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检测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及体液免疫功能检测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48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 4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观察对象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体液免疫功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AT水平降低, Fbg、 D-D、 BPC、 PCT、 PDW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IgA、 IgM、 IgG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及体液免疫功能检测在小儿重症肺炎诊疗中有均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可为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 标签: 凝血指标 血小板参数 体液免疫 小儿 重症肺炎 应用价值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妊娠晚期血脂及凝血功能指标的特点,为进行合理、有效的孕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 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55 例作为研究 组,另随机抽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分娩的正常孕妇 55 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 外周血中血脂、脂蛋白和红细胞比容 (HCT)、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 TC 、 TG 、 LDL-C 水平均明显升高, HDL-C 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 HCT 、 FIB 、 D-D 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血小板计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存在明显的高血脂、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前状态,临床医生关注患者 血糖控制水平的同时也要对其血脂及凝血功能进行定期监测,及时进行必要的干预。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血脂 脂蛋白 红细胞比容 凝血功能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 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为上述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60 例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 30 例作为研究资料,其中 30 例患者为脑出血,作为脑出血组, 30 例患者为脑梗死,作为脑梗死组, 3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 D-二聚体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 PT、 APTT和 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脑梗死组患者的 Fib和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脑出血组患者的 PT、 APTT、 TT和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脑出血组患者的 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脑梗死和脑出血组患者 PT、 APTT、 TT、 Fib和 D-二聚体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与健康人群具有明显的组间差异,且两种疾病上述指标水平也具备其各自特点,可作为脑出血和脑梗死的临床辅助诊断手段,提高疾病的早期确诊率。

  • 标签: 脑梗死 脑出血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 效果及对患者 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月~ 2019 年 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08 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组,每组 各有患者 54 例。对照组患者 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 组患者 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 两组患者的 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4.4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 PT 及 aPT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取得的 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凝血指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临床疗效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对皮下注射抗凝血剂患者减少皮下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8例行抗凝血剂皮下注射患者按照注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行常规质量控制)、实验组(结合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予以质量评价与改进),各24例。比较两组皮下出血情况及满意度。结果:相较对照组,实验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

  • 标签: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皮下注射抗凝血剂 皮下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病程的细菌性炎症患者中降钙素原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选 2016年 2月至 2019年 3月于我院就诊的 399例不同病程的细菌性炎症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与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统计 399例细菌感染不同程度病患凝血指标分布情况, 399例病患根据 PCT表达水平高低来展开炎症程度分组,在 PCT表达量上升时,凝血相关指标会不断增加,统计学有对比意义( P< 0.05)。结论:在不同病程的细菌性炎症中凝血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降钙素原与凝血功能指标同向变化提示凝血功能的监测可在有效鉴别脓毒病程情况,值得临床思考。

  • 标签: 细菌性炎症 降钙素原 凝血功能指标 相关性分析
  • 简介: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08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 54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4.4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 PT 及 aPT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 阿司匹林 ; 氯吡格雷 ; 临床疗效 ; 凝血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lopidogrel combined with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coagulation indexes of patients. Methods: 108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method, with 54 patient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spirin 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The clinical efficacy,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 (aPT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44%,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1.48%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T and aPT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Clopidogrel combined with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coagulation index of patients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后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等指标的检测在股骨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 意义。方法:将我院在 2016年5月到2019年5月股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 者资料,对比未输血患者与输血患者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 )未输 血组和输血组手术后的FIB 、 TT 、 APTT 、 PT 指标都有所上升,但是输血组凝血功能四项指 标上升明显高于未输血组, ( P结果有显著差异。( 2)未输血组和输血组手术 后血常规对比中,主要从PLT 、 HCT 、 Hb 、 RBC 指标进行对比。其中 PLT 指标手术后有显著 差异 , ( P<0.05 ) ; HCT 、 Hb 、 RBC 指标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股骨骨折患者 围手术期应该加强对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并且对患者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以此 来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 标签: 股骨骨折 围手术期 血常规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干预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血栓栓塞症重症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影响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临床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血栓栓塞症重症患者202例,将其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1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两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时,给予其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辅助治疗,观察组给予集束化干预措施辅助治疗,整理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凝血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采用集束化干预措施后,患者的凝血指标受到影响而出现明显改善,同时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血栓栓塞症重症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采用集束化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情况,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集束化干预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血栓栓塞症 凝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简化JSTH评分标准中各指标对脓毒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即确诊为脓毒症的3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4例,女132例。使用简化JSTH评分诊断DIC,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合并DIC组及脓毒症未合并DIC组。收集患者入ICU当日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凝血酶原时间(PT)和抗凝血酶(AT)等信息,将上述指标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做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各指标与DIC诊断及预测28 d病死率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根据简化JSTH评分,诊断出脓毒症合并DIC共143例,其PLT、FDP、AT、P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28 d病死率与非合并DIC组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简化JSTH评分与APACHEⅡ、SOFA评分均有显著相关性(r=0.496、0.612,均P<0.01),PLT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相关性最好(r=-0.440、-0.568,均P<0.05)。简化JSTH评分中各指标诊断脓毒症DIC效能评价,PLT的ROC曲线下面积(AUG)为0.933,而其敏感度93.0%,特异度85.0%。简化JSTH中各指标预测脓毒症28 d病死率,AT的AUG为0.813,且敏感度(81.6%)及特异度(73.6%)均为最高。结论简化JSTH评分标准可用于脓毒症DIC的早期诊断,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该标准中PLT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最好,且其早期诊断效能最强;AT对28 d病死率预测价值较好。

