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半结肠患者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完成腹腔镜CME治疗的234例右半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肠梗阻发生情况,设计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相关情况并记录,将全部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后,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右半结肠腹腔镜CEM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234例右半结肠患者,腹腔镜CME术后20例发生肠梗阻,肠梗阻发生率为8.55%(20/234);经单因素与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TNM分期高、淋巴结转移、肠梗阻史、营养不良均是右半结肠患者腹腔镜CME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右半结肠患者经腹腔镜CME术治疗,术后仍存在较高的肠梗阻发生风险,可能与患者TNM分期高、淋巴结转移、肠梗阻史、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 标签: 右半结肠癌 全结肠系膜切除 腹腔镜 肠梗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结肠根治术治疗进展期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忻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诊治的进展期结肠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抛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结肠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120.44±10.15)mL、(90.65±5.19)min,对照组分别为(154.69±15.44)mL、(130.66±4.18)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07、42.454,均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82±0.96)d、(3.01±0.26)d、(10.57±1.2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97±0.34)d、(3.99±0.12)d、(14.96±2.0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84、24.199、13.026,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根治术治疗进展期结肠,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失血,手术 时间因素 住院时间 手术后并发症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手术的入路及手术步骤已程序化并达成专业共识,然而,一些细节问题如手术中Henle干的处理、术中是否保留胃网膜右静脉(RGEV)等仍然存在争议。为此,本研究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中保留RGEV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右半结肠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术后病理数据及随访资料完整。根据肿瘤具体位置决定术中是否保留RGEV,49例为保留RGEV组,43例为不保留RGEV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肿瘤安全性指标、术后并发症及近、远期疗效。结果保留RGEV组与不保留RGEV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留RGEV组与不保留RGEV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非计划再手术、吻合口漏、清扫淋巴结数目、转移淋巴结数目、术后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不保留RGEV组相比,保留RGEV组术后缩短了肛门排气时间[(3.1±1.0)d比(4.0±1.7)d,t=-2.787,P=0.007]和住院时间[(11.5±1.5)d比(15.0±7.9)d,t=-2.823,P=0.007];降低了住院费用[(4.6±0.5)万元比(5.7±3.3)万元,t=-2.076,P=0.044]。不保留RGEV组围手术期胃瘫发生率14.0%(6/43),保留RGEV组无胃瘫病例发生(P<0.05)。中位随访时间31.8(5.2~43.7)个月,保留RGEV组与不保留RGEV组总体生存期分别为(35.4±1.8)个月和(37.6±1.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6);无病生存期分别为(32.0±2.2)个月和(35.5±2.0)个月,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201)。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中保留RGEV安全、可行,可降低术后胃瘫发生率,缩短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减少住院费用。与不保留RGEV相比,疗效相当。

  • 标签: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胃网膜右静脉 胃瘫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年龄≥80岁的177例左、右半结肠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表明,右半结肠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左半结肠组,肿瘤直径大于左半结肠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左半结肠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左半结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中头侧中间入路与尾侧中间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患者10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行头侧中间入路51例患者为头侧组,行尾侧中间入路51例患者为尾侧组。采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术中血管损伤、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术后临床指标及肿瘤指标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尾侧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头侧组(P<0.05)。术中血管损伤、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清扫数目、标本质量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入路方式均为符合肿瘤根治性手术原则的有效手术入路方式,其手术效果相当。尾侧中间入路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更有优势。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 结肠切除术 前瞻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腹腔镜结肠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结肠患者104例分为对照组(n=52)、研究组(n=52)。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结肠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结肠癌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开腹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技术较开腹术治疗右半结肠的疗效及入路选择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7例右半结肠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开腹组(32例,开腹手术)、传统组(35例,侧方入路的腹腔镜根治术)和SMA组(30例,动脉优先入路的腹腔镜根治术)。采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围术期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累积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传统组和SMA组相比,开腹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SMA组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SMA组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清扫数量比开腹组、传统组多,术中出血量比开腹组、传统组少(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开腹组为28.1%,传统组为8.6%,SMA组为6.7%,三组比较开腹组>传统组>SMA组(P<0.05)。术后3年生存率开腹组为65.6%,传统组为65.7%,SMA组为70.0%,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治疗右半结肠可减少对机体的创伤,有利于术后恢复,同时以动脉优先入路可增加淋巴结清扫范围。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 剖腹术 手术后并发症 存活率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右半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0例患者术前均行平扫和增强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检查,患者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将血管图像打印成1∶1完全仿真实体,设为3D打印组;患者术前仅行平扫和增强CT检查,设为对照组。60例患者均行右半结肠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观察指标:(1)3D打印组患者术前3D打印模型中Henle干的解剖类型及其与术中实际解剖类型的吻合情况。(2)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为(64±7)岁,年龄范围为44~78岁。60例患者中,3D打印组30例,对照组30例。(1)3D打印组患者术前3D打印模型中Henle干的解剖类型及其与术中实际解剖类型的吻合情况:30例3D打印组患者术前3D打印血管模型中,28例有Henle干,其中7例由胃网膜右静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构成2支型胃胰干;13例由胃网膜右静脉、中结肠静脉和(或)右结肠静脉构成2支型或3支型胃结肠干,包括4例由胃网膜右静脉和中结肠静脉构成2支型胃结肠干,6例由胃网膜右静脉和右结肠静脉构成2支型胃结肠干,3例由胃网膜右静脉、中结肠静脉和右结肠静脉成3支型胃结肠干;8例由胃网膜右静脉、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中结肠静脉和(或)右结肠静脉构成3支或4支型胃胰结肠干,包括4例由胃网膜右静脉、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中结肠静脉构成3支型胃胰结肠干,2例由胃网膜右静脉、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右结肠静脉构成3支型胃胰结肠干,2例由胃网膜右静脉、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中结肠静脉、右结肠静脉构成4支型胃胰结肠干。28例患者术前3D打印模型中Henle干的类型与术中Henle干实际类型吻合率为100%(28/28)。(2)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3D打印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肺部感染),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7±18)min,(79±29)mL,(19.1±2.8)枚,3例(1、1、0、1例),(9.0±2.5)d,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72±16)min,(118±17)mL,(15.6±2.6)枚,4例(1、1、1、1例),(9.1±2.6)d,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30,-18.400,3.318,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75,t=0.103,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应用3D打印技术可有效评估术前血管解剖走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淋巴结清扫数目。临床试验注册: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1800017161。

