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乳腺癌保留乳房和乳房切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由同一组手术医师连续完成的保留乳房或乳房切除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按照人组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入组条件患者232例,使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制定的测量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和QLQ-BR23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于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调查期间,发放并回收生活质量调查问卷207份,分为保留乳房组(101例)和乳房切组(106例)。两组患者腋窝手术方式、化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文化程度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肿瘤分期差异采用Z检验,生活质量数据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结果问卷回收率为89%(207/232)。对比两组患者-般资料,结果显示,保留乳房组和乳房切组在肿瘤分期、腋窝淋巴结手术情况、化疗、内分泌治疗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925,x^2=5.129、0.121、1.943,P均〉0.050),但保留乳房组的放射治疗比例明显高于乳房切组[91.1%(92/101)比28.3%(30/106),x^2=84.248,P〈0.001],且文化程度高者(高中及以上学历)占80.2%(81/101),显著高于乳房切组的60.3%(64/106)(x^2=9.684,P=0.017)。QLQ—c30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领域及疲乏、恶心与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便秘、腹泻、经济困难等子量表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6、2.297、2.106、-1.529、-0.400、0.689、-1.050、0.354、-1.219、-0.473、1.027、-0.118、0.623、0.179、-1.066,P均〉0.050)。QLQ-BR23结果显示,保留乳房组患者的体象评分(83.2±19.6)显著高于切�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区段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子宫切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以评估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90例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46例,对照组44例.干预组除行腹式子宫切术外,在围手术期行心理干预,即:支持性心理治疗、健康教育、个别深入的心理治疗、家庭和社会支持治疗等;对照组则仅采取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皆于入院时、术后半年填写WHO-QOL-100,观察两组在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45岁以下的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半年时性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明显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提高性生活质量及性生活的满意程度;明显改善自尊、体象感、人际关系、社会支持、总的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生活质量.结论应重视并了解子宫肌瘤患者对子宫切术存在的不良心理,积极进行心理干预,重点放在性生活、体象感、自尊、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方面,能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全切术 心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受盆底重建术治疗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随访,通过盆腔器官脱垂定量检查法(pelvicorganprolapsequantitation,POP–Q)分期评价解剖疗效,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pelvicfloorimpactquestionnaire-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elvicfloordistressinventory-20,PFDI–20)和POP–尿失禁性生活问卷–12(pelvicorganprolapse/urinaryincontinencesexualquestionnaire-12,PISQ–12)三种生活质量和性生活问卷评价功能疗效,从而分析盆底重建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手术均进行顺利,术中术后均无输血,无直肠、膀胱、尿道、血管及神经等损伤。除1例术后尿潴留外,其余均1~2d恢复自主排尿,近期并发症为1.7%(1/56)。2例网片侵蚀,远期并发症为3.5%(2/56)。术后1年主、客观治愈率均为100%。PFIQ–7和PFDI–20评分显示术后生活质量较术前显著提高(t分别=16.69、19.21,P=0.000),而性生活质量改善不大(t=0.124,P=0.613)。结论盆底重建术用于纠正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安全、创伤小、解剖和功能恢复率高,复发率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性生活质量影响不大,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肯定,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全盆底重建术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疗效 安全性 尿潴留
  • 简介:目的本研究应用甲基化芯片技术研究妊娠糖尿病网膜下脂肪与正常对照组的基因组甲基化差异,提供妊娠期糖尿病网膜下脂肪基因组范围内的甲基化差异数据背景,为寻找妊娠糖尿病网膜脂肪基因表达差异原因提供线索。方法收集3例通过OGTT实验确诊但未经过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同期3例年龄,孕次产次,孕前BMI与之无差异的健康对照者网膜下脂肪组织,提取总RNA后,采用IlluminaMethylationBeadChipchip芯片进行检测,并进行基因甲基化结果进行比较,寻找具有甲基化差异的基因。结果结果发现两研究组中网膜下脂肪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存在差异。妊娠糖尿病组中总共有1298个基因发生了低甲基化,1570个基因发生了高甲基化。这些基因参与了细胞骨架构建,细胞凋亡调控,细胞核内信号转导,糖和脂代谢,炎症反应等。进一步数据分析发现,两组样本在miRNA启动区上位点甲基化变化水平不一致的基因有3个,包括:PSORS1C1,PCDHB13和DKFZp686A1627。在同一CpG岛区域位点甲基化变化水平不一致的基因有7个,在miRNA区域具有甲基化差异的基因有13个。结论正常对照组与GDM组中基因的甲基化位点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该基因在组织中表达的蛋白水平在两组中的差异表达密切相关。是否甲基化的差异是导致相应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的原因还需要深入的研究。未来需要进一步弄清DNA甲基化在网膜下脂肪中对基因表达目标蛋白的调控作用,为妊娠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线索。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甲基化谱 全基因组 网膜下脂肪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和研究在县市级医院急诊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急性中毒的临床救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264例急性中毒患者,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并对毒物构成、病情程度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男女比例为1.9:1,高发年龄段在25-45岁,占总数的53.4%(141/264);职业排序为无业人员,占34.8%,其次为农民,占16.3%;中毒原因以自杀为主,占62.1%(164/264);中毒毒物构成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有机磷农药、抗精神药物和镇静安眠药,分别占32.6%、12.2%、11.5%,重度中毒和中度中毒比为1:1.7,总体病死率5.3%,其中百草枯及氨基甲酸酯类中毒病死率最高,分别为41.7%和40.0%。结论:急性中毒的主要涉及种类为有机磷农药、抗精神药物和镇静安眠药,应当做好相关药物的管理,熟练掌握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做好全民文化宣传,做好急性中毒事件的防治。

