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0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0例卵巢肿瘤中,良性肿瘤283例,占67.38%,恶性肿瘤137例,占32.62%。不同年龄阶段卵巢肿瘤类型略有不同,21-50岁为卵巢肿瘤的高发年龄段,上皮性肿瘤最为多见,占52.53%;≤20岁患者中生殖细胞肿瘤最多见,占52.17%;≥50岁患者的肿瘤类型较多,其中上皮性肿瘤最多见,占59.52%。结论卵巢肿瘤的性质及组织学类型与患者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掌握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对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卵巢肿瘤 组织学类型 病理特点
  • 简介:长期以来,急性阑尾炎诊断依据主要是症状和体征,阑尾炎的误诊错治时有发生,文献记载,总人群急性阑尾炎误诊率在15%~20%[1],特别人群阑尾炎的误诊率则更高.目前阑尾炎的病死率在1%以下,引起阑尾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延误诊治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为提高对某一特殊位置阑尾炎的诊治水平,本文对盆腔阑尾炎临床特点进行总结.

  • 标签: 盆腔阑尾炎 诊断 急性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PHC)临床特点,为PHC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10例PHC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0%以上的患者以非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就诊,12.26%因并发症、合并症或转移症状就诊,3.55%因体检异常就诊;在有病理诊断的病例中,肝细胞癌占70.7%(29/41);HBV感染率为81.61%,男性高于女性(P〈O.01);AFP阳性率为70.5%,HBV感染者AFP阳性率明显高于非HBV感染者(P〈0.01);2.9%具有血吸虫病史,33.23%有嗜烟、酒史;4.52%具有PHC家族史。结论HBV感染是PHC的主要病原学因素,嗜酒、吸烟及血吸虫病等也可能是肝癌的风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流行,是减少PHC发生的关键所在;定期对健康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进行B超、AFP等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原发性肝癌生存率的关键。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甲胎蛋白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诊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综合病因及对症治疗,可提高疗效。结论癫痫持续状态不同的诊疗,预后不同。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治。方法选择在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160例口腔内科常见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腔内科常见疾病患者中,女患者高于男患者;此外,口腔内科常见疾病中,龋病及根尖周炎的发病率较高。本文患者采取牙髓及根管治疗,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疗效。结论临床口腔内科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口腔保健意识,对口腔常见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 标签: 口腔内科 常见疾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损伤进行临床治疗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用了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58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有5例患者出现脑功能或肢体功能障碍、有7例处于植物生存状态、有1例由于脑干功能受损或者器官衰竭导致患者死亡、有45例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开通绿色救援通道,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猝死的临床特点,提出预防老年猝死的预防方法,提高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对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38例老年猝死的病因和发病规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人的猝死是一种较常见的紧急危重病症,往往来不及诊治和抢救,复苏的成功率极低。结论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采用健康生活方式,及时到医院就治是预防老年猝死的关键。

