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容量管理护理专案改善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跟观察组。给与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心力衰竭容量管理护理专案改善干预。于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ESC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力衰竭容量管理护理专案改善能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容量管理护理专案改善 自护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思考重症医学高容量血液滤过(英文简称“HVHF”)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筛选出本院在2020/1-2020/12期间接收的70例感染性休克重症患者,结合治疗模式的差异性,将其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与实验组(常规治疗+HVHF),各35例,之后对比2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临床疗效等。结果 实验组在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临床疗效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HVHF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有利于逐步增强临床疗效,缩减住院周期,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重症医学 高容量血液滤过 重症感染性休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不同膀胱灌注量下漏尿点压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术前行尿动力检查时分别给予膀胱灌注200、250、300、350 mL时,测出腹压漏尿点压及咳嗽漏尿点压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不同膀胱容量下同时测得的腹压漏尿点压及咳嗽漏尿点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术前尿动力检查时,如果膀胱灌注200 mL时无漏尿,可继续增加膀胱容量直至漏尿。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膀胱 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脓毒性休克患儿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PICU需机械通气的脓毒性休克患儿共41例,年龄1~5岁。在完全机械通气、充分镇静镇痛、无自主呼吸情况下(潮气量8~10 mL/kg),给予患儿容量负荷试验。容量负荷前后测量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射血分数(EF)等一般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NICOM)和TTE测量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每搏量变异度(SVV);此外,TTE测量主动脉流速时间积分变异度(ΔVTI )、下腔静脉变异度(ΔIVC)、下腔静脉膨胀指数(dIVC)。以ΔSVINICOM≥15%定义为有容量反应性,将患儿分为有容量反应组和无容量反应组。统计分析SVVTTE、ΔVTI、ΔIVC、dIVC、ΔCVP、SVVNICOM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1)有容量反应组23例,无容量反应组18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EF、CINICOM、CITTE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有容量反应组补液后HR、MAP、CI、SVI、CVP均较补液前改善(P<0.001),无容量反应组仅CVP在补液后明显升高,其余指标在补液后无改善(P>0.05)。(3)容量负荷前,有容量反应组的SVVTTE、ΔVTI 、ΔIVC、dIVC均较无容量反应组高(P均<0.001);容量负荷后,有容量反应组的SVVTTE、ΔVTI 、ΔIVC、dIVC均明显减低,无容量反应组只有ΔIVC指标在容量负荷后明显减低,SVV、ΔVTI、dIVC在容量负荷前后无统计学差异。(4)ROC曲线分析提示,SVVTTE和ΔVTI的曲线下面积为0.971,以12.04%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957、特异性0.944;ΔIVC的曲线下面积0.981,以25.98%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870、特异性1.000;dIVC的曲线下面积0.980,以29.86%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870、特异性1.000;ΔCVP的曲线下面积0.778,以2.5 cmH2O(1 cmH2O=0.098 kPa)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913、特异性0.556;SVVNICOM的曲线下面积0.874,以12.50%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869、特异性0.778。结论TTE监测的动态指标SVV、ΔVTI、ΔIVC、dIVC用于评估儿童容量反应性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其中ΔIVC和dIVC指标的准确性相对而言最高;ΔCVP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有限。

