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眼科护理是一项具有高风险特性的工作,在护理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任一环节出现失误都可能给眼科护理带来风险。因此,有必要对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的对策,从而降低眼科护理的风险1。本文将分析眼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采取科学有效管理手段建立眼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及护理安全管理教育,重视安全细节管理。希望得到的结论有助于降低眼科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 标签: 眼科护理 安全风险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眼科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对容易引起眼科手术感染的进行分析,完善手术使用的器械清洗和消毒制度,加强对手术环境的无菌管理,强化对手术人员和患者的管理制度,注重对手术人员的培训,保证制度可以得到落实。结果完善了眼科手术预防感染的控制流程,使医护人员预防眼科手术感染的意识得到提高,从而保证了眼科手术的安全性,使眼科手术的感染率大大降低。结论完善和规范眼科手术预防感染的控制流程,建立和实施科学的预防感染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眼科手术感染。

  • 标签: 眼科手术 感染因素 预防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在客观分析眼科住院患者跌倒原因的基础上,总结预防眼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干预方案。方法以随机方式选择本院2014年01月01日—2014年08月31日收取的96例眼科住院患者,通过客观评估其跌倒危险诱因,再结合评估结果给予患者个性化预防干预方案。结果入选的96例眼科住院患者中,出现跌倒的有2例(2.08%),其中,1例(1.04%)患者因自行将护栏取下所致,1例(1.04%)患者因高估自身能力,去往厕所时摔倒所致。所有跌倒患者接受个性化处理方案后,已经顺利出院,且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基于眼科住院患者而言,其跌倒原因涉及诸多方面,因此在治疗过程当中,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针对性预防干预对策,通过控制眼科住院患者跌倒现象发生几率,有效提升其护理质量。

  • 标签: 眼科 住院患者 跌倒原因 预防干预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科护理当中所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探讨并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120例参与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总结日常眼科护理工作所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对解决此类风险的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心理因素、睡眠障碍、体位不适、便秘、伤口感染以及生活能力下降等因素均是眼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结论对每例眼科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在日常护理时需做到细心、严谨工作以及体贴护理,从而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确保患者能够顺利恢复身体。

  • 标签: 眼科护理 护理风险 风险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72例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和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础护理理论合格率、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护理操作技术合格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基础护理理论合格率(94.4%)、护理操作技术合格率(97.2%)、护理满意度(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8%、80.6%、88.9%,实验组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5.6%)明显低于对照组(11.1%),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眼科护理的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眼科护理管理 护理安全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眼科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对所有入选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中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及成因,并成立风险评估小组,总结出护理危险预防措施,将其实施于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眼科疾病患者的护理中,对两组患者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及发生率进行对比评估。结果眼科疾病患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成因主要包括医院内部管理不善、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患者自身因素等。眼科疾病护理危险预防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13.7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眼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医院要加强科室日常管理,护理人员应当深入了解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预防措施,做好眼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眼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复方血栓通胶囊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功效,尤其是对于眼科疾病的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将复方血栓通胶囊应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中,能够对患者的视力下降或异常等问题进行有效改善。文章首先对复方血栓通胶囊的药效、毒理学进行了简要介绍,之后着重对其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帮助推进眼科疾病的治疗进展。