  • 标签: 结肠肿瘤 扩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 3D打印技术 术前评估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右半结肠根治切除的标准术式。传统的2D腹腔镜手术虽然仍是目前的主流,但随着技术进步,3D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同样迅猛。相比传统的2D腹腔镜,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三维立体视觉效果,使得手术的操作更精细,定位更准确。在右半结肠手术中无论是在解剖层面的拓展,Henle干的处理,淋巴结清扫还是消化道重建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由于3D腹腔镜良好的纵深感和距离感,使得初学者能更快的适应镜下的手眼配合,增加术中操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减少错误操作,缩短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的学习曲线。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成像,三维 右半结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结肠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患者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结肠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共计 64例,入院时间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2月间,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接受治疗的有 32例纳入参照组,另一组采取腹腔镜下结肠根治术进行治疗,接受治疗的有 32例纳入实验组,分析这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从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对比,两组的对比结果为( p<0.05),差异显著;从并发症发生率上对比,两组的统计学结果显示(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 开腹手术 结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CD)分级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标准:(1)盲肠至横结肠肝曲腺癌;(2)行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术。排除标准:(1)术前存在严重器官功能障碍;(2)肿瘤侵及邻近器官或出现远处脏器转移;(3)急诊手术治疗;(4)腹腔镜下不能完成手术,中转开腹;(5)资料不全。根据上述标准,纳入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手术的141例患者临床资料。男89例,女52例,年龄(61.8±11.0)岁。采用CD评分系统进行并发症分级评估。对可能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多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分组进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全组1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共有26例(18.4%)发生37例次并发症。CD分级:Ⅰ级15例(40.5%)、Ⅱ级21例(56.8%)、Ⅳa级1例(2.7%);主要以切口愈合延迟(7例次)、腹泻(6例次)以及呼吸系统并发症(5例次)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χ2=4.338,P=0.037)、体质指数≥28 kg/m2(χ2=5.971,P=0.015)及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00 g/L(χ2=3.985,P=0.046)的患者行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7.991,95%CI:2.203~28.983,P=0.002)和体质指数≥28 kg/m2(OR=4.231,95%CI:1.034~17.322,P=0.045)是影响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术后随访1~48(中位数24)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年龄<65岁与≥65岁者以及体质指数<28 kg/m2与≥28 kg/m2者的术后累计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χ2=0.986,P=0.321;χ2=0.370,P=0.543)。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手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为CDⅠ~Ⅱ级,老年及肥胖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对老年及肥胖患者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结肠肿瘤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腹腔镜 Clavien-Dindo分级 多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尾侧入路与中间入路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尾侧入路右半结肠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88例右半结肠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尾侧入路组及中间入路组,各44例,进行不同入路的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尾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为(112.7±42.1)min,术中出血量为(51.7±4.8)ml,显著少于中间入路组的(130.5±37.2)min、(72.3±5.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阳性淋巴结数目、中转开腹率、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尾侧入路法行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更加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更易于外科医师掌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直肠外科手术 尾侧入路法 中间入路法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行重叠吻合法在3D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行3D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3例,女55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30~76岁。138例患者术前右半结肠肿瘤均经肠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所有患者按日本大肠癌协会第9版《大肠癌规约》进行淋巴结清扫,严格遵循无瘤原则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和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9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138例患者均行3D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消化道重建采用平行重叠吻合法,无1例中转开腹。13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1.0±54.0)min,平行重叠吻合时间为(20.1±2.0)min,术中出血量为(60±21)mL。(2)术后情况:138例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5±0.4)d,术后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为(4.0±1.3)d,手术辅助切口长度为(3.0±0.2)cm,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2%(5/138)。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中,1例肠梗阻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吻合口漏,经胃肠减压、局部通畅引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腹腔积液伴感染行CT引导下置管引流后痊愈;1例切口感染给予控制感染,加强换药,局部冲洗引流后痊愈;1例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38例患者术后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9±8)枚,术后住院时间为(7.2±4.1)d,治疗费用为(4.8±1.4)万元。138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结肠腺癌,其中低分化腺癌27例,中分化腺癌92例,高分化腺癌10例,黏液腺癌9例。(3)随访情况:138例患者中,13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死亡(1例术后16个月发现多发肝转移,术后21个月死亡;1例术后20个月发现多发肝转移,术后24个月死亡),8例出现肿瘤远处转移,其中肝转移5例,肺转移1例,腹腔转移2例,死亡及转移患者的术后病理学分期均为Ⅲ期。其余123例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结论平行重叠吻合法应用于3D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中安全、有效。

  • 标签: 结肠肿瘤 消化道重建 平行重叠吻合 右半结肠癌手术 3D 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