  • 标签: 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 容量反应性 儿童 脓毒性休克 动态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脓毒性休克患儿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PICU需机械通气的脓毒性休克患儿共41例,年龄1~5岁。在完全机械通气、充分镇静镇痛、无自主呼吸情况下(潮气量8~10 mL/kg),给予患儿容量负荷试验。容量负荷前后测量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射血分数(EF)等一般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NICOM)和TTE测量心脏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每搏量变异度(SVV);此外,TTE测量主动脉流速时间积分变异度(ΔVTI )、下腔静脉变异度(ΔIVC)、下腔静脉膨胀指数(dIVC)。以ΔSVINICOM≥15%定义为有容量反应性,将患儿分为有容量反应组和无容量反应组。统计分析SVVTTE、ΔVTI、ΔIVC、dIVC、ΔCVP、SVVNICOM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1)有容量反应组23例,无容量反应组18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EF、CINICOM、CITTE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有容量反应组补液后HR、MAP、CI、SVI、CVP均较补液前改善(P<0.001),无容量反应组仅CVP在补液后明显升高,其余指标在补液后无改善(P>0.05)。(3)容量负荷前,有容量反应组的SVVTTE、ΔVTI 、ΔIVC、dIVC均较无容量反应组高(P均<0.001);容量负荷后,有容量反应组的SVVTTE、ΔVTI 、ΔIVC、dIVC均明显减低,无容量反应组只有ΔIVC指标在容量负荷后明显减低,SVV、ΔVTI、dIVC在容量负荷前后无统计学差异。(4)ROC曲线分析提示,SVVTTE和ΔVTI的曲线下面积为0.971,以12.04%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957、特异性0.944;ΔIVC的曲线下面积0.981,以25.98%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870、特异性1.000;dIVC的曲线下面积0.980,以29.86%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870、特异性1.000;ΔCVP的曲线下面积0.778,以2.5 cmH2O(1 cmH2O=0.098 kPa)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913、特异性0.556;SVVNICOM的曲线下面积0.874,以12.50%为临界值,其灵敏性0.869、特异性0.778。结论TTE监测的动态指标SVV、ΔVTI、ΔIVC、dIVC用于评估儿童容量反应性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其中ΔIVC和dIVC指标的准确性相对而言最高;ΔCVP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有限。

  • 标签: 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 容量反应性 儿童 脓毒性休克 动态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舱内气压变化对容量型输液泵使用安全性和泵速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在高气压(表压0~0.10 MPa)和常压(北京地区大气压力)环境下,使用容量型输液泵泵速实时监测系统,测定输液泵设定流量为50、100 ml/h时的瞬时流量和平均流量,每种流量重复测定7次。观察容量型输液泵在高气压环境下(表压0~0.10 MPa)的使用情况,并比较在2种环境下输液泵的瞬时流量和平均流量。结果高压氧舱内匀速加、减压及高压稳压过程中,容量型输液泵可正常使用,未出现电器安全事故及使用故障。设定输液泵流量为50、100 ml/h时,输液泵的瞬时流量和平均流量在高气压(表压0~0.1 MPa)和常压环境下,测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量相对示值误差均在±2%之内。结论容量型输液泵可在高压氧舱内安全使用,且泵速准确。

  • 标签: 容量型输液泵 高压氧舱 安全性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护理干预持续质量改进在改善心功能III-IV级患者容量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90例心功能III-IV级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5月期间收入,按住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和观察组,组内分别有4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持续质量改进,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患者依从性和再入院间隔时间。结果 两组护理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6分钟步行距离(6MWT)值相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LVESD和LVEDD明显低于常规组,LVEF高于常规组,6MWT长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再入院间隔时间长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为95.56,高于常规组的77.7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使用VA-ECMO治疗的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容量特点,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接受VA-ECMO治疗的患者,筛选出VA-ECMO运行≥72 h的心源性休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分析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前72 h容量平衡情况。根据患者前72 h容量平衡结果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预后、CRRT上机率、IABP上机率、有创机械通气上机率,并计算与预后的相对危险度,比较预后是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选77例重症心源性休克患者。共存活41例,总存活率53.2%。48~72 h容量平衡和前72 h总容量平衡在不同预后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72 h总容量负平衡组患者,与正平衡组比较,较少联合CRRT或有创机械通气。前72 h负平衡组患者存活的相对危险度为1.81,95%可信区间(1.101~2.985),有更好的存活率。但根据每24 h容量平衡情况比较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VA-ECMO治疗的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前72 h总容量平衡呈负平衡的患者存活的可能性更大,且较少需要CRRT或有创机械通气。