  • 标签: 脓毒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简化JSTH评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统计学方法在间接法建立参考区间中的实用价值。方法方法学评价。调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期妇女凝血指标,共收集32 401例孕妇数据,其中早孕组11 151例,中孕组4 872例,晚孕组16 378例。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各孕龄组内是否需要根据年龄进行参考区间分组。PT和APTT在三个孕期均需要根据年龄进行分组,FIB和TT在晚孕期、D-D在早孕期需要根据年龄分组。采用非参数法、Hoffmann法和Q-Q图法计算各指标的参考区间。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儿门诊招募健康孕妇42例作为参考人群,验证建立的参考区间并比较参考人群检测结果在3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参考区间外的百分比。结果35岁以下早孕期PT、APTT、FIB、TT的参考范围分别为(10.44~13.11)s、(25.29~35.88)s、(2.61~4.64)g/L和(11.53~15.58)s6项指标水平随孕期进展产生显著差异,PT和APTT在3个孕期内均需要根据年龄进行分组,FIB和TT在晚孕期、D-D在早孕期需要根据年龄分组。数据量较大时,Hoffmann法所建立的参考区间和非参数法较接近,Q-Q图法建立的参考区间略宽于Hoffmann法。数据量较小时,应用Hoffmann法和Q-Q图法计算的参考区间更为可靠。应用Hoffmann法计算的。结论妊娠期凝血功能指标需要根据孕期及年龄分组,基于Hoffmann法的间接法可以作为直接法的替代方法。

  • 标签: 妊娠 血液凝固试验 参考值 统计学,非参数 正态分布
  • 简介:摘要高海拔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和经济建设战略区域,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创伤时有发生,与之相关的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和创伤性凝血病是威胁伤员健康的重要因素。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可以影响正常平原移居人群的凝血功能,出现高凝和纤溶抑制状态。高原地区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也主要表现为高凝状态的难以纠正。根据既往研究,笔者提出了高原地区创伤性凝血病可能的特点,为后续指导平时战时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和创伤性凝血病的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高原 创伤和损伤 凝血功能 创伤性凝血病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Sonoclot分析仪监测的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指标与肝移植术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关系。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200例行亲体肝移植术的胆道闭锁患儿的病历资料,术后1周内由床旁超声多普勒观察术后早期血栓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血栓形成组和无血栓形成组。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缺血再灌注后1 h Sonoclot分析仪监测的ACT用于术后早期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ELD评分、肝脏冷缺血时间和再灌注1 h时ACT是肝移植术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onoclot分析仪监测的ACT诊断肝移植术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及其95%可信区间为0.92(0.934~0.983),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80.2%,最佳截断值为228.5 s。Sonoclot分析仪监测的ACT是肝移植术患儿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维持ACT≥228.5 s可减少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发生。

  • 标签: 血液凝固 肝移植 儿童 血栓形成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凝血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收集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内我院四肢骨折患者共 40 例开展研究,严格依照数字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20 例),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 20 例),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凝血指标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态和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 PLT 、 FIB 、 PT 和 APTT 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此外,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 P<0.05。 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有效改善四肢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四肢骨折 围术期 生活质量 凝血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 2018年 3-8月收治体检健康志愿者 80例,应用 2种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标本进行凝血检验。甲组使用 BD凝血真空采血管,乙组使用国产抗凝管。分析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组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低温保存 8h后, TT、 APTT、 PT高于即时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室温保存 4h后, TT、 PT、 APTT高于即时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FIB在室温、低温保存以及即时检查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质量的真空采集血管会对检查结果造成一定影响,而保存时间、放置温度均会影响检查结果,为了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应选择合适的凝血真空采集管,并在 2h内完成检查。    关键词 凝血检验 ;真空采集血管 ;放置时间 ;放置温度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time and blood vessel collection on blood coagulation test. Methods: from March to August 2018, 8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admitted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Two kinds of blood coagulation vacuum blood collection specimens were used for coagulation test. In group A, blood vessels were collected by BD coagulation vacuum, and in group B, anticoagulation tubes made in China were us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coagulation test result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T, FIB, APTT and P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8 hours of cryopreservation, TT, APTT and P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mmediate examination (P < 0.05); after 4 hours of room 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TT, Pt and APT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mmediate examination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IB in room temperature, cryopreservation and instant examination (P > 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quality of vacuum collection vessels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while the storage time and temperature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examination, we should select a suitable coagulation vacuum collection tube and complete the examination within 2 hours.

  • 标签: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以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为特征的可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为PICU收治患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脓毒症时炎症、凝血反应相互促进,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普遍存在,在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脓毒症的最终转归至关重要。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非单一途径驱动,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均起重要作用,故针对单一途径进行治疗难有良好效果。故该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临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临床寻找有效治疗方法及最佳干预时机提供参考。

  • 标签: 脓毒症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指标检测方法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