,观察组患者接受了针灸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高达96.67%,显著高于仅接受康复训练的对照组(76.67%),观察组在运动功能FMA评分上相较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优势,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这一综合治疗策略,适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干预。相较于单一的康复训练模式,该联合干预手段在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肢体机能恢复上展现出优越

  • 标签: 脑卒中痉挛性偏瘫 康复训练 针灸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补平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新密市中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补平泻针刺法治疗。治疗4周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平衡功能和肢体痉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步速、患侧步长及健侧步长等步态参数变化。结果治疗4周时,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步速、患侧步长及健侧步长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补平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者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和步态参数。

  • 标签: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平补平泻针刺法 运动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平衡功能 肢体痉挛程度 步态参数变化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中风后痉挛偏瘫患者应用火针疗法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98 例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 49 例)和观察组( 49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火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Barthel )和治疗有效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3.87% )显著高于对照组( 71.42% ),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中风后痉挛偏瘫患者应用火针疗法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火针疗法 中风 痉挛性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恢刺结合麦粒灸与单纯恢刺、常规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偏瘫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恢刺结合麦粒灸组、恢刺组、常规针刺组,每组各20例。恢刺结合麦粒灸组采用恢刺结合麦粒灸治疗,恢刺穴取肩髃、曲池、手三里等,麦粒灸穴取气海、关元、命门等;恢刺组单纯采用恢刺法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提插捻转毫针刺法治疗,取穴同恢刺组,均每天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别于治疗前后对各组患者上肢肌张力进行评定。结果恢刺结合麦粒灸组总有效例数为18例(90.00%),恢刺组总有效例数为15例(75.00%),常规针刺组总有效例数为16例(80.00%),恢刺结合麦粒灸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恢刺结合麦粒灸组上肢肌张力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采用恢刺结合麦粒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肌张力,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痉挛性偏瘫 恢刺 麦粒灸 常规针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风后痉挛偏瘫患者应用火针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火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87%)显著高于对照组(71.42%),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痉挛偏瘫患者应用火针疗法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火针疗法 中风 痉挛性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火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到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共计80例中风后痉挛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偏瘫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火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火针疗法治疗后,整体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开展火针疗法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中风后痉挛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脑中风 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火针治疗 痉挛 肢体运动功能 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88例在2018.12-2019.12期间到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痉挛患者,随机将入选患者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肢体痉挛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经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CSI、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痉挛性偏瘫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温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中风后痉挛偏瘫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本院诊治的62例中风后痉挛偏瘫患者为研究目标,按照诊治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开展现代康复治疗,试验组开展温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探索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机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生活质量、机体功能恢复情况中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机体功能恢复情况中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的实施,有助于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温针灸 现代康复治疗 中风 痉挛性偏瘫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中风痉挛偏瘫患者采取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  方法:54例研究对象筛选自本院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中风痉挛偏瘫患者。为了满足研究需求,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本组采取康复训练,另一组设为实验组,此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药治疗,每组各有27例。为了验证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以治疗有效率、肢体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可见实验组较高(P<0.05)。实验组的肢体功能评分和对照组进行了对比,结果可见实验组较高(P<0.05)。结论:在中风痉挛偏瘫患者治疗中采取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可对其肢体功能进行改善。由此看来,此种治疗方法在中风痉挛偏瘫患者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针药治疗 康复训练 治疗有效率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法在脑梗死后上肢痉挛偏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62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上肢痉挛偏瘫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平分为两组,31例接受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31例接受综合康复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54%,对照组为80.65%,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脑梗死后上肢痉挛偏瘫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综合康复治疗 上肢 痉挛性偏瘫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偏瘫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间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肢体功能。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FMA上肢以及下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者,使用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加强肢体改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标签: 温针灸 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者共6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0例,常规组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温针灸辅助组在该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上肢功能评分、下肢行走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总有效率。结果:温针灸辅助组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常规组,生存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上肢功能评分、下肢行走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本院接诊的40例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行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后FMA评分、BI评分及痉挛程度。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MA、B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更优。结论:于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运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脑卒中痉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此次选取本院收治的128例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应用不同护理方案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在脑卒中痉挛偏瘫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保护和改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在医学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脑卒中痉挛性偏瘫 中医药适宜技术 肢体功能恢复 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