  • 标签: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 心源性休克 容量管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气末阻断(end expiratory obstruction, EEO)期间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brachial artery peak velocity variation, ΔVp)对老年患者术中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心功能Ⅰ、Ⅱ级,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先后进行EEO试验和容量负荷(volume expansion, VE)试验,记录EEO前、EEO期间、VE前、VE后的MAP、心率、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各指标实验前后差值(Δ),记录EEO开始前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在EEO开始时、扩容前超声测量肱动脉峰流速并计算ΔVp。将扩容后每搏量增加值(increment rate of stroke volume, ΔSV)≥15%的患者纳入有反应组,<15%的患者纳入无反应组;共纳入84例患者,有反应组43例,无反应组41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作用。结果EEO试验前后和VE试验前后有反应组ΔMAP、ΔSV高于无反应组(P<0.05),心率差值(ΔHR)、ΔCV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O试验前有反应组SVV高于无反应组(P<0.05)。有反应组EEO期间ΔVp和VE前ΔVp高于无反应组(P<0.05)。EEO试验前后ΔMAP、ΔHR、ΔCVP,EEO试验期间ΔVp及EEO前SV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862、0.615、0.514、0.524、0.797;VE试验前后ΔMAP、ΔHR、ΔCVP及VE前ΔVp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分别为0.667、0.521、0.542、0.779。EEO期间ΔVp≥30.2%为截断值,敏感度91.1%,特异性81.8%,EEO前SVV≥8.7%为截断值,敏感度84.5%,特异性73.4%,VE前ΔVp≥27.6%为截断值,敏感度81.5%,特异性72.8%。结论本研究中,EEO期间ΔVp≥30.2%可对老年患者术中患者容量反应性进行有效预测。

  • 标签: 老年人 呼气末阻断 超声测量 肱动脉峰流速变异度 容量反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inferior vena cava respiratory variation index, IVC-RVI)预测膝关节镜手术驱血引起的容量变化,为临床预测驱血所引起容量变化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间全身麻醉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驱血带进行驱血。记录所有患者驱血前IVC-RVI和驱血前后的心率、MAP、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以每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bility, SVV)≥15%作为评价有容量反应性的金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有容量反应性(CR)组和无容量反应性(NCR)组。分析IVC-RVI与SVV相关性,绘制IVC-RVI预测C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Youden指数、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患者IVC-RVI与SVV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655,P<0.05)。IVC-RVI预测CR的AUC为0.899(95%CI=0.835~0.963, P<0.05)。IVC-RVI预测切点为17.3%,预测敏感度79.2%,特异性86.5%。结论全身麻醉下膝关节镜手术中,IVC-RVI可有效预测驱血所引起容量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 膝关节 关节镜手术 容量反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ostCare监测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和脉压变异率(pulse pressure variation, PPV)预测头低截石位宫腹腔镜手术患者容量反应的准确性。方法选择30例择期行宫腹腔镜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0~60岁。采用MostCare监测患者MAP、心率、每搏量(stroke volume, SV)、每搏输出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 SVI)、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 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SVV、PP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开始建立人工气腹血流动力学平稳后,在头低截石位下10~15 min内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7 ml/kg进行容量负荷试验。记录麻醉后平卧位气腹前(T1)、人工气腹后头高截石位容量负荷试验前(T2)、容量负荷试验结束后(T3)的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容量负荷试验前后SVI差值(△SVI)=15%为标准,分为有反应组(△SVI≥15%,16例)和无反应组(△SVI<15%,14例)。绘制SVV和PPV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曲线,预测容量反应的准确性和诊断阈值。结果与T1比较,T2时有反应组CO及T2、T3时两组SVV、PPV降低(P<0.05);与T2比较,T3时两组SVV和PPV降低(P<0.05),有反应组SV、SVI、CO和CI升高(P<0.05);T2时无反应组SVV和PPV值低于有反应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V和PPV预测容量反应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81和0.94,SVV和PPV的诊断阈值分别为8.0%和7.5%,敏感度分别为75.0%和87.5%,特异性分别为78.6%和92.9%。结论MostCare监测SVV和PPV均可预测头低截石位宫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容量变化,但两者诊断阈值较标准值均降低,且PPV的准确性高于SVV。

