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4~2003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陕西吴旗县、安塞县进行中国沙棘优良类型和俄罗斯优良沙棘品种引种试验,采用家系选择法初步筛选出5个中国沙棘生态经济型优良单株,对3个俄罗斯良种沙棘的生长适应性经济性状进行了评价.前者生长迅速、树冠好、根系发达、郁闭快、水土保持效益好,果实较大、单株产量较高、Vc和含油量较高,适于在黄土丘陵区种植;后者经济性状较好,果实大、无刺或少刺,但适应性较中国沙棘差.

  • 标签: 中国沙棘 生态经济型优良单株 半干旱黄土区
  • 简介:为研究半干旱黄土区长期封禁条件下植被自然恢复过程的动态特征,选取黄土丘陵沟壑区梁峁坡为研究区,基于2009和2016年样方调查数据,应用地统计方法,分析封禁25-32年之间坡面草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9年到2016年物种新增16种,坡面优势种由菊科、禾本科加豆科变为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莎草科。2)坡面生物量的平均值由2009年的98.57g/m2增加到2016年的141.27g/m2,坡下部的生物量明显增加,生境差异对生物量的影响减弱,群落更加稳定。3)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均值都明显增加,坡面总体上物种更为丰富,群落稳定性增大;半阳坡坡下物种基本达到稳定状态;其他立地类型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4)与2009年相比,2016年植被盖度、高度、生物量和干鲜质量比的空间自相关性均减弱;2009—2016年Margalef指数空间自相关性由弱变强,自相关距离约为60m;Shannon-Wiener指数空间自相关性持续微弱,Pielou指数由空间正相关变为负相关。总体上梁峁坡面植物物种更加丰富,空间分布更加均匀,群落稳定性增强。经过32年的封禁,在半干旱黄土梁峁坡面,植物生活型依然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半灌木的优势度明显增加,群落正在向更稳定的方向演替;但植被演替过程缓慢,为了加速植被恢复,适当的人工干预是必要途径。

  • 标签: 封禁治理区 物种多样性 Moran氏Ⅰ指数 黄土高原
  • 简介:为准确评价土壤有机碳的尺度效应,分析其多尺度的变异特征并找到控制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选取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为研究区,以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进行多尺度采样,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敖汉旗表层(0~20cm深度)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结果表明:县域、中等区域和小流域尺度上表层土壤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49,7.57和7.54g/kg。3种研究尺度上土壤有机碳均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变程在980~2100m之间,随着研究尺度的缩小,土壤有机碳的空间自相关距离逐渐缩小。不同研究尺度上各影响因子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相关关系存在较大差异,县域尺度上土壤和植被因子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最大,中等区域尺度上植被和海拔因子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最大,小流域尺度上海拔和坡度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最大。

  • 标签: 尺度效应 土壤有机碳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半干旱区
  • 简介:在"聚居背景—聚居活动—聚居建设"的景观"三元论"的哲学基础上,风景园林这一综合学科应对黄土高原的人居环境改善产生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黄土高原东部半干旱区环县的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从人居角度分析影响集水造绿的各类因素,从降水、坡度、坡向、河流、泉眼等自然因素以及城镇、道路、水库等人工因素的角度评价集水造绿的适宜性;以GIS技术进行数据整理与量化分级,通过综合考量确定集水造绿的优势地带等级,即适宜度分析;识别集水造绿的"节点"与"路径";规划水绿双赢的空间网络。研究证明,在引入适当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基底—节点—路径"方式构建的集水造绿优势空间网络能够适应人居环境集水造绿的需求。

