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原发性痛经是妇女常见疾病,反复性大,难治愈,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都带来了严重影响。中医药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历史悠久,疗效较好,副作用小,有着独特的优势。近年来人们对原发性痛经的研究也比较多,文章就近年来中医药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中医药 治疗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我院药物新剂型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应用较多的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及透皮吸收制剂的应用情况。结果由于药物新剂型具有剂量小、毒性小等方面的优势,深受临床的欢迎,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情况。结论药物新剂型的不断发展,需要药师及医护人员根据其特殊因素,选择正确的给药方法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 标签: 缓控释制剂 靶向制剂 透皮吸收制剂 不合理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电子处方系统改进建议,促进电子处方的使用更加规范、标准。方法:通过对现有中药电子处方系统进行开发或升级,实现开方同时的智能审方以及开方后用药信息的查询统计。结果: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能够进行筛查并予以提示,通过建立查询字段,能够满足对以往处方的不同查询需求,促进处方的安全、经济,提高工作效率。结论:该模式符合中药工作特点,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电子处方 系统改进 规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麦(RE)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治疗的手段较丰富。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后应致力于构建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应提高中医科研水平,应开拓新的临床思维,发挥针灸药结合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多种效能综合发挥治疗作用的优势,使能优势互补,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药疗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普利醇调节血脂的药理学原理及其相应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来我院接受高血清胆固醇血症的患者100名,将10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患者。治疗组患者给予普利醇进行将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以美伐他丁进行降脂治疗。两组患者连续给药40天,统计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的含量,并对每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不良放应的人数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治疗组TC5.2±0.2;对照组TC5.3±0.2,治疗组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1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普利醇具有和他汀类药物相似的调节血脂的作用,但是不良反应较他汀类药物少,临床使用的安全性高。

  • 标签: 普利醇美伐他汀高血清胆固醇血症
  • 简介:摘要排便梗阻综合症(ODS)是一组复杂的症候群,对于以直肠前突和/或直肠粘膜内脱垂、内套叠引起的排便障碍,吻合器治疗经过了从PPH发展到STARR手术,目前经过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达到了相对满意的疗效,吻合器显然已经在近十年来承担了排便梗阻综合症治疗的重要角色。

  • 标签: 吻合器 排便梗阻综合症 PPH STARR
  • 简介:摘要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已近乎常规,该类药物的应用是防止术后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使外科手术的感染率显著下降。但如果使用不合理则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给患者带来危害,也加重了其经济负担。自2000年至今,国内已有大量关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现状、危害、原因以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干预和管理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促进了我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标签: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专项整治以来,我院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状况,分析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我院425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给药医嘱进行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率62.82%,单一用药占应用抗菌药物患者的68.54%,二联以上用药占31.46%。抗菌药物应用率较高,联合用药普遍。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应用之处,对存在的问题应制订相应措施。

  • 标签: 抗菌药物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肠造口患者数量逐年增加,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并不理想。近年来人们也在不断地尝试着采取多种形式对肠造口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出仍须进一步加强对造口患者的护理干预,重视对肠造口患者实施社区及家庭护理干预以能更有效地提高肠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肠造口 生活质量
  • 简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s,PPARs)属于核激素受体家族。PPARs包括3个亚型即α亚型δ亚型和γ亚型,PPARγ2亚型有两个常见多态:C1431T和Pro12Ala。研究证实在人类PPARγ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个危险因素,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有关。因此PPARγ基因多态性不仅直接参与了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并可通过增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来进一步促进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临床通过测定PPARγ基因多态性有可能分析出发生2型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肥胖和冠心病发病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现与诊断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 标签: PPARΓ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