  • 标签: 每搏量变异度 脉压变异率 手术体位 宫腹腔镜手术 容量反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容量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肺部手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高容量(40 ml)0.4%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E40组)和经典容量(20 ml)0.4%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E20组)。2组全身麻醉诱导前均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40组注入0.4%罗哌卡因40 ml,E20组注入0.4%罗哌卡因20 ml。2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毕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0.05 μg·kg-1·h-1,PCA剂量0.04 μg/kg,锁定时间10 min,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NRS评分≤3分。当NRS评分≥4分,静脉注射吗啡5 mg补救镇痛。记录阻滞起效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记录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首次追加吗啡时间和术后48 h内追加吗啡患者比率;记录术后12、24、36和48 h内累积追加阿片类药物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量+吗啡追加量)和镇痛满意度评分;记录拔除气管导管时间、ICU停留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出院时间;记录术中低血压、高血压和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E20组比较,E40组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术后48 h内追加吗啡患者比率降低,术后24、36和48 h内累积追加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和首次追加吗啡时间延长,镇痛满意度评分升高,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引流管拔除时间缩短(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典容量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高容量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减少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延长有效镇痛时间,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竖脊肌 酰胺类 麻醉,全身 胸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血容量状态下颅高压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猪模型,增加呼气末正压(PEEP)后,其血流动力学状态、颅内压(ICP)及脑氧分压(PtiO2)的变化。方法选取雄性14~16月龄巴马小型猪12头,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低血容量组和正常血容量组。建立ARDS和颅高压模型。自5 cmH2O(1 cmH2O=0.098 kPa)水平逐步增加PEEP 5 cmH2O,直至25 cmH2O。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并应用Sidak法进行多重比较和P值的校正。结果随着PEEP逐渐增加,正常血容量组ICP逐渐升高,而低血容量组ICP逐渐下降;当PEEP在5、10、15 cmH2O时,两组间ICP值分别为(25.83±1.47) mmHg(1 mmHg=0.133 kPa)比(27.00±1.63) mmHg、(27.33±1.75) mmHg比(27.67±2.21) mmHg、(28.83±1.72) mmHg比(27.5±2.06) 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93、0.227、0.906,P值均>0.05);当PEEP在20、25 cmH2O时,两组间ICP值分别为(31.33±2.07) mmHg比(26.5±3.35) mmHg、(31.67±2.94) mmHg比(25.83±3.67)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4、3.964,P值均<0.01)。随着PEEP逐渐增加,两组PtiO2均逐渐下降,其中低血容量组下降更明显;在各PEEP水平时,两组间PtiO2值分别为(19.83±2.64) mmHg比(14.33±3.50) mmHg、(18.67±2.50) mmHg比(12.33±3.88) mmHg、(17.67±3.88) mmHg比(10.67±3.88) mmHg、(15.33±2.34) mmHg比(9.17±3.54) mmHg、(13.67±3.61) mmHg比(6.67±2.73)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33、3.319、3.668、3.231、3.668,P值均<0.05)。结论PEEP对血流动力学、颅内压、脑代谢作用受不同容量状态的影响。低血容量状态下,PEEP逐渐上升,其心输出量、血压和PtiO2下降更明显。