  • 标签: 集水造绿 气候变化 生态修复 景观三元论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 简介:台湾西南部地区因气候、地形、环境特殊,使降雨在时间与空间上分布不均,易发生干旱,本研究利用标准化降雨指标衡量降雨丰缺情况,评估西南部地区干旱时空变动特性。以132个气象站为分析对象,以水文数据为主,干旱历史事件为辅进行整理,确认干旱的起始、延时状况及范围,并建立各项水文参数的干旱等级界限值,进而探讨该指标干旱监测能力。本文以2002年及2003年干旱惫为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标准化降雨指标可有效且准确地显示一场干旱的起始,具显著的干旱累积效应。利用累积4个月的标准化降雨作为评估指标,所预测出的干旱空间分布与历史干旱事件形态较为一致,因此以累积4个月的标准化降雨对西南部地区干旱事件进行描述是适当且合理的。

  • 标签: 时间尺度 标准化降雨指标 干旱时序
  • 简介:文章以黄土高原东部半干旱区环县的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在景观化集水造绿空间网络构建的基础上,基于水绿双赢理论,提出了以GIS空间分析技术为支撑的不同汇水区之间的平衡援助策略;指出根据区域内可收集雨水资源量,应优先保证该区域内优势节点和路径中集水造绿的生态需水,提出了测定区域内水绿平衡人为干预度临界点的方法;划分了大、中、小尺度汇水区,指出应根据各汇水区在人为干预度临界点的盈余和亏缺情况进行水绿调配规划;提出了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进程,预测了集水造绿区域的变化趋势.研究证明,以28.35%的人为干预度收集雨水,可以优先保证集水造绿优势“节点+路径”区的植物生长;将盈余区域的雨水收集调配至亏缺的汇水区,优先满足区域内节点、路径的生长,可以实现平衡援助;随着循序渐进的平衡增长,景观化集水造绿的空间网络可逐渐实现,以此作为人居环境改善的核心区域.

  • 标签: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水绿双赢 景观化集水造绿 水绿调配与平衡援助 人为干预度
  • 简介:半干旱区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九成宫基地,从蒙古沙棘亚种和中国沙棘亚种杂交子代雌株群体中选择出3株杂种优势显著的优良单株。它们兼有母本和父本的优良性状:生长适应性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明显超过双亲,果实产量高,营养品质好,棘刺较少。以杂雌新品系营造半干旱区生态经济型沙棘林,会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标签: 半干旱区 蒙古沙棘亚种 中国沙棘亚种 杂交子代 优良单株
  • 简介:广东省翁源县试验成功一种新型的旱地桑优耕法,即把传统的造桑造肥(年施肥5~6次)的管理方法,改为按产茧指标.定出年施总肥量,分两次于二月中旬(春雨前)和七月下旬(秋淋夜雨前)开深沟,以前期60%,后期40%的比例施下,并在第二次施肥时结合复盖稻草的综合管理方法。起到疏松土层,增强保水、保肥性,减少了养分流失和减轻秋期干旱的为害,提高肥效,保证了桑树生长,延长桑树生长期的作用,也符合桑树生长的要求,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同时,大面积试验、示范所取得桑叶增产明显,平均比造桑造肥(称常规法)法,桑叶增产20%以上,叶质优,养蚕茧粒大,茧层厚.公斤茧价高,产出大,经济效益显著。实践证明:旱地桑田也能变低产为高产.对改变一向认为旱地桑难高产的看法.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旱地 造肥 施肥 桑树 生长 桑叶
  • 简介:1效益分析及技术特点日光温室红地球葡萄栽植后.前期大部分时间通过露地生长.后期通过人为调控温室内小环境继续生长.葡萄苗第1年栽植,第2年挂果。3至4年进入盛果期(为保证产品质量,667平方米产量控制在1500千克左右),果实在元旦、春节采收上市.可溶性固形物在18%以上,果实着色良好。品质优良,单粒质量10-14克.产量稳定,冬季不经贮藏直接现采现售,经济效益显著。