  • 标签: 急诊科 急性中毒 流行病学
  • 简介:孕产期保健是指从怀孕开始到产后42天对孕妇、产妇和胎儿、新生儿所进行的系统检查、监护和保健指导及分娩处理等。一个妇女从妊娠开始,经过40周至婴儿娩出的过程中,无论是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都可能遇到一些有害因素,因而造成孕产妇疾病或胎婴儿异常,严重者可导致孕产妇或围产儿死亡。

  • 标签: 孕产妇保健 管理模式 农村 孕产期保健 围产儿死亡 分娩处理
  • 简介:糖调节受损人群是指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的人群。如果对糖调节受损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能大大延缓其糖调节受损程度的进展,推迟其成为糖尿病患者的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对糖调节受损人群进行健康管理的几个环节(健康教育、危险因素分析、制定管理指标、随访),来探讨糖调节受损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

  • 标签: 糖调节受损 健康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depression,PPD)产前、产时、产后三阶梯预防模式。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孕妇310例为观察组,外院孕妇172例为对照组。产前:妊娠12周、28周、36周时分别进行焦虑和抑郁问卷调查,观察组除进行常规的孕妇学校培训外,发现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孕妇学校培训;产时: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cm时进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照组常规产时护理;产后:3周、6周随访进行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postpartumdepressionscale,EPDS)评分,对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干预,PPD患者给予药物和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妊娠12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初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周、36周SAS和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3产程末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催乳素(prolactin,PR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7天E2、P、PR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周、6周的EPDS评分和PPD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产时、产后三阶梯预防PPD模式有效,并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 标签: 产后抑郁 预防 模式
  • 简介:<正>文章发表在2013年6月的《Gynecoloncol》杂志上。作者通过5个案例报道临床上利用基因组测序对常见胎儿非整倍性进行非侵入性产前检查(NIPT)的次要发现。这5个案例分别为:案例1,NIPT发现染色体18p的巨大的复制,这一结果被羊水细胞CGH芯片分析结果所支持,最终核型分析证实为18p四体镶嵌性;案例2,NIPT怀疑母源性的18q近端缺失,被CGH芯片检测母亲白细胞DNA证实;案例3,NIPT筛查结果显示21和18三

