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性冷生理盐水灌注全身性亚低温对心肺脑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体表降温法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持续性冷生理盐水灌注全身性亚低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h后体温下降情况和预后情况的差异性。结果所有患者治疗1h后体温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患者体温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残疾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冷生理盐水灌注全身性亚低温可提高心肺脑复苏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持续性冷生理盐水灌注 全身性亚低温 心肺脑复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肺复苏仪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为医学的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心搏骤停的患者,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分别采用心肺复苏仪和人工心肺复苏措施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收缩压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虽然在成功率方面没有显著效果,但是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心脑缺血性损伤,值得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脑缺血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护理不当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积极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能够确保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护理
  • 简介:文章介绍了“功能区域、功能圈、功能组团”理念的具体内容,并以广州番禺中心医院急诊部设计为例,探讨了新设计理念对医院急诊部建筑设计及其运营效率的影响。

  • 标签: 医院建筑 急诊部 功能区域 功能圈 功能组团 效率
  • 简介:当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首要的任务是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即有效地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使得呼吸及循环得以重建,恢复有效微循环,使重要脏器获得再灌注,同时积极保护大脑,为大脑功能的恢复做好准备。但如果建立有效人工呼吸、循环所用时间超过4~6min将发生大脑神经不可逆损害〔1〕。因此要求抢救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在有限的时间内重建有效呼吸和循环。胸外按压对临床医护人员来讲相对容易,而气管插管则要求较高的技术,若反复插管或者插管过程中耽搁胸外按压,耽误时间,从而降低复苏成功率。为了探索喉罩和常规气管插管2种方法,

  • 标签: 喉罩 气管插管 气道开放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第三代喉罩(Proseallaryngealmaskairway,PLMA)与气管插管在静脉复合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分析、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ASAI~Ⅱ级行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P组使用喉罩通气下静脉复合全麻,T组为气管插管通气下静脉复合全麻,监测记录插管/喉罩前后HR、MAP的变化,二氧化碳气腹前后的血气分析的变化,分别于入室后(T0)、气腹前(T1)、气腹30分钟(T2)、气腹60分钟(T3)、气腹后20min(T4)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同一时刻PETCO2值。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的PETCO2值与PaCO2值以及术中、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例数。结果P组置入喉罩前后HR、MAP无明显变化,而T组插管后HR、MAP显著高于插管前(P<0.01);气腹后PaC02(kPa)明显升高,pH、Pa02(kPa)没有明显变化。气腹后P、T组的PaCO2均显著高于气腹前(P<O.01)。T组并发症的发生显著高于P组(P<O.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第三代喉罩加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的方法具有安全性好、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的优点,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 标签: PetCO2 PaCO2 妇科腹腔镜 相关性
  • 简介:真核基因组的绝大部分都会被转录.转录产物中含有许多无或有弱翻译功能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RNA,lncRNA),lncRNA曾被认为是转录过程中的副产物.无生物学功能,但随着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对非编码转录产物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lncRNA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肿瘤形成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基因表达调控 调控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对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及20例肾功能正常的肾小球肾炎(对照组)采用彩超做心脏结构和功能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增加(P<0.01)射血分数(EF)降低(P<0.01)。结论彩超对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脏检查,结构和功能已经出现异常改变。

  • 标签: 彩超 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 心脏结构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个体化心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焦虑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80例,按数字排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干预个体化心理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及甲状腺功能变化。结果通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干预后(58.74±7.8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干预后,T3为(1.78±0.43)、T4为(126.12±22.85)、TSH为(0.98±0.52)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T3为(2.25±0.89)、T4为(142.46±25.39)、TSH为(0.72±0.47),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个性化心理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能改善甲状腺功能状况,有效的提高了生存质量。

  • 标签: 个体化心理干预 甲状腺功能亢进 焦虑
  • 简介:背景:在非体外循环的条件下,保证患者在麻醉效果良好的情况下完成序贯式双肺移植,胸段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和全静脉麻醉的选择上尚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序贯式双肺移植过程中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呼吸功能及肺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例序贯式双肺移植患者分为全静脉麻醉组及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组。对两组患者麻醉后单、双肺通气10min后的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呼吸商和能量消耗进行测定。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移植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以及血糖水平参数变化。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在移植后6个月、1年及3年的随访调查中,肺功能均得到明显的改善,血气分析状况良好,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及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麻醉后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组单、双肺通气患者的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和能量消耗指标均明显高于全静脉麻醉组相同时段对应指标(P〈0.05)。同组患者单肺通气的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和呼吸商指标低于双肺通气,但差异不明显(P〉0.05)。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组单、双肺通气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以及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全静脉麻醉组相同时段对应水平(P〈0.05)。全静脉麻醉组麻醉后双肺通气患者的皮质醇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单肺通气患者(P〈0.05)。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以及血糖水平在单、双肺通气时的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在双肺移植过程中,胸段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与全静脉麻醉相比,患者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和能量代谢明显增强,可减轻应激反应,且麻醉后代谢、应激情况不受通气方式影响。

  • 标签: 组织构建 移植 肺移植 麻醉 应激 能量代谢
  • 简介:甲状腺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它分泌的促甲状腺素(TSH)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提供能量和热量的重要物质。在怀孕5~6周的时候,母亲的甲状腺激素就存在于胎儿的体液中,而宝宝的甲状腺也是从6周开始发育的,10周初具形态,12周开始有了自主分泌功能,直到20周完全建立了自己的分泌轴。因此母亲甲状腺激素水平对于胎儿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 标签: 甲状腺功能检查 胎儿生长发育 甲状腺激素水平 内分泌腺体 孕后 促甲状腺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康医生:我今年38岁,平时身体很好,也没有发现心脏有什么不舒服。上周我的体检报告单出来了,报告有"早搏"。请问,我这种情况需要治疗吗?广东小薛小薛读者:你好!心脏早搏是否需要治疗,首先应明确诊断,即区分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还是功能性的。通常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早搏往往在运动、劳累状态下多发,而非器质性病变的早搏往往在安静、休息状态下多发。由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早搏,

  • 标签: 功能性早搏 非器质性病变 用药 心脏早搏 心力衰竭 报告单
  • 简介:摘要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和外延,及饮食护理对肾衰竭病人的病情所起的重要影响,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饮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8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后,LVESV/ml、LVEDV/ml、LVEF/%和活性节段数等均显著优于治疗前。结论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具有准确性高、成本低、创伤小等显著的优势,可以作为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介入治疗 冠心病 左心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功能训练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排便功能影响。方法将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功能训练。结果实验组术后1、3、6个月排便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排便控制功能优良率达93.2%,排便感觉功能优良率达90.9%,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O.05)。结论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障碍患者进行系统功能训练,可促进排便功能的恢复。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排便障碍 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