  • 标签: 复方血栓通胶囊 眼科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及其应用效果,在眼科护理管理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组在眼科护理管理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后,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120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随机抽取2012年前未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120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基础护理理论、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书写、护理事故以及患者满意度为评价项目对两组的护理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理论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5%、95.0%、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85.O%、86.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事故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明显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眼科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中枢性疾病伴神经眼科病征患者的临床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择取2008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住院治疗的79例中枢性疾病伴神经眼科病征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统计对比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79例患者中,中枢性疾病症状主要是颅内占位性病变,约占69.62%(55/79);眼科病症主要是视力下降,约占73.42%(58/79);病变累及主要是传入系统病变,约占72.15%(57/79),各症状类型间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79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6.20%(76/79)。结论针对患者进行全面性的眼科影像学以及神经传入/传出系统等临床检查,能够准确、有效的对中枢性疾病伴神经眼科病征患者进行临床诊断,从而及早进行治疗干预,极大的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中枢性疾病 神经眼科病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法在眼科手术安全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眼科工作的护士26名,2015年2月开始运用PDCA循环法对26名护士进行手术安全管理培训,持续进行5个月。由质控小组考核培训前后安全隐患得分情况。结果2015年1月与2014年1~6月安全隐患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2~6月安全隐患改善率分别为61.4%、75.0%、90.9%、93.2%、95.5%显著高于2014年1~6月及2015年1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护理总满意度87.5%显著高于培训前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临床应用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法 眼科 手术安全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异丙酚以及咪唑地西泮在治疗小儿眼科手术在不同年龄段的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患有眼科疾病的患儿,其中男114例,女86例,年龄1个月~9岁,体重5~30kg,所有患者都没有先天性的疾病。按照年龄把患者氛围三组,1个月~3岁的患儿一共有62例,分为A组,所用的药物为氯胺酮和利多卡因两种;6~9岁的患儿一共有71例,分为B组,所用的药物为氯胺酮和咪唑地西泮两种;6~9岁的患儿一共有67例,分为C组,所用药物为氯胺酮和异丙酚两种,在治疗过程当中要观察患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三组治疗当中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在与其他药物结合起来治疗小儿眼科麻醉是有效的,而且是安全的

  • 标签: 氯胺酮 全身麻醉 小儿眼科 手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科麻醉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的探析。方法通过回顾早期和目前眼科麻醉技术的和药物的应用,并且根据调查的方法来分析局麻患者所存在着的问题。结果眼科的麻醉已经是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是其麻醉的技术和药物监测依然是存在着不足,并且大部分的局部麻醉手术患者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结论通过列举国内外文献资料方法探讨眼科麻醉发展的思路,指出应在传统麻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现有的技术,并且也接近了非全麻患者对于安全和舒适方面的需要,进而使其形成了当地的眼科麻醉的规划法,同时也建立起了专科麻醉的分支。

  • 标签: 眼科麻醉 现状 发展思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科门诊护理中存在的护理缺陷,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到2015年6月在眼科门诊中工作的63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门诊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问题,分析护理中存在的缺陷,进行统计。从而提升护理人员对眼科疾病护理中存在不足的认识,更好的采取防护措施,改善护理工作的质量。结果眼科门诊护理中,主要存在的护理缺陷有检查制度不完善、医护之间缺乏沟通、医护风险意识比较差、护患之间缺少人文关怀。结论要想减少眼科门诊中的护理缺陷,应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检测机构,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体制,提升护理质量,在工作时间中,降低护理缺陷出现的可能性。

  • 标签: 眼科门诊 护理工作 护理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眼球外伤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问题,为眼科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根据眼球生理解剖结构和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及眼科常用抗菌药物。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眼科2014年下半年若干眼球外伤病例,对抗菌药物的种类、预防用药时机等进行分析,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205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共计5类8个品种,甲硝唑和头孢呋辛钠品种使用合理;术前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33.65%。结论抗菌药物用法用量基本合理,品种选择有误,术前预防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规范。

  • 标签: 眼外伤 抗菌药物 合理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阔筋膜在眼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005年—2013年根据不同的适应症和治疗目的,将阔筋膜作为悬吊材料、填充材料或修补材料等应用于多种眼部手术中,并观察效果。结果本组18例21眼阔筋膜移植病例,术后无一例出现感染、排斥反应,可直接观察到的阔筋膜组织未见吸收、脱落或坏死。结论自体阔筋膜效果持久,生物耐受较好,抗感染能力强,无论是作为上睑下垂、睑外翻手术治疗中的理想的悬吊材料,还是作为巩膜、韧带或肌腱的力学支撑和替代材料,阔筋膜均为很好的选择。

  • 标签: 自体阔筋膜 眼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眼科护理中的存在风险的相关因素以及对其的防范措施。方法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眼科住院护理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探索在护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因素,2012年7月我院开始实施眼科护理的安全性系统改革,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加强舒适护理,并根据患者个体的差异,进行个性化护理。观察护理前后安全性问题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经过分析,采取安全性系统改革前,护理安全性问题发生率为2.5%,改革后安全性问题发生率仅为0.8%,患者满意度也从原来的80.1%升高至96.3%,两组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眼科的特殊性,其护理存在着较多风险,通过加强对眼科护理风险因素的安全防范,能有效促进护患的沟通交流,改善病房环境,促进病人康复,提升医护专业水平。

  • 标签: 眼科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