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作者: 赵柳丽
  • 学科: 自然科学总论 > 系统科学
  • 创建时间:2008-12-22
  • 出处:《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08年第12期
  • 机构: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新德育标准要求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更具有时代性、实践性、体现了生活化和人文化,强调德育素质培养与人文素养的辨证统一,洋溢着独特的新课程理念。在新课改轰轰烈烈的推动下,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实践过程中,有如下一些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追寻的是粗放型的发展理念,过度的资源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植被的破坏加剧了生态恶化,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现阶段,随着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为彻底解决传统发展模式下产生的各种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提出了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监管,进一步明确建设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以解决我国的资源与生态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新环境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关键,有利于保障水土保持工作的规范化进行。

  • 标签: 新环境 水土保持 监督管理 关键点
  • 简介:摘要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的就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市场调节又具有其局限性,所以各个企业要有一定的法律风险意识和相应的防范措施。合同是企业人和劳动者都喜欢的维权途径,具有一定的维权作用,伴随着使用合同的次数增多出现了大量的合同纠纷。而如何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了浅论。

  • 标签: 合同 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防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10kV配电网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巨大进步,只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10kV配电网依然存在不足。为加快国家城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步伐,电力企业有必要根据目前电能输送情况进行10kV配电网规划设计,实现可靠性供电,致力于发展自动化配电网建设。本文通过对10KV配电网规划设计的考虑因素与关键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出目前配电网中线路架构、供电设施、技术水平等考虑因素。探讨出电力企业在进行10kV配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关键从材料源头把控质量,从规划设计提升管理,提高规划设计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考虑自动化配电网需求进行规划设计等。

  • 标签: 10KV配电网 规划设计 关键点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新名词不断涌现,一个个承载着科技内涵的名词,描绘出我国科技发展的轨迹。栉风沐雨七十载,薪火相传科学魂。有“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创造能力;有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为解决中国粮食自给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有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有“神舟”飞天创造的“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的“中国深度”,“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刷新的“中国速度”……

  • 标签: 科技名词 科学 征集 科技发展 粮食自给 两弹一星
  • 简介:今春在墨西哥最先发现的人流感已波及全世界数十个国家,但学者们对其命名尚存在不同意见。以下是笔者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从基因组成来看,该病毒含有来自猪、禽、人三种不同物种的流感病毒基因。这一复杂的基因交换最初是否是在猪身上完成尚不清楚,首个人类病例是否是被来自猪的病毒感染也不清楚。

  • 标签: 人流感 甲型 病毒基因 基因组成 基因交换 病毒感染
  • 简介:经过两年时间的多次修改,新版国标GB/T6425--2008((热分析术语》已于2008年8月由中国标准出版社正式出版。现将该项标准的要点与主要创新概述如下。

  • 标签: 中国标准出版社 热分析 创新 术语 GB 时间
  • 作者: 林泽友
  • 学科: 自然科学总论 > 科学技术哲学
  • 创建时间:2009-06-16
  • 出处:《西部科教论坛》 2009年第6期
  • 机构: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为了达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师要选择那些恰当的有效果的教育手段。惩罚不当会带有副作用,常常有老师因为滥用惩罚不仅没解决问题并且使学生心灵受到伤害,于是我们又走向另一个极致,那就是不敢用惩罚。可见惩罚的技巧性是很高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适应水利现代化建设要求,进一步摸清灌溉用水有效利用情况,科学评价节水潜力,合理配置水资源,促进节水型灌区建设, 通过百亩实测水情监测、对比分析 ,为全辖区 灌溉提供真实可靠据 。

  • 标签: 灌溉定额 百亩实测 疏勒河流域
  • 简介:摘要应用江西多部雷达和探空资料、区域气象自动站资料、高山站逐时观测资料,对2018年3月4日和5月18日上饶市两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雷暴大风预警着眼点及其可预警性。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相同处在于强对流发生前偏强的垂直风切变,高空云系少,地面辐射增温显著、对流不稳定能量积蓄、中低层上干下湿的水汽条件以及强垂直温度直减率为强对流风暴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不同处在于“3.4”属于槽前暖平流强迫类,500hpa-700hpa强盛的引导风形成的动量下传有利于极端大风的出现,显著的中层干区,有利于DCAPE的增强,强盛的冷池密度对区域性大风的出现起重要作用,强对流风暴持续3到4个小时维持飑线形状往东北移动。而“5.18”过程属于斜压锋生类,东北冷涡后部的偏北风携带冷空气偏东路径南下与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强的锋区和锋生,超级单体风暴东移南压的过程中与暖区内的对流回波逐渐结合后发展成飑线、发展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弓形回波特征,在短临预警服务中,低仰角距离地面1km内的径向速度大值区(大于20m.s-1)和中层径向辐合(MARC)等特征;风廓线雷达的100-1000米风速的变化为雷暴大风预警提供重要参考,垂直液态水含量大于40kg·m-2,且在同一位置维持3个体扫时间则很容易出现短时强降水。

  • 标签: 飑线 雷暴大风 触发机制 雷达回波 NECP资料