  • 标签: 延后栽培技术 红地球葡萄 日光温室 冷凉地区 干旱 可溶性固形物
  • 简介:<正>山西省柳林县薛村乡青年农民刘笑发明的“旱地水作物全封闭种植法”,专家们评价说,能和以色列闻名世界的滴灌耕作法媲美。其做法是:把垄背和垄沟一块铺上地膜,把雨水都存在垄沟里,雨过天晴后,再往积水沟的表面盖一层地膜,渗漏和蒸发的问题就全解决了。到用水的时侯,在垄坡上扎一排孔,让水渗透到作物根部,这就形成了“局

  • 标签: 全封闭 旱地 水作 青年农民 作物根部 柳林县
  • 简介:聚土免耕是一项集改土、水土保持、抗旱和增产为一体,适合于四川丘陵区广大旱地的一种新型旱农技术。一般每年增加粮食15~20%,减少土壤侵蚀和汇流面积,中等干旱年可保产,更兼具有加深耕作层,增加有机质之作用。农作、蔬菜、甘蔗、林地及牧草都可采用。按1m垄1m沟作垄,垄高

  • 标签: 免耕种植 土壤侵蚀 丘陵区 旱农 作垄 改土
  • 简介:近日,农业部在甘肃省天水市召开了全国旱地小麦技术培训会,其主要内容是旱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与会领导及专家学者参观了天水市清水县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生长情况,在连续长期干旱的情况下,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在放花期生长旺盛,绿意盎然,穗长穗大,株高在90~100cm;而露地小麦因受旱则显得根枯叶黄、秆矮穗小,籽粒较少,株高只有30~40cm。可见,旱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是一项非常成功的栽培技术,它是旱地小麦生产的一场革命。

  • 标签: 旱地小麦 穴播技术 覆土 生长情况 技术培训
  • 简介:景泰县位于甘肃中部,黄河西岸,属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年均气温为9.1℃,无霜期141天左右。年均日照2713小时,年降水量为185.6mm,年蒸发量为1722.8mm。全县光热资源丰富。全县山旱地2.15万hm~2,其中正路镇、寺滩乡有水旱地0.05万hm~2(生育期保灌3次水),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m以上的山区,适宜种植小麦、胡麻、大蒜、娃娃菜、萝卜等。

  • 标签: 紫皮大蒜 光热资源 甘肃中部 栽培技术 寺滩 年降水量
  • 简介:为了更好地发挥“塞上江南”——宁夏引黄灌区农业生产光、热、水、肥的有利条件,改变粮食作物种植“一年一熟”、“套种两熟”为“一年两熟”“复种两熟”,减轻蔬菜人工移栽劳动强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宁夏2011年起开展冬小麦收获后机械移栽玉米和机械移栽蔬菜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辐射带动效果,旱地机械化移栽技术已经被宁夏农牧厅确定为自治区主推的农机化实用技术之一.

  • 标签: 机械化移栽技术 宁夏引黄灌区 旱地 机械移栽 资源利用率 土地产出率
  • 简介:目前,全国的旱情十分严重。截至3月18日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9736万亩,有2054万人、1260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旱灾最重的是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受旱耕地面积8368万亩,占到全国受旱面积的86%。

  • 标签: 养殖业 几何 干旱 受旱面积 耕地面积 饮水困难
  • 简介:本文对"鄂尔多斯东胜经济开发区内部昆独龙景观河的规划设计案例"进行了介绍,对这类干旱城市的自然行洪河道的改造利用进行了重点分析,再结合当地水纹特点进行科学利用,形成了一条水体相对稳定的城市内河。方案中对河道的行洪布置,雨洪吸纳,驳岸处理和河道纵断面整理都有设计,在该基础之上结合河道两侧城市地形及用地状况,利用园林手段对河道及河道两侧绿化进行美化处理,全面打造一条美丽的城市景观河道。这类改造提升后的干旱城市的河道景观园林符合现代城市空间的需求,以多元的景观形态应对多元化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城市不同斑块对其的诉求。

  • 标签: 河道景观 园林景观 水体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