  • 标签: 产前检查 非侵入性 基因组测序 非整倍性 胎儿 核型分析
  • 简介:国际产前诊断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ofPrenatalDiagnosis,ISPD)、母胎医学学会(SocietyforMaternal-FetalMedicine,SMFM)和围产期质量基金会(PerinatalQualityFoundation,PQF)于2018年1月在PrenatalDiagnosis上发表了联合立场声明。此声明是高通量测序,尤其是基因组测序在产前诊断领域临床应用的第一篇指南性建议/意见。鉴于国内尚无相关政策、规范或共识。本文仅就此联合声明结合国内产前诊断管理规范、高通量测序应用现状等进行解读,联合声明就以下三方面展开讨论。

  • 标签: 全基因组测序 产前诊断 医学学会 DIAGNOSIS 解读 指南
  • 简介:乳腺癌目前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但在中国,乳腺癌的诊治仍需进一步提高与规范。临床多学科协作团队(MDT)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主流肿瘤治疗模式,是规范乳腺癌诊治的重要手段。笔者就目前国内外MDT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诊疗工作管理 医学 综合疗法
  • 简介:子痫前期是严重威胁母儿健康产科常见病症,不适当产前检查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重因素。子痫前期需要适合其疾病发展特点的产前检查模式。对子痫前期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产前检查方案,提升产前检查内容和质量,是防范子痫前期及其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子痫前期-子痫 预防 个体化 产前检查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乳腺癌淋巴水肿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前脖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6年3-11月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淋巴水肿护理门诊就诊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在其首次就诊时以抑郁症筛查表——患者健康问卷9(PHQ-9)和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基线调查;从中筛选出PHQ-9I〉5分和(或)GAD-7≥5分的患者6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和试验组(n=33)。首次就诊时以上肢淋巴水肿27问卷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根据试验组评分结果界定试验组患者的心理护理等级,对试验组实施分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淋巴水肿期常规心理护理。2组患者淋巴水肿护理疗程中期及结束时分别评价PHQ一9、GAD-7及上肢淋巴水肿27问卷得分。2组患者问抑郁与焦虑症状、上肢淋巴水肿27问卷评分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最终62例患者完成研究(4例失访),其中试验组32例,对照组30例。进行淋巴水肿期分级心理护理后,试验组PHQ-9评分从(11.81±3.86)分降至(4.56±1.50)分,而对照组PHQ-9评分从(11.97±4.08)分降至(8.57±3.2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31,P=0.015),同组患者各时间点的PHQ-9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282.350,P〈0.001),心理护理的时间点与方法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36.899,P〈0.001);试验组GAD-7评分从(10.41±2.47)分降至(3.66±1.26)分,而对照组GAD-7评分从(10.23±4.18)分降至(7.40±3.5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65,P=0.041),同组患者各时间点的GAD-7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388.358,P〈0.001)

  • 标签: 乳腺肿瘤 护理过程 淋巴水肿
  • 简介:2015年1月美国妇科肿瘤学会(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SGO)联合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mericanSocietyofColposcopy&CervicalPathology,ASCCP)在《妇科肿瘤学》杂志发表了关于宫颈癌筛查的《过渡期筛查指南》。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筛查
  • 简介: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流动人口孕前保健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提高流动人口孕前保健依从性的模式进行探索,为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流动人口1300名女工进行研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观察流动人口孕前保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647名愿意接受干预模式为观察组,653名不愿接受干预措施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孕前保健系统知识培训、系统化管理模式及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孕前保健依从性情况,分析统计参加孕前保健和未参加孕前保健的女工计划妊娠率、不孕不育发生率、流产率、合并症发生率和出生缺陷儿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1300名调查对象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279份,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人群孕前保健参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孕前保健参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同文化程度是影响孕前保健参与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孕前保健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参加孕前保健者的计划妊娠率高于未参加孕前保健者,流产率、合并症发生率和出生缺陷儿低于未参加孕前保健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流动人口孕前保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卫生服务系统建设,做好孕妇信息跟踪,定期进行相关培训,保证孕妇孕期保健的依从性,为优生优育提供基础。

  • 标签: 孕前保健 流动人口 影响因素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