  • 标签: 老年猝死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治。方法:选择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来我中心就诊的160例口腔内科常见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腔内科常见疾病患者中,女患者高于男患者;此外,口腔内科常见疾病中,龋病及根尖周炎的发病率较高。本文患者采取牙髓及根管治疗,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疗效。结论:临床口腔内科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口腔保健意识,对口腔常见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 标签: 口腔内科 常见疾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原发性肝癌临床与病理的特征。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进行分组,60岁以上(含60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组,60岁以下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并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病理学分型与临床症状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肝区隐痛、消化道出血、黄疸、上腹部包块、肿瘤自发破裂出血的占比分别为50%、22%、36%、64%、10%,均比对照组的76%、46%、52%、86%、20%要低很多,且两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纳差占比为86%,显著高于对照组20%,且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理学分型中Ⅰ级5例,Ⅱ级15例,Ⅲ级30例;对照组病理学分型中Ⅰ级30例,Ⅱ级15例,Ⅲ级5例,两组患者病理学分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 原发性肝癌 病理特点 临床特点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 2015年 1月 -2018年 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3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老年消化性溃疡多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不良生活方式较少,以十二指肠溃疡及复合溃疡多见,溃疡大小较大,预后较差,复发率高。结论 老年人一旦出现消化道症状,应该尽早进行内腔镜检查,一经确诊,应该针对消化性溃疡进行规范治疗,足量足疗程用药,减少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 消化性溃疡 临床分析   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明显延长,老年人口明显增加,从而使得老年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自然也明显呈现上升趋势,该病的患病率为 8.21~ 15.3%。 60岁以上人群的消化性溃疡为老年消化性溃疡,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在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并发症等方面均有明显的特点。为了正确认识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笔者对 2015年 12月 -2018年 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3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为提高老年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对 2015年 1月 -2018年 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3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上级医院进行内腔镜检查并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及 C-14呼气实验法得出的幽门螺杆菌与选择同期在医院住院治疗的 40例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照研究。老年组患者年龄范围为 60~ 78岁,平均年龄( 67.23±9.75)岁;男性 24例,女性 14例,病程 15天~ 20年,平均 5.3年;中青年组患者年龄范围为 19~ 47岁,平均年龄( 30.23±9.79)岁;男性 25例,女性 15例, 2组患者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及酗酒等一般情况、既往史、家族史、内腔镜检测报告、 X线钡餐、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及 C-14呼气实验法得出的幽门螺杆菌等临床资料。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 2015年 1月 -2018年 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3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老年消化性溃疡多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不良生活方式较少,以十二指肠溃疡及复合溃疡多见,溃疡大小较大,预后较差,复发率高。结论 老年人一旦出现消化道症状,应该尽早进行内腔镜检查,一经确诊,应该针对消化性溃疡进行规范治疗,足量足疗程用药,减少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 消化性溃疡 临床分析   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明显延长,老年人口明显增加,从而使得老年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自然也明显呈现上升趋势,该病的患病率为 8.21~ 15.3%。 60岁以上人群的消化性溃疡为老年消化性溃疡,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在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并发症等方面均有明显的特点。为了正确认识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笔者对 2015年 12月 -2018年 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3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为提高老年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对 2015年 1月 -2018年 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3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上级医院进行内腔镜检查并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及 C-14呼气实验法得出的幽门螺杆菌与选择同期在医院住院治疗的 40例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照研究。老年组患者年龄范围为 60~ 78岁,平均年龄( 67.23±9.75)岁;男性 24例,女性 14例,病程 15天~ 20年,平均 5.3年;中青年组患者年龄范围为 19~ 47岁,平均年龄( 30.23±9.79)岁;男性 25例,女性 15例, 2组患者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及酗酒等一般情况、既往史、家族史、内腔镜检测报告、 X线钡餐、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及 C-14呼气实验法得出的幽门螺杆菌等临床资料。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 2015年 1月 -2018年 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3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老年消化性溃疡多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不良生活方式较少,以十二指肠溃疡及复合溃疡多见,溃疡大小较大,预后较差,复发率高。结论 老年人一旦出现消化道症状,应该尽早进行内腔镜检查,一经确诊,应该针对消化性溃疡进行规范治疗,足量足疗程用药,减少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 消化性溃疡 临床分析   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明显延长,老年人口明显增加,从而使得老年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自然也明显呈现上升趋势,该病的患病率为 8.21~ 15.3%。 60岁以上人群的消化性溃疡为老年消化性溃疡,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在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并发症等方面均有明显的特点。为了正确认识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笔者对 2015年 12月 -2018年 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3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为提高老年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对 2015年 1月 -2018年 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3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上级医院进行内腔镜检查并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及 C-14呼气实验法得出的幽门螺杆菌与选择同期在医院住院治疗的 40例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照研究。老年组患者年龄范围为 60~ 78岁,平均年龄( 67.23±9.75)岁;男性 24例,女性 14例,病程 15天~ 20年,平均 5.3年;中青年组患者年龄范围为 19~ 47岁,平均年龄( 30.23±9.79)岁;男性 25例,女性 15例, 2组患者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及酗酒等一般情况、既往史、家族史、内腔镜检测报告、 X线钡餐、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及 C-14呼气实验法得出的幽门螺杆菌等临床资料。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腹症的临床特点临床鉴别诊断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80名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他,探讨急腹症的临床特点临床诊断的主要方式,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价值。结果80名患者全部表现为腹部的剧烈疼痛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病情发展迅速,临床伴有持续性或者阵发性的疼痛。其中出现腹部肿块的患者有10名,有30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有15名患者出现便血现象,有10名患者肛门停止排便,有15名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结论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多样,起病急,因此在临床鉴别和诊断中要借助一定的检测方式,提高急腹症诊断的准确性,提高治疗的效果。

  • 标签: 急腹症 临床特点 诊断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老年消化性溃疡多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不良生活方式较少,以十二指肠溃疡及复合溃疡多见,溃疡大小较大,预后较差,复发率高。结论老年人一旦出现消化道症状,应该尽早进行内腔镜检查,一经确诊,应该针对消化性溃疡进行规范治疗,足量足疗程用药,减少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老年 消化性溃疡 临床分析
  • 简介: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需要及时正确处理。笔者对2007~2009年收入院的16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临床特点 十二指肠球部 ULCER 2009年 慢性溃疡
  • 简介:目的观察并分析老年急性腹痛的急诊临床诊治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间本院接诊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腹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于本院急诊就诊的60例中青年急性腹痛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疾病特点以及诊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循环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泌尿系统的发病率最高。治疗结果提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降低,且误漏诊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老年急性腹痛患者多为泌尿系统疾病,病情不典型,误漏诊率较高,临床治疗效果相对较差,进行治疗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 标签: 老年 急性腹痛 急诊 诊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