  • 标签: 呼气末正压 血容量状态 颅高压 颅内压 脑氧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急值管理联合容量负荷管理在急性重症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该院急诊收治的急性重症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联合容量负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呼吸功能改善情况及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呼吸机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急值管理联合容量负荷管理能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 标签: 危急值管理 容量负荷管理 急性重症药物中毒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冲封管前持续泵入0.9%氯化钠溶液对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泵入去甲肾上腺素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外ICU56例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冲封管;观察组冲封管前先用2 ml0.9%氯化钠溶液按原始泵入速度继续泵入,再按照常规方法冲封管。比较2种方法对患者冲封管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冲封管后30 s、1 min、2 min、3 min、5 min观察组收缩压分别为(105.4 ± 17.4)、(106.3 ± 21.3)、(102.1 ± 14.5)、(100.6 ± 16.9)、(101.0 ± 14.3)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1.1 ± 8.6)、(82.4 ± 9.9)、(78.6 ± 7.3)、(76.9 ± 6.7)、(75.7 ± 6.5)mmHg,低于对照组的(150.6 ± 26.7)、(151.8 ± 30.1)、(139.7 ± 29.8)、(125.3 ± 25.3)、(114.4 ± 21.6)mmHg和(107.4 ± 11.6)、(106.1 ± 11.5)、(98.1 ± 11.1)、(88.9 ± 9.6)、(79.5 ± 8.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432~31.133,P<0.01)。冲封管后30 s、1 min、2 min、3 min观察组舒张压为(69.0 ± 10.5)、(70.5 ± 10.7)、(66.9 ± 8.3)、(65.1 ± 6.2)mmHg,低于对照组的(85.9 ± 11.6)、(83.3 ± 8.7)、(77.3 ± 7.4)、(70.7 ± 7.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199~18.464,P<0.01)。结论冲封管前,先抽取2 ml 0.9%氯化钠溶液按原始泵入速度继续泵入,再用常规方法冲封管,可降低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波动的风险。

  • 标签: 低血容量休克 去甲肾上腺素 血流动力学 冲封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冲封管前持续泵入0.9%氯化钠溶液对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泵入去甲肾上腺素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外ICU56例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冲封管;观察组冲封管前先用2 ml0.9%氯化钠溶液按原始泵入速度继续泵入,再按照常规方法冲封管。比较2种方法对患者冲封管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冲封管后30 s、1 min、2 min、3 min、5 min观察组收缩压分别为(105.4 ± 17.4)、(106.3 ± 21.3)、(102.1 ± 14.5)、(100.6 ± 16.9)、(101.0 ± 14.3)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1.1 ± 8.6)、(82.4 ± 9.9)、(78.6 ± 7.3)、(76.9 ± 6.7)、(75.7 ± 6.5)mmHg,低于对照组的(150.6 ± 26.7)、(151.8 ± 30.1)、(139.7 ± 29.8)、(125.3 ± 25.3)、(114.4 ± 21.6)mmHg和(107.4 ± 11.6)、(106.1 ± 11.5)、(98.1 ± 11.1)、(88.9 ± 9.6)、(79.5 ± 8.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432~31.133,P<0.01)。冲封管后30 s、1 min、2 min、3 min观察组舒张压为(69.0 ± 10.5)、(70.5 ± 10.7)、(66.9 ± 8.3)、(65.1 ± 6.2)mmHg,低于对照组的(85.9 ± 11.6)、(83.3 ± 8.7)、(77.3 ± 7.4)、(70.7 ± 7.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199~18.464,P<0.01)。结论冲封管前,先抽取2 ml 0.9%氯化钠溶液按原始泵入速度继续泵入,再用常规方法冲封管,可降低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波动的风险。

  • 标签: 低血容量休克 去甲肾上腺素 血流动力学 冲封管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及风险管理也一直是糖尿病领域的热点。第56届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年会上,卡米洛·高尔基奖获得者,来自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Naveed Sattar教授对容量负荷增加、异位脂肪沉积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重要影响进行了阐述,为未来的糖尿病心血管风险研究和综合管理带来了新的启示。

  • 标签: 糖尿病,2型 心血管风险 容